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收藏品投资的鱼与熊掌

收藏品投资的鱼与熊掌

时间: 2010-04-17 17:45:30 | 来源: 美术报
收藏 >

 

2005年1月21日,在中国收藏家协会举办的新年联谊会上,与会者一致达成这样的共识:“收藏与投资将获得双赢。”对于诸如此类的论断,我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许多资深收藏家,例如北京环碧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胜早就指出:“收藏与投资的结合将会给收藏者带来丰厚的收益。”不过,收藏乐趣与投资回报的双赢,并非没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对“收益”的理解。事实上,收藏乐趣与投资回报能否获得双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收益这个概念。如果我们简单地将收益理解为物质收益,即货币化的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藏与投资就成了难以得兼的鱼与熊掌。因为收藏与投资实际上是两种很不相同的行为。假设一个人只是纯粹地喜欢收藏,那么,他大可以完全不在乎这些收藏品的市场评价、交割能力和存世数量。只要自己喜欢,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享受,就完全足够了。可是,如果一个人想要投资收藏品,那么,在他购买收藏品时,就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些收藏品的市场评价、交割能力、存世数量、品质高低和品相好坏,等等。以便能在日后顺利转让,获得令人满意的物质利益。套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的一句话,我们可以将收藏与投资的最重要区别简要概括为:收藏是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投资则是购买别人感兴趣的东西。

也许有人会问,假如自己与其他人的偏好相似,那么,收藏与投资岂不是就可以两全了?从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如果一个人购买的收藏品“别人感兴趣,自己也喜欢”,那么,我们很难想象,他怎么能够在收藏品的价格上涨之后,轻而易举,毫不犹豫地忍痛割爱?在大多数时候“买货容易卖货难”的收藏品市场上,一旦错失最佳的出货时机,购买收藏品所带来的物质收益显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血本无归。但是,如果我们对收益的理解既包括货币化的收入这种物质收益,也包括心理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享受这类精神收益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正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凯夫斯(Caves)所说:“收藏家总会珍惜自己通过拥有艺术资产所获得的快乐,并认为从收藏品上所获得的预期收益与常规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同。”事实上,我们购买收藏品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物质收益,而是希望获得快乐——这是以物质为基础,但又超然于物质之上的一种主观精神感受。正如浙江财经学院教授陈惠雄指出的那样:“人们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精神上的快乐满足,无所不包的人类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精神快乐需要支配下而产生的,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快乐满足而展开的。”换句话说,我们所要追求的并不是物质收益的最大化,也不是精神收益的最大化,而是包括物质收益与精神收益在内的快乐最大化。事实上,这才是我们购买收藏品的终极目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当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既包括物质收益,也包括精神收益的时候,收藏乐趣与投资回报才有可能获得双赢。否则的话,收藏乐趣与投资回报显然只能是难以兼得的鱼与熊掌。

<  1  2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