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熏炉、香炉、手脚炉之分。明初宣宗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之类。当时宣宗皇帝是为郊坛大庙铸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后来遂扩大为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之用。中国的香炉(焚香之炉)究竟始于何时,比较多的说法是汉代。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礼佛有焚香之举,乃制香炉。从屡见的自汉墓中出土的博山炉可以认为是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有铜铸的,也有陶制的,在炉中点燃香料,青烟在盖的孔洞中袅袅飘出,香气四溢,如通神明,爽身心,驱蚊虫。明代的宣德香炉即承此俗。
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他在明太祖创业的基础上,使原来严密的政策略趋向平稳,权利则更为集中,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宣德六年,他命郑和七次下西洋,更进一步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于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种工艺品的生产制造亦出现了百花争放的局面,闻名遐迩的宣德炉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宣德香炉的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的珍贵。据载:宣德炉仅在宣德三年铸造过一次,共得5000只,以后即封炉不铸。数百年沧桑,至今的宣德炉的存世量更是凤毛麟角,稀若星辰了。90年代以来,宣德炉继宜兴紫砂壶后成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的新宠。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等东南亚各国的收藏家竞相高价收藏,其珍品现今每只的价格已可达十余万元至数十万元之巨,可以说比六七十年代价格上涨了千倍。
宣德铜香炉的选料之精,可谓是历史铜制品中的极端。据明史载:宣德初南方暹罗国献风磨铜31680斤,盖风磨铜质量极优,加入了金银等30余种贵金属,反复冶炼4~12次后制成。宣德炉铸造后珠光宝气,晶莹温润,同时还有用赤金640两,白银2080两作铜装饰的生金、镶嵌、鎏金银之用,其他如番硇砂、紫碓石、紫矿石、胭脂石等十余种材料作铜的地子的颜色。因此它的色彩丰富以紫红色为基调,有褐、青、绿、红、蓝、黄、白、金等数十种颜色。历经数百年后,炉的外壁形成了厚厚的一层自然包浆更加美丽动人。
宣德铜香炉的造型古朴庄重,做工精致,亦是继商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