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林
2010年11月26日,“中国书店2010年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册只出版了66年的书籍,竟然拍出了21.28万元的惊人高价,让很多人感到吃惊,但在收藏界,尤其是“红色收藏”界,这个价格却让热衷于此的收藏爱好者感到振奋,因为这预示着“红色收藏”又跨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是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一册精装本《毛泽东选集》。也因为此次拍卖,“红色收藏”的魅力也再次迸发,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其实,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红色收藏”爱好者,但因为尚处于自发性和下意识的自我收藏行为,未能形成规模,没有形成影响,“红色收藏”概念也就没有成型。1999年9月底的国庆前夕,为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北京红色收藏家秦杰发表《收藏家国庆检阅红色收藏》一文,首次在文章标题中使用“红色收藏”一词,这也是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上“首次”出现“红色收藏”的提法。也由此开始,“红色收藏”成为一个特殊的收藏门类,不断掀起一个个高潮。而随着今年两大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相信“红色收藏”会掀起更为巨大的波澜,会引起收藏界、投资界及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也将会推动“红色收藏”走向一个新高峰,并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收藏界的主力军。时下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古旧书刊拍卖会上,红色书刊已经与长期独领风骚的古籍善本、新文学版本三足鼎立、并驾齐驱,其拍卖价格逐渐拉近,有些红色收藏精品甚至已超过一般古籍善本、新文学版本。
按时间分类可分两大类
那究竟什么是“红色收藏”呢?如何界定其概念呢?其中都包含什么藏品种类呢?记者由于在近10多年来一直与国内众多“红色收藏”爱好者有密切联系,也一直关注着“红色收藏”的发展,得到了不少“内部”信息,于是根据多年采访与这些信息综合起来总结了一个“红色收藏”概念:“红色收藏”广义上泛指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领导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存的收藏。其下限可以延续至“文革”结束的1976年。但是,由于收藏人数的不断扩充,收藏范围不断扩大,收藏品种也随之不断增加。但也有人认为其上限也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但记者感觉这个时间点过早,还无法真正具有“红色”含义;再一个是有很多人认为可把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作为“红色收藏”的开端,但因为这个时间点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还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最具“红色”特征的概念,所以也有一定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增加了人们对于“红色收藏”概念理解与确定的难度。
记者通过采访和研究,认为目前一般意义上的“红色收藏”概念用时间作为分类标准的话,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的各类红色物品,第二类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各类老物件。
在“红色收藏”概念出现之初,其收藏品种类主要就是指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的各类红色物品,因为“红色收藏”中的主要收藏品就是与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等有关的各类物品,是与“白色统治”相对立的一个专有收藏门类。记者采访时,国内多位红色收藏家也认可这种意见。这类藏品主要包括党的各级领导人、部门、机关、军队等出版、印制的记录、反映和见证了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图书、报纸、期刊、课本、宣传画、年画、布告、地图、照片、货币、邮票、税票、柴粮票、股证、债券等各种纸质物,徽章、旗帜、枪械、服装、器皿等实物。其中最为重点是各类图书、报纸、期刊,尤其是各解放区的此类出版物,因其历史文献性、权威性无疑是同时期任何藏品都不能比拟和代替的,这点已为藏界所共识;而此类藏品的重中之重是与毛泽东有关的各类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物,可以称作“红色收藏”之灵魂。
由于此类藏品存世量太小,收藏难度大,所以其市场价值一直居高不下,有条件收藏的收藏爱好者并不多。于是,很多人开始转向收藏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各类老物件,也就是第二类“红色收藏品”,其种类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种类多达上千个品种,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主要有雕塑、像章、照片、纪录片、图书、报纸、杂志、瓷器、宣传画、电影海报、国画、油画、年画、连环画、版画、红宝书、大字报、红卫兵袖章、邮票、火花、烟标等等,不一而足。这部分藏品的收藏人群要远远大于第一类藏品的收藏人群,这是藏品留存数量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史料、收藏和市场价值不可低估
“红色收藏”作为一个新的收藏大类,自出现之日起,便受到了很多独具慧眼的收藏者的青睐。他们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选择了不同的收藏种类。根据收藏种类的不同也可分为两大收藏人群,第一类收藏人群瞄准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史料、实物,千方百计地刻意收集,至今已经初具规模。据了解,目前红色藏品收集到千件以上的收藏者在全国达到上千人,建有各类大小专题收藏馆200多家,而随时举办的各种专题展览更是层出不穷。居国内抗战史料收藏之首的樊建川在成都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民间抗战纪念馆,馆内有数万件藏品,其中一级文物就多达近百件。还有像郑州的杨翔飞致力于收藏各类有关毛泽东的书报刊,已藏有上千种,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北京的秦杰、奚景鹏、程宸;山东的滕长富、文敏、董西德等许多收藏者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进一步深入发掘多种多样的红色藏品,不但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而且填补了公家收藏某一方面的空白,尤其是不少珍品、绝品的史料研究价值不可低估。
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剧烈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历史的变动前所未有,这就造成了这段历史文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数量少,存在的时间短,实际上属于革命文物的范畴。这类藏品能够完整保存流传下来的基本都是价值非常高的文史资料和艺术品,其收藏和市场价值都很高。
第二类“红色收藏”的代表人物很多,全国各省市都有,我省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王光胜、李英华、王建民、刘平等,邹城市的周庆戈、新泰市的柏钦水等一批藏家,倾力新中国成立后红色题材藏品的收藏和研究,藏有专攻,研有所长,在国内都具有一定影响。
毛主席第一至第八次检阅红卫兵的电影海报收购价就要几万元;一套瓷质的毛主席像章前几年在上海拍卖时就已达到3.2万元;一本40开品相较好的《红灯记》连环画价格在市场上已在700元以上;一套品相好的“样板戏”连环画市场价已值数千元,彩绘本则高达上万元。一枚“全国江山一片红”邮票曾经拍到10万元以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双联带版铭新票在拍卖中曾获价64万元;80余件“主席用瓷”在拍卖场上拍出过864.76万元的高价。尤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中国嘉德推出陈衍宁的油画《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受到了各路买家的青睐和追捧,出人意料地以1012万元的天价被一藏家收入囊中。2007年陈逸飞的《黄河颂》在嘉德拍卖会上再次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睐,这件作品经过各路买家多轮反复争夺,最终以4032万元的高价成交,赢得全场买家数次热烈掌声。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颂》曾在199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亮过相,当时以128万港元成交,此次以4032万元拍出,比1995年的价格上涨了30多倍,涨幅之大,令人咋舌。如此天价无疑为其他红色油画价格的大幅上升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这也显示出了此类藏品的巨大收藏和市场价值。
“红色收藏”旋风已蔓延至海外
此类红色经典题材藏品的艺术水准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些作品,内容和形式深深地刻着时代的印记。虽然那些表现手法似乎离今天的我们很遥远,但是这些作品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它是那个时代人们感情的艺术见证。在此类收藏中,以油画为代表的红色美术作品是获得市场回报率最高,而紧跟其后的另外一种具有极高收藏潜力的收藏品种是“红色雕塑”。
“红色雕塑”在20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一种以理想化、典型化的方式来表现革命题材的艺术品种,并在中国牢牢地占据着主流地位,形成了一种红色经典的模式。据有关专家研究后认为,这种模式与20世纪中国的特殊经验又十分吻合,或者说,这种模式与20世纪中国的某种理想和激情是相当匹配的,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种“需要”。正是由于两者之间这种完美的匹配和吻合,使我们一旦把这类红色经典的雕塑放在艺术史的长河中来进行考察的时候,这种曾经被人们所熟练掌握,并形成了稳定套路的创作模式,又具有独一无二的鲜明个性,具有20世纪中国雕塑的“红色个性”。到了上世纪90年代,红色题材的雕塑又有了一种重现的趋势。例如,过去常见的领袖人物、革命人物、历史事件又再次出现了。也体现除了此类红色雕塑又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并开始产生其第二波历史和艺术影响力。有一定的数量的此类雕塑作品在2010年的多场重量级拍卖会上露面,都取得相当不错的市场回报,而由于其存世量相对较少,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相对的其市场价格也就比较高,因此还没有得到一般收藏爱好者的特别注意,所以其市场潜力无可限量。
其实,第二类“红色收藏”藏品中收藏人数最多的是毛泽东像章,据了解,全国收藏毛泽东像章者至少有15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像章市场行情不断高涨。主要原因是毛主席像章存世量大,收藏门槛低,是低端红色收藏中最易获得的品种。目前市场上质量稍好的能卖十几元至上百元一枚,极少数精品大套章可达上万元一枚。毛主席像(徽)章的种类非常多,由于品相、制作工艺、图案大小、存世量、制作年代等的不同,这些像章的收藏价格也不同。这部分收藏人群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另外,令人欣喜的是,国内的“文革”时期的红色藏品收藏旋风已蔓延至海外。在2006年11月份的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香港著名地产商刘銮雄豪掷1700多万美元(约1.3亿元人民币),竞得美国波普艺术大师沃霍尔的一幅名为《毛》的毛泽东肖像画,成交价远高于较早前市场预期的1200万美元,创下沃霍尔作品最高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红色收藏”呈现红遍藏界势头
目前,“红色收藏”人群迅速扩大,一大批铁杆红色收藏迷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他们奔走于各地的“红色收藏品”交易会,并由各种渠道举办各类“红色收藏”展览和座谈会、研讨会,也极大地促进了“红色收藏”的发展。造成这种热潮的原因,是由红色收藏品的鲜明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其折射出了在某个历史阶段国家和社会的现状,是历史时期的一个缩影,收藏和研究此类藏品不仅非常有意义,而且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今年有两大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两大日子也促使有关的“红色收藏品”被更多的收藏爱好者所关注。而除了个人外,公家博物馆和纪念馆已经注意到了此类藏品的价值,开始进行大量购藏,以扩充馆藏和展览陈列。国家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出了一些具体动作,像在2010年中央财政批复“特别党费”500万元,委托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全国范围地征集、抢救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2010年8、9月间,国家财政官员和文献征集工作组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大规模抢救1945年8月前的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其中1944年的《毛选》精装黑绫面本价逾29万元,1948年香港版《毛选》(抽印)单行本15种(另两种无《毛选》字样)共14万……,这些动作预示着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的价格涨势已开始显现,预计高点将出现在今年的6、7月间。1945年8月前的毛著、党章、《毛泽东自传》、《共产党宣言》等将受到特别关注,而主要交易平台是各种拍卖会,其次是各地的收藏品市场和网络。
另外,记者了解到,除了上面说的因素,很多藏家都是只进不出,而且继续搜罗,大量购进,也造成了收藏市场上的此类藏品的急剧减少,价格飙升,但也说明了“红色收藏”影响面越来越大,已呈现出一种红遍藏界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