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天价艺术品的背后 《砥柱铭》流传"路线图"(图)

天价艺术品的背后 《砥柱铭》流传"路线图"(图)

时间: 2010-06-08 17:54:13 | 来源: 深圳商报
收藏 >

与广东的世纪因缘

《砥柱铭》在其近千年历史中,至少与广东有过近百年的因缘。从题跋印鉴及书帖等文献资料来看,广东至少有三位书家收藏过此卷,他们是张维屏、罗天池、潘仕成。

清朝前期,此卷初归项源小天籁阁,后辗转归嘉兴吴修所藏。张维屏大概即从嘉兴吴氏手中购得此卷带回广东。

张维屏(1780—1859),晚清爱国诗人,字子树,号南山,番禺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道光二年(1822)进士,曾署湖北黄梅知县,道光九年被聘为学海堂学长。道光十六年告病辞归广州,赁居河南花地潘氏别业东园,将所筑小园名为“听松园”,于松涛间悉心著述讲学、游园吟诗,也购藏文物。

罗天池(1805—1856),字六湖,新会人。道光六年进士,官云南迤西道。离职后归居广州,工书、画,精鉴赏,书法初师董其昌、米芾,后得南唐祖拓澄清堂一帖,一意以王羲之为宗。画亦学董其昌,清疏之气溢于笔端。罗天池与张维屏关系密切,曾为张画珠海老渔图,因有同好,所以他们才将《砥柱铭》相互交易。

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番禺人。潘仕成先祖以盐商起家,他继承家业后继续经营盐务,以至洋务,成为广州十三行巨商。他曾筑海山仙馆于广州荔枝湾,收藏金石书法,推为粤东第一家。《砥柱铭》是海山仙馆重要藏品,道光二十九年(1843),潘仕成将此卷及黄庭坚另两通墓志铭稿刻入《海山仙馆藏真续刻》二、三卷,这也是《砥柱铭》唯一收入刻帖的纪录,今广东博物馆尚存有部分拓片。潘氏后来因盐业亏累终至破产,馆园及财产被抄没入官。

海山仙馆破产,《砥柱铭》溢出。大概在上世纪初,《砥柱铭》从广东流入上海,被南京人伍福购得。不久又流入日本,被私立博物馆有邻馆收藏。有邻馆位于京都,是藤井善助于1926年设立,取《论语》“德不孤,必有邻”之意。有邻馆藏有从殷代至晚清近4000年间大量中国艺术瑰宝。比如早几年拍卖的怀素《食鱼帖》、米芾《研山铭》都从此处流出。黄庭坚另一佳构《李白忆旧游诗》是有邻馆的镇馆之宝。

《砥柱铭》数年前被台湾收藏家购得,并首次出现在拍卖市场。它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透视出中国文物的历史命运。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  1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