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印象主义、文言文与传统书法

印象主义、文言文与传统书法

时间: 2010-06-12 19:19:21 | 来源: 新闻晨报
书法 >

  内容摘要: 无论是塞尚的静物还是梵高的风景,其造型简练、色调明快、表现间接、寓意内敛和文言文中的文字概括、寓意含蓄、表述间接形成一致。我国书法创作的先人们善于把握这样异同的关系处理,在静止的瞬间抽象中冠以图之造像、文之诉说。

书法

杨建文

“字有书卷气,室存蕙兰香”。讲的是在书法创作中字中有文,字文结合的有机关系里,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特殊创作的情感模式和思维理念。纵观各朝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探索实践着,在他们精湛书法技艺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们所呈现给广大观者的既是精美的书法艺术品,又不愧为绝世文学经典,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可谓独树一帜。

在众多这样的书法家中,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这方面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黄庭经》是后人所熟悉的字文一体的经典作品。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在文学上开创了我国著名的建安文学,在书法上被唐代张怀瓘列为 “尤工章草,雄逸绝伦”的妙品。唐宋两朝在文学和书法上都处于鼎盛时期,其中颜真卿的《祭侄稿》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书文一体的效果。被誉为盛唐三绝之一的张旭,现存的代表作《古诗四帖》无论是字还是诗足可见证其伟大之成就。还有孙过庭的《书谱》其草书笔法生动,文章妙语连珠,可谓珠联璧合。宋代苏东坡的《寒食帖》,米芾的《蜀素帖》、黄庭坚的《松风阁》都是诗书一体的佳作。

字、文一体创作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国文学的特殊结构形式——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通行的文学语言,其语素结构大大区别于现代的白话文。“白话文”所具的写实、重复、规整、通俗、逼真的描写是无法与抽象的书法线条相拥相合的。当我苦于思索文言文与书法整合的关键要素时,偶尔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荷兰画家梵高的绘画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歌在风格上具有相似性,于是我便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是否可给文言文冠以印象主义的定义,用印象主义的视角来审视文言文会发现文言文与书法之间更大的奥秘。

借用西方美术的发展进程来回顾文言文与书法结合的合理性,我们发现了隐藏很久的事实。从表面上看,我国传统的文言文与西方印象主义绘画并不存在任何关联。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你会看到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塞尚的静物还是梵高的风景,其造型简练、色调明快、表现间接、寓意内敛和文言文中的文字概括、寓意含蓄、表述间接形成一致。

梵高是后期印象派画家,他在《星夜》一图中,不像前期印象派那样对着某个地方的景物进行具体直接的色彩写真,而是把星光闪烁下宁静的夜空进行概括提炼成概念的间接描写。因此,在色彩的处理上也不像前人那样调和重复,对着具体物体进行色彩还原。而是运用普兰和柠檬黄等原色进行单一并置,在游戏般的节拍中传达出画家对现代美术的印象艺术思维。唐代诗人张若虚对《春江花月夜》的描写和梵高的手法基本一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既不说明是什么江,也没道清是哪一夜,他也根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站在所有江畔来细细观察明月照射江面的状态,只能通过判断和思考的概念进行间接的印象,来表达对江与月的自然本质的感悟。由于感悟的概念与间接,文字描述就显得是那样简洁明快。以原生的字义,采用字、词的单一配置,基本没有重复,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

我国书法创作的先人们善于把握这样异同的关系处理,在静止的瞬间抽象中冠以图之造像、文之诉说。虽说与印象主义绘画相比存在着地域和文化形式的截然不同,但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人性对星空江月的永恒理解和从中发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愁绪是完全一样的。从而以最出色的思考,完成了由具象诉说转化为抽象线描的完美表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