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爱丁堡戏剧节”期间最受媒体及观众关注的英国壁虎剧团佳作《外套》(OVER
COAT),终于来中国演出了。或许为了投市场所好,这部戏在中国演出的宣传被定位于时下热门的“职场戏剧”。但这个小儿科级别的形容词远远未能揭示出《外套》的真正精髓与精彩之处,事实上,无论是从功力强悍的表演还是极富创意的戏剧呈现方式而言,这部有着大量形体动作和极速变幻表演风格的戏剧作品完全可以为真正的“先锋戏剧”正名,并为浮躁喧嚣的中国戏剧市场进行一次新的启蒙。
虽然改编自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话剧《外套》却充满新意。这部《外套》更像是发生在一个西方工业国家的大公司或工业企业的场景之中,男主人公正值壮年却穷困潦倒,他爱上一个美丽的女同事,却出于自卑而没有勇气去表白,只能一次又一次在梦里与意中人相会。在残酷的竞争和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之下,他常居于失败之境,被人瞧不起,但又因为受到爱的鼓舞,一再努力振作,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拥有一件象征地位与财富的“外套”,赢得美人归。当与魔鬼的交易将他推向死亡之境时,他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将他的心上人推离险境……
《外套》最具震撼性的现场魔力在于其极为多元化的表演风格,虽然只有7个主要人物,但演员们同时还要扮演许多其他的非主要角色,恰恰是这种不断的角色切换,使得整个表演呈现出一种惊人的“速度”感和极丰富的信息量。你可以看到他们刚刚还在路灯下疾走,转瞬间已经变身为女房东或是银行收单员,欢歌跳舞的人群迅速变身为“父母的合影”和“门框”,几乎每个演员都会在不同的角色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而由大量形体动作来完成的表演更是高度展现了演员的功力,那些曾经在《三个黑故事》等优秀英国戏剧中一再令中国观众倾倒的技巧与手法,在《外套》中被加倍地呈现并超越了。
《外套》的另一处魔力在于,这部戏的演员们来自不同国家,在舞台上演出时也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即使是在完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任何一位观众都可以轻松地看懂这部戏,并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想象与体验在脑海中为角色们加上合适的“翻译”。这一观看效果也是由于该剧独特的表演方式所决定,在主要剧情阶段,演员们以非常写实的表演(包括表情、肢体语言和细微的动作)让人一看即明了其所传递的内在讯息。而在大的场景切换和整体环境营造时,表演风格又变化为魔幻和写意的,仅用极少的物与人,就营造出大的氛围和戏剧性场景。
在我看来,最应该看这部戏的,除了那些真正的铁杆戏剧爱好者,更应该鼓励戏剧从业者们买票来看看。如果还愿意在戏剧方面有些真正的追求,就应该来看看《外套》。这部戏足以令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充满羞愧。
《外套》只是英国最引以为傲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大量表演艺术作品中的一部,但却足以为今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中国戏剧从业者们敲响警钟,为不断贬值的“戏剧”二字树立新的定义与标杆。
水晶(北京 戏剧评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