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魏广文:古董钟是贵族文化的载体

魏广文:古董钟是贵族文化的载体

时间: 2010-11-12 21:22:39 | 来源: baotime
收藏 >

魏广文
 

与古董钟相遇的感觉十分奇妙,作为中西贵族文化的载体,钟作为可触摸、可倾听、可观赏的全方位载体,带我们穿越古今,纵横世界,领略一脉相承的贵族文化。钟声是收获,成熟之音。在深秋季节,伴随着古董钟的悠扬钟乐,魏广文与我们侃侃谈起古董钟的前世今生……

与古董钟结缘

魏广文,因现代钟而结缘古董钟,如今是个十足的古董钟爱好者,大大小小已收藏100多台古董钟,中西皆有。可以说是在中国推广古董钟文化的领头人之人。

X-IN:请谈谈天籁钟行的发展史。

魏:“天籁钟行”作为中国钟业的顶尖品牌,1996年在国内第一家引进欧洲高档机械八音钟(代理德国“赫姆勒”钟)的公司,将“世袭品位”作为品牌理念。天赖钟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的不同风格的顶尖品牌。代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德国“阿姆斯”(AMS)钟、每一台钟背后都有着典故的限量制作的英国“肯密狄”(Committi)钟、被誉为理想主义者的国际大师英国罗伯特手工制作的经典哈丁(HARDING)构架钟、体现德国黑森林童话般生活情趣的“候伯”(Hubertherr)咕咕钟、以再现北宋“水运仪象台”经典的“悠久”为代表作,传承东方的“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工艺美学观的日本精工DECOR(DECORSEIKO)系列;经典的西班牙风格的纽邦(NEOBRONCE)青铜艺术钟;更有代表中国机械钟顶级品牌和最高制作水准的镇宅之宝天轮钟(Tianlun)等,单台售价多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大连、武汉、杭州、宁波、深圳、哈尔滨等大城市建立了拥有约80家专卖店的连锁网络。天籁钟行是行业的开拓者,更是行业的领军者。

X-IN:你最初接触古董钟是什么时候?

魏:十年前,我参观巴塞尔钟表展。在苏黎世的临街钟表店的地下室,竟发现有躲品丰富的私人钟表博物馆。欧洲是机械钟的起源地。从欧洲古董钟中,可以看到钟文化演变的痕迹及历史沉淀。

X-IN:为什么对古董钟如此有爱好?

魏:天籁钟行的品牌理念是“世袭品位”。“专业、经典、推广钟文化”才是我的经营理念。如果仅是卖钟的功能,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中国人对钟的熟悉曾经断层,必须要让他们恢复对钟的记忆,与客户接触越多就越看到了推广钟文化的重要性。而在与各钟博物馆交流与学习当中,我也开始接触古董钟,更加熟识古董钟文化,也渐渐开始着迷于古董钟。

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说,古董钟是贵族文化的载体,在有钟乐的环境下成长的人,一定会比其他人多一份沉着,少一份浮躁,它所承载的贵族精神是可以传承的。

有位老者几乎是掏空身上仅有的积蓄,在天籁钟行买了一台落地钟。老者的居室不到十个平方,家私极其简陋,床就占了一半的面积,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才将钟安置在床和墙之间。我前往拜访了这位老者,问他,为什么会选择用所有积蓄买台钟,而不是留下来防病呢?老者的回答是:小时我就是在爷爷家听着这样的钟声长大的。我有退休工资,平时生活没什么问题,我很想念这种声音,只是想听听钟的声音。即使年已古稀,但这位老者举止优雅,心态豁达。只是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多地享受生活的美好,更多地抒情自己对童年的回忆。我想,这也是钟乐环境所带给人的沉淀。

X-IN:你如何搜罗、鉴证独特的古董钟?

魏:为天籁钟行寻找顶级机械钟品牌,我几乎是周游欧洲列国,参观厂家,了解品牌历史,参观各式的钟表博物馆,探索钟表的演变史。当中,结交了许多多对古董钟知识渊博的朋友,其中包括中国唯一的钟表研究馆员北京故宫的郭福祥先生,古董钟收藏家上海的李威仁先生,特别是著名的古董钟专家贝尔恩德.德克BerndDeckert。他是有40多年历史的Mobier(古董钟)博物馆主持人。他也是德国独立专家联邦协会(BVFS.e.V.Germany)成员。在处理古董钟疑案时,这个独立专家联邦协会相当于是陪审团。

我专注于机械古董钟,将对古董钟的探究纳入钟文化的范畴。由于上世纪30年代石英计时技术出现,机械钟发展黄金时代基本结束。所以,我将鉴藏的机械古董钟的年限定位在100年以上。

我参观欧洲各地的古董钟交易场所,甚至直接到坊间寻找机械古董钟精品,并且所搜集的每件古董钟都送权威机构或专家鉴定。在中国,流传下来的最多的古董钟是广钟和苏钟。广钟是我国清代至民国时期由广州地区制钟工匠所造自鸣钟的总称,是著名的国产古董钟,西洋钟就是在广州登陆,又从这里走向北京,走向全中国。

广钟非常有广式家具、岭南派绘画之特色,钟壳装饰主题多为吉祥如意的传统内容,比如“龙凤呈祥”、“福禄寿呈”、“渔樵耕读”等,外壳通常是教堂、楼、台、亭、阁、塔等,并有镀金,金光闪闪,色彩明艳;而苏钟的发祥地是南京,这些产地所制作的古董钟也是中国藏家收藏中国古董钟的主要来源。

2009年12月25日,天籁钟行曾与沈阳故宫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做过钟表展览,是首个以钟行的名义与博物馆合作的案例。而且此次,魏广文在中国嘉德广州2010年冬季拍卖会上就有他本人所收藏的20多件古董钟上拍。

X-IN:为什么说古董钟是非常有潜力的投资品?

魏:中国深厚文化传统得以延绵不绝地传承,得益于有深厚的藏的文化。在欧洲,传统的宫廷文化就是贵族文化。宫廷文化影响着上流社会的文化,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流社会文化往往在沙龙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

15-18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在前,产业革命在后,以机械钟为代表的新机构不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般地出现。拥有精巧的机械钟表,是欧洲各国皇家贵族的传统“徽章”,上流社会的时尚文化。最终形成社会文化。什么是奢侈品?我以为,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须品。古董钟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如此。

现在,收藏热风靡,具有历史人文价值与制作工艺价值的钟表越来越为收藏者青睐,喜欢古董钟、投资古董钟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中国钟表收藏协会统计,仅2006年第一季度,内地钟表拍卖成交量就达191件,平均成交价格为3.8万元,最高成交价格为132万元。尤其在欧美市场,古董钟的投资渠道非常成熟,且货源和价格都颇为稳定,优质的古董钟平均每年都可升值一成。

我举个例子,我从欧洲辗转收藏到的一台查理十世时期法式台钟,这是镀银铜钟,经专家鉴定,问世于1825-1830年之间。当时觉得这台钟很特别。在此之前1656年已经发明了钟摆在一个垂直平面往复摆动的摆钟,并因其可靠性被广泛使用。而该钟用铜球钟摆周而复始旋转,形成圆锥曲面,有别于钟摆的往复平面运动,反映出当时的不甘人后的创新风尚。出于印证钟表发展史的考虑,我就把它带回中国。

回来后,再仔细看,钟面的光芒四射雕刻花纹,是太阳的象征,而铜球钟摆的运动象征地球绕着太阳转。运动轨迹形成锥形曲面,敦实底座构成方尖碑。

各个民族,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神。大文豪伏尔泰说:没有神,就创造一个神。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当方碑碑尖与东升朝阳重合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方尖碑就如直通向太阳的天梯。在任何一座埃及的神庙前,无一例外地都有一对法老像和一对方碑耸立在大门的两侧。

1798~1801年,法国拿破仑进侵并统治埃及3年。其中一个理由是要研究古埃及文明。

1831年,穆罕默德.阿里将卢克索神庙进口处的一只方尖碑(3000多年历史)送给了法国国王菲利普,于是在1846年,菲利普给了埃及一件交换礼物――那就是清真寺外的钟楼据说只走了6天就坏了,直到今天法国也没有提供“保修”服务。

姑勿论钟楼与方尖碑的价值是否对称,但也确实说明钟楼是非一般的“礼器”,否则讲究“绅士风度”的法国人是拿不出手的。这是有浓厚埃及文化元素的珍品。当我们在推介会上将这些背后的故事介绍出去,引起众多鉴赏家的浓厚爱好。其价值被不断重估。

X-IN:古董钟有种类区别吗?

魏:这要回到我的品牌理念“世袭品位”说起。我推崇培育“世袭品位”的贵族文化。贵族文化本源是有担当的文化,是基于训练有素的欣赏经典的高贵品位。

时计发展史,是人类宇宙观发展史(日心说,地心说)技术发展史(圭表沙漏,机械钟,石英电子钟,原子钟),也是成为精美艺术品和无价之宝奢侈品的发展史。

古董钟也有分别。古董钟随着历史的变迁,作为贵族文化载体,古董钟在英国盛行后,批量在德国生产。有古董钟爱好者打趣说,看欧洲大片,出现总统或王室家里的,一定是英国制造的古董钟,若是在平民百姓家里的,那肯定是德国制造的古董钟。

X-IN:对初次投资古董钟的人,您会给予什么建议?

魏:现在古董钟市场在国内近乎空缺,收藏正当其时。对古董钟,我以为一看年份,二看产地,三看材质。实在到最后,最重要的是要看谁的作品,是仿制还是原创,这就包含年份、产地、材质以及其设计的信息。至于品相,我倒觉得是其次,有多少名贵的古董钟拿出来实在是很不起眼的。

机械钟很特别,使用寿命可达数百年以上,即使不刻意收藏,终极也会成为古董。所以也有“传世钟”之誉。经典的机械钟甚至可以修成正果,成为有市无价的古董。

假如一件古董有被公认的价格,你收藏了,仅表示你拥有了“有限资源”。但真正收藏家在于挑战众人眼光,去发现价值,创造价值。

在国外,那些曾被欧洲皇室成员使用过的钟表是拍卖市场上的焦点。而在国内,钟表的历史价值被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上。收藏者对清明两朝制作的尤其是那些曾被皇室使用过的西洋钟最为青睐。清朝乾隆皇帝是钟表爱好者,他用过的钟表在国内市场上都成了高价珍品。这些历史悠久、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老旧”钟表成为了近日升值最快的收藏品,而新钟表的升值幅度却相对较小。

收藏古董钟,最重要的一点是――古董钟是贵族文化的载体,是可以传承的精神文化。可以说,从1978到2008年这三十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严格说来,在发展中是有偏颇的,在个人消费品即物质需要方面发展极为迅速,也就对名车,豪宅等奢侈品等认知与需求非常之大,但对于家庭生活消费品即精神需求发展却极为缓慢,大多数对家里多一张艺术品,多一台古董钟或多张古典家私极为不在意,但是,只有这些承载着精神文化的物品,才可以具备可以传承的精神。一幅名画、优雅的钟乐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熏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