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多,种类杂,自负盈亏,自生自灭,民办博物馆数量因为政策的滞后而减少
65岁的徐湖平退休前长期担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长,现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博物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馆长,江苏收藏家协会会长。“他们不请我,我不好自己去的。”徐湖平对记者说,国家关注民营博物馆是个好事,“单霁翔局长已经来过我这个馆4次了,应该对我们有较深的印象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邀请我们去”。
后起之秀尚在观望
徐湖平所言的未获邀请,指的是今年11月18、19日两天由国家文物局首次举办的“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成都论坛”。包括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在内,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50家民办博物馆的馆长出席,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会并做了发言。
单霁翔在会上说,我国民办博物馆作为方兴未艾的新生力量和后起之秀,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该紧紧抓住机遇,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切实提高应有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民办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实现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宗旨。
据记者了解,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专注于《红楼梦》题材,由浙江一家民营企业投资数亿,建造数年,但至今尚未开馆。徐湖平说,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使自己没有被列入此次论坛的受邀之列, “但我们是已经注册了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湖平坦言,对民办博物馆在这次会议之后的前景目前“还没有新的期待”,“我在文物系统工作了快40年了,我很了解它,我只能说‘听其言,观其行’。”
单霁翔在此次论坛上还表示,中国民办博物馆已经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10年后可能会超过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同时,单霁翔也对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表示出一些担忧。他说,由于中国民办博物馆起步晚,目前,在办馆的理念、具体的实践、业务运营等方面,离符合国际民办博物馆准则规范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据2009年度的统计,中国国内经过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已达328个,分布于除广西、西藏、新疆以外的28个省份,占全国博物馆数量的近11%。
马未都的一连串希望
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在论坛上表示,从最开始的“私人博物馆”到“非国有博物馆”,从“民营博物馆”到现在的“民办博物馆”,虽然名称几多变迭,但他认为,民办博物馆的身份并未明确,始终不能和国有博物馆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希望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能在法律上享有同等待遇”,“希望国家尽快出台适宜目前形势的《博物馆法》,对私立博物馆的性质和标准予以要求和界定,促使私立博物馆健康成长”。
马未都说,经过14年的探索和发展,观复博物馆已形成了独特的办馆方式,在很多方面独具特色。观复博物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私立博物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与国有博物馆身份上的不平等。马未都举例,国有博物馆的注册登记机关在机构编制委员会,而私立博物馆则在民政局;国有博物馆是事业单位法人,而私立博物馆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名字不伦不类,理论依据不严密,有悖于基本立法精神和原则。”
此外,每年民政部门年检时,由于性质不明确,私立博物馆的财务如出现亏损,无法列为年检合格单位,即面临注销。“而实际上博物馆本身就是非盈利机构,保证有盈余是肯定不可能的。”马未都说。
马未都提出,私立博物馆同为体现中国文化繁荣的窗口,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同样履行着传播文化和教化育人的职能,虽然在运营上未曾享受财政补贴,但国家(或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向私立博物馆购买展览或服务,因为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是使私立博物馆稳定、蓬勃运营下去的基本保障。
另外,“希望私立博物馆在国家政策允许的经营范围内取得的收入能减免企业所得税;并允许博物馆销售自己开发的品牌商品、书籍(现国家政策不允许)。让博物馆丰年积累,灾年应对。”“希望与国有博物馆待遇同等,不用‘民办非企业’之类的无理论依据的称呼,所有博物馆都应统一称为‘事业单位法人’,建议改为‘民间公益组织’或‘非盈利机构’。”“国家拨款,对一个博物馆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而政府对私立博物馆在政策上、法律上的支持态度,才是最重要的。”马未都说。
他们应得到尊重和支持
北京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在论坛上表示,众多的民博人尽管目前生存艰难,一片凄凉,但它毕竟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城乡的一个巨大群体,是他们托起了民博这一片蓝天。
姚远利说,致使民博发展无序,小、散、乱突出的原因,主要是陈旧的公私对立观念没有改变的结果。“在民博问题上,公私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民博的法规,首先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和对民博人个人利益的保护。“我们必须抛掉公私不两立的思维方式,建立起公私两利,公私双赢,公私和谐的新观念。”
民博是个人资源社会化的具体形式,这种私人拥有的文化资源,是社会公共文化所必需的,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失的文明滋养,是国家博物馆无论是门类上,还是特色上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博物馆事业中的一翼。民博,因国家政策上滞后而减少,就如同北京众多拆毁的四合院一样,是传统文化资源的重大损失。“民博人为了这片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馆付出的牺牲更大。”姚远利说,除去藏品,他们再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博物馆。
姚远利指出,其实“他们只要卖掉藏品,马上可以坐拥百万、数千万、甚至更多的财富;他们完全可以关闭博物馆,出租办馆的场地,坐收可观租金,无可忧虑。”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原因在于,除了对文物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外,他们的理念已经升华到了为民族保护文物资源,为民族传承文化的至高境界。民博人为文化事业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应该得到国家与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作为政府官员参加了本次论坛的北京市文物局分管博物馆工作的副局长刘超英说,为什么要开这个会,就是大家要一起研究,研究怎么样能够把政府的钱拿去扶持这些公益事业。刘超英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表示,未来国家在财政支持方面对民办博物馆肯定会有变化,不论它是公或者私,但同时政府还要做到有效监管。“我们现在也在研究,如何在不突破现有财政体制的前提下从我们这里给民办馆急需的帮助。”
相关链接:
《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成都倡议》摘要
一、明晰民办博物馆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属性,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依法注册、管理和运营民办博物馆。
二、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民办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举办者与民办博物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确立民办博物馆独立的法人地位,完善博物馆章程和发展规划,实现博物馆依法长久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科学运行。
三、加强民办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根据办馆宗旨和任务加强收藏的个性化、系统化、专门化建设,落实民办博物馆以藏品为核心的法人财产权和办馆自主权,让民办博物馆依法征集、拥有和利用藏品。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知识渊博、品质优秀、道德高尚、甘于奉献、具有宽阔视野的专门型人才,使民办博物馆专业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促进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五、提升民办博物馆的展示服务水平。精心组织主题鲜明、内容科学、展品丰富的优秀展览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观众在优美环境中学习和休闲,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传统的积极性,激发民众的艺术和科学创造力。
六、优化保障民办博物馆持久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使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在竞争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