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全球金融危机而沉寂了近两年的艺术品收藏市场,自今年初以来,复苏迹象明显,到目前甚至可以说,市场红火形势大好。“收藏热”以迅雷之势席卷华夏大地,收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各种官方数据统计显示:各类藏品年交易额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刷新着。
现如今五花八门的收藏门类充斥着市场,各自竭尽所能地吸引到了大众的眼球。在整片涨势大潮中,某些收藏品的价位攀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也聚集了更多的目光。但回顾往昔,不少藏品在红火期之后却因为本身收藏价值欠奉、质素不足以及市场饱和等因素而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滑铁卢”。今天小编就陪各位细数一下这些年市场上都有哪些藏品一度被炒高,最终却回落至应有价位,甚至只能是昙花一现。
奥运收藏品之鉴
世博收藏品的火热,折射出消费者对世博的认可,但同时,在世博收藏品价格的一路猛涨之下,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奥运会收藏品的命运。
以奥运会金银币为例,曾有专家指出,题材是决定纪念金银币未来升值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这个因素判断,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金银币应该是潜力无限的,不过市场对此却出现反向的态度。“奥运结束之后,奥运会题材的金银币的价格就直线下降。”一位上海金银币销售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3组奥运会纪念金银币,第一组的价格最高时曾经达到两万多元,奥运结束之后,价格开始下跌,最低时跌到1万元左右。现在价格大约在1.2万元左右,而第二组、第三组奥运纪念金银币现在的价格下跌也超过了一半。”
同时,这些金银币还面临着回收渠道不畅通的危险。著名鉴定家宣家鑫告诉记者,“金银币一经销售之后就不能回收,买家只有拿到特定的市场去销售,这样的市场很小众,如果一款金银币涨势好,尚有人出钱购买,要是处于颓势,就无人问津。不少奥运金银币的投资者迄今还是亏本。”
而奥运邮票也遭遇了“滑铁卢”。上海收藏品市场的集邮爱好者王先生向记者介绍,以“奥运会徽与吉祥物”邮票为例,其不干胶小版张面世之初的价格仅为20元,但不久之后就飙升到220元,不过这一价格在奥运结束之后就一路下跌,现在仅为80元左右,让不少高价入市的收藏者损失惨重。同时,奥运吉祥物小版张已经从最高位140元跌至50元,奥运会徽邮票从最高位186元跌至61元。
宣家鑫告诉记者,“奥运和世博的一些收藏品,从长远看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不过由于其发行量过大,因此尽管题材好,但市场上太多,在暴炒之后价格容易大幅跳水。” 专家提示,针对这类藏品,最好选择长线投资,并且需要找准介入的最佳时机。
“两用”普洱茶
从2006年底起,普洱茶开始成了一个关注率非常高的词。一团黑乎乎、牛屎状,带着上个世纪中期的气味的茶饼,可以卖出上百万的天价。于是乎,茶是用来“喝的”还是“炒的”成了当下热辩的话题。
普洱市市民沈先生就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友见面,不是再问茶的口感怎样,而是问涨了多少钱、囤了多少茶?”一些茶叶批发商透露,往年买普洱茶的,多是一些老顾客和爱喝普洱的人;而最近半年,买普洱用来收藏及炒卖的人大量增加,很多投资商带着数百万、上千万的资金,进入普洱茶行业。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各界投资普洱茶产业的资金,就高达10亿元。甚至像“开盘价”、“出仓”等股市术语,在当下的普洱茶市也不绝于耳。
在整个普洱茶产业链中,从原产地到销售终端,普洱茶的价格翻了50倍。价格是在哪个环节被拉高,高额利润落到了谁家的口袋中?专家分析说过多的厂家盲目上马,必然导致抢原料、争市场,形成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对于大企业来讲,原料的紧缺导致的后果就是品质的直接下降。价格偏离价值的另一个后果是,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一万多块钱一套设备就可开起一个厂。门槛低,利润高,自然会使普洱茶的生产企业鱼龙混杂,出现劣质产品也就在所难免。特别是一些标注着所谓10年、20年的陈年老茶,它的高价更吸引了造假者。当时的行业人士分析称,对于普洱茶产业来讲,打假和制定标准,并严格执行,这才是急迫要做的事。
果不其然,经历了06年的疯狂炒作,07年普洱茶市场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大崩盘,各大茶企销售业绩极速滑落,普洱茶行情走淡,至今还处于元气大伤中。
啼笑皆非的“北魏陶俑”事件
1994年夏天,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上悄然出现了一批“北魏陶俑”――北魏陶俑出土甚少,这些外表斑驳的陶俑,很快引起了一些文物专家的关注。
据悉,最早是一位文物专家在潘家园闲逛时发现了这些“北魏陶俑”,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经专家组鉴定之后认定是真品,应该抢救。于是几家国字号博物馆相继拨出专款对其进行“抢救性收购”。据知情人介绍,有的博物馆为了避免惊动商贩,还特意派馆内职工分批前往收购。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种本该十分稀少的北魏陶俑却是“要多少有多少”,价格也越来越低,从每件几千元一直降到几百元、几十元、几元。“当时潘家园不仅有‘北魏陶俑’,还充斥着仿汉唐的俑以及陶狗陶牛陶马,什么都有。”一位当时事件的亲历者这样向笔者讲道。
此时,人们渐渐有了警觉。专家组紧急开会,重新鉴定,结果惊讶地发现:全部是假的!缘何文物专家会将这些仿作误认为是真品呢?某些专家找出了理由――有的高仿陶俑使用了出土残陶的真底座,也有的用了汉代墓中的土或者砖。地处九朝古都洛阳以北的邙山,自东周以来就是历代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殡葬风水宝地,民间则有“邙山墓多无卧牛之地”之说,而南石山村正处北邙腹地。
《谁在收藏中国》的作者吴树提到这起乌龙事件,不由感叹:“为什么面对制假者,那么多国宝级专家竟会屡屡大跌眼镜?为什么高科技仪器在一些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农民眼里,如同一堆破铜烂铁,不堪一击?究竟是仪器的科技含量低下还是它的数据库过于单薄?抑或专家们知识更新的速度太慢,不足以对抗制假者的智能?”
还请各位看官在淘宝的过程中睁大眼睛,看仔细留个神,没寻到宝贝不要紧,可别坏了心情。
徽章:下一拨昙花一现的收藏热?
随着世博园内的徽章越来越热,世博园外出现了各种跟风现象:卖衣服的,要配徽章;卖日用品的,要送徽章;旅游景点,更是少不了徽章。
据不完全统计,由主办方、参展方等发行的纪念徽章已经多达上千种,还有最新款式的徽章正要上市。在这种情况下,也诞生了一批 “专业”的徽章迷,有的指望徽章保值升值,有的希望生产徽章能作为最新的掘金宝矿,还有的将徽章视作模仿简单、百试不爽的旅游纪念品……只是不知,这一阵徽章热,究竟是世博效应下的昙花一现,还是会带来无限商机?
徽章就像邮票、纪念卡一样,需要通过展示、交流、交换甚至交易,才能进一步显示其收藏价值。如果能为徽章迷提供相关服务场所,未必不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专家解释说,世博会纪念徽章的收藏价值大于投资价值,但投资这类产品很可能会遭遇“变现难”的问题。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用这句古诗来形容收藏品市场以及各种藏品的行情涨跌是再合适不过了,譬如邮票市场。进入网络发达的新世纪后,邮票因为使用者大幅减少,供大于求的原因曾经一度低迷。要知道,收藏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其升值的基本规则就是物以稀为贵,任何藏品只要一泛滥,就没有了升值的空间,自然不能再称之为藏品。而今年以来,以几款稀珍邮票的大幅涨价开始,邮票市场正在积极地为邮市的复苏作好“预热”工作。又比如经过前些年的“沉寂”,厦门的根雕市场同样开始出现复苏的景象。
国人素有“乱世藏黄金,盛世兴古玩”之说,这正切合当下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环境。在现今艺术品市场宏观趋势良好的情况下,小门类的收藏品无益是最大受益者,极有机会积聚人气恢复原有市场。而其中以收藏大类的附带品更有优势,如印章、砚台就是书画作品的附带品。投资者和藏家需要在一个冷门转化成热点起来后,果断介入,才能分享冷门藏品转热的增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