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尤中会:墨韵高古自成家

尤中会:墨韵高古自成家

时间: 2010-07-01 10:01:22 | 来源: 艺术中国
书法 >

尤中会在总结自己的书法实践时说:书法之书是写,书法之法是度。书法之法度是我们祖先和先贤们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如东汉蔡邕的《九势》、钟繇的《笔法十二意》、东晋王羲之的《笔势论十章》、唐欧阳询的《用笔论》、孙过庭的《书谱》、清包世臣的《艺舟双楫》等等,都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而古代的先贤们正是依据这些法则,“以指划字衣皆穿”,“临池学书水尽墨”,从而成为书法大家的。 因此,尤中会的书法十分强调法度,更重于用笔之法。他在《笔法论》一文中指出:“用笔中的提、按、疾、涩、顿、挫、正、侧、翻、转是用笔最基本的方法。以此使落纸后的笔毫产生不同的形态,从而写出不同形质的笔划线来”。他写道:“中锋易流畅,偏侧多峻健,圆劲存骨力,顿挫出险绝,迅疾见气势,徐缓现平和,捻裹藏筋肉,轻重留黑白,浓淡显墨色,燥湿生韵味,翻转增神采,抽切蕴生机。”可见他对执笔运笔之法以及所产生的线条效果研究得是多么精细,而且体会是多么深刻。他善于积功夫于点划波撇之间,凡棱侧、起伏、顿挫、方圆、仰俯、三过折笔等难以把握的细微之处,都力求准确、到位、精妙。这也正是他探究、实践笔法的成功之处。

“书画当观韵”。先代书贤的醒世恒言时时在提醒着尤中会。尤中会更懂得:韵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没有韵的作品,因失去灵魂而平庸失色。书法之韵有点画之韵、线条韵律及通篇之文气。用《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著名书法理论家李刚田教授的话说:“中会先生书法之线条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犹如美女之腕,肉包骨上,筋藏肉内,血浸其中。骨则支撑,筋则柔韧,肉则丰腴,血则润泽。这样的书法线条才浓纤得中,丰润柔韧,温韵遒劲,神清气畅,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书法的节奏韵律与音乐的旋律是相通的。他把书法中的单字比作音乐中的音符,书法中的字组和章节比作音乐中的小节,而又把书法之大章法比作音乐中的主题旋律,从而赋予书法作品以轻重缓急、起伏跌宕的节奏与律动。”

有关书法之韵,尤中会先生也同样体会颇深:“书法韵律与书卷之气是书者学养的流露。学养者,沃土也,书法者,禾苗也。禾苗植根于沃土之中,才能枝叶繁茂。书法惟有学养的滋润,才不会苍白不会贫血”。

没有个性的书法作品,不是好作品。沒有个性的书法家,成不了书法大家。就书法个性而言,尢中会的成功之处在于博采众长,淹贯尽有。他在学书自叙中这样写到:“师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洒脱,法虔礼之用笔,取鲁公之苍浑,然后熔而化之,方朴拙厚重,血肉生焉,笔法丰富,意趣生焉。”他是汲取诸大家作品之精华,再融入自我之情趣,从而冶铸自我之书风。从尤中会的书法作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合离有度,亦古亦新。隐隐乎蕴古人之气韵,落落乎见个人之性情。刚毅峻健,洒脱飘逸,字里行间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文/ 苏清杰   资深记者、教授、研究员、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

<  1  2  3  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