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国西部经济大发展了,使得该地区收藏书画的气氛一下子火爆了起来。现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上,凡是西北籍(或工作生活于此地)书画家的作品似乎特别热销,价格增势异常明显,其中于右任(1878—1964)的书法作品为最受追捧。
于右任系国民党元老,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号骚心,他在世时,不但致力于研究书法传统与书法作品的创作,而且还为推广“标准草书”做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因此于右任的一生对我国现代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可称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故而从解放前后一直到现在,于右任的书法广为流传在海峡两岸。
收藏界习惯将于右任书法作品分为早期的魏体行书与晚期的草书(亦有称碑体草书)二种。这几年从拍卖市场看,不论何种书体的所谓于右任的字,伪作都极多。有的是造假有年头的“老仿”,也有不少是“新仿”。
如前不久在北京某拍卖行拍卖并“顺利”成交的图1对联书作,就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新仿”赝品。外行人乍一看此书法的外观,一定会误认为它就是于右任亲笔写的字,表面上它具有自由、奔放的于体字的惯常风范。但笔者一入眼就觉得此书法有些轻浮,不少字迹有些许“油”,这是于字真迹较少会出现的状态。因心中生疑,故笔者就去查阅身边的于佑任书法集册,终于在一部该书家书法专集中将图1的母本图2找出来了。通过一真一伪二件书作对应细节的比较,现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图1伪作的破绽:(一)伪作中所有字的笔线在力量感和沉厚度上都有一些差距,所以它比母本图2显得 “华而不实”,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油”和“轻”的视感;原作母本的笔线则很重实,有力透纸背的笔功,且在粗犷奔放之中带有拙意,笔性理想,意趣非常高妙。(二)图1对联中大部分行笔固然算顺畅,但是字的总体笔势却有“笔连气断”之弊端,具体说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与过渡状态不如图2的自然与理想。如上联的“正之”、“先”、“民”、 “业”及下联的“海”、“心”这些字,其单字个别笔画和结体与笔线前后走势看上去就不能说很正常——笔的运行痕迹有点做作和别扭,此便是“仿”字而非署名者亲笔的突出征象。(三)经在拍卖预展时近距离观察,笔者发现伪作墨的成色上通篇偏于黑亮,毫无“包浆”,这是任何真实性的书写达62年之久的书法作品少见的“成色”,而虽是影印件的图2原作其墨色已是发暗得无火气相,或者说在“墨相”上一真一伪之间差异也是不小的。
总结经验,对于类似案例的其他于右任书法作品的辨伪,建议大家在鉴定时还是务必要牢牢抓住最为至关重要的鉴定依据,即先观笔力——衡量字的力量感如何;再审气度——评估字的笔意、韵味与精神怎么样;最后再统览整体章法、字的编排与走势及状态,若对前者笔墨结体等项目的判断已很有把握,至于后者的成品品相等诸如此类问题则属于次要依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