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何念现象”成话剧界热点话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6 15:58:49 | 文章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

这两个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年导演何念的“爱情三部曲”正在全国巡演,最新舞台剧《资本·论》也于前几日登台美琪大戏院。前日,“粉墨佳年华·文广演艺之星”青年导演何念专场研讨会在锦江饭店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研讨。

短短7年间,何念创作了15部戏,实现了1.65亿元的票房。丰硕的成果为他赢得了“票房蜜糖”的美誉,也创造了一种 “以轻松搞笑的减压戏剧博得白领观众群体欢心”的“何念现象”。

票房蜜糖的“生意经”

在舞台剧《资本·论》中与何念合作的编剧喻荣军、演员徐峥(在线看影视作品)曾说:“比起导演,何念其实更适合做制作人。 ”老搭档宁财神也笑侃:“未来5年内,何念不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话剧导演,但一定是最赚钱的人。 ”

何念的市场号召力确实出人意料。2003年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他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任导演,至今已连续执导了《恋人》《人模狗样》《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双面胶》《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21克拉》《我爱桃花》等一系列话剧,而且都叫好又卖座。据统计,从2006年1月至今年6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出票房收益总计8200万元,其中何念参与的话剧票房收益就占了41.5%。何氏话剧常取材于畅销小说或影视剧,本身就有很好的市场基础,而作品常又轻松搞笑,迎合了当下一批白领观众的需求。对此,何念坦言:“没有市场的话剧我是不会排的,没有了观众,话剧排出来给谁看?”

快乐背后少点儿深刻

何念说:“我和编剧经常用聊天工具在网上联系,比如和宁财神在MSN上聊着聊着可能一个剧本就成了。”身为80后,何念的生活方式与老一代导演迥然不同,他不依赖固定的剧本,大多数笑点桥段都是在现场“即兴创作”一点点磨出来的。他的剧中不仅有网络最新的术语概念,还有从日本变装竞技秀《超级变变变》里学来的“仿真腿”打斗,演员甚至还在台上与观众聊天互动、穿梭在剧中剧外……

何念在上戏的老师李建平赞许说:“成长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里,何念这一批导演始终是用乐观、幽默的态度去看待生活的,不像我们这一代人总背着历史沉重的包袱。”但他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丁如如也指出:“商业戏剧的密码掌握在何念和他的团队手中,他的话剧做出了只能在剧场里才能感受到的快乐;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再看到多一点的深刻。 ”“戏剧真正的精神是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就这一点来说,何念体现得并不够。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他们这些年轻导演的品牌是幽默、阳光、智慧;但再往前说要做出打动人灵魂的好戏,就匮乏了。 ”

大众娱乐需“给之有道”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则认为:“不要担心别人说你不深刻,因为深刻并不是好的唯一标准。带领大众狂欢的才情也很棒!”的确,不管是《武林外传》中莫小宝与定春对真爱的追求,还是《鹿鼎记》里韦小宝的流里流气却侠肝义胆,或是《21克拉》的物欲与灵魂之争,以及《杜拉拉》对个人奋斗的赞扬……“保守”的何念毕竟坚守着那些美好的价值观念。

“每个导演走的路子是不同的,他前进的方向并不一定非得是深刻。同样做青春喜剧、白领话剧,为什么那么多话剧做得不如何念好,反而低俗了、庸俗了?都是大众娱乐,但也要‘给之有道’。一个话剧人,就要有职业的娱乐道德、娱乐伦理的操守,有对主流价值观和人性底线的坚守。何念现象正是消费时代下文化事业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王晓鹰这样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