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燕山书谭第七回雅集研讨“今楷”

燕山书谭第七回雅集研讨“今楷”

时间: 2010-06-01 22:07:42 | 来源: 美术报
书法 >

5月22日,首都部分书法家、评论家邹正(得一)、吴震启、张坤山、彭一超、张瑞田、严学章相约北京宛平城内中国得一书画院,举行了燕山书谭第七回雅集,大家秉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治学精神,围绕当下书坛“今楷”这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国书协展览部主任、中国书协理事兼楷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震启应邀担任了学术主持。  

吴震启说,他不仅是知情者,还是直接参与者,因此很希望听听大家对“今楷”的想法。他介绍了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近年来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他认为“今楷”的提出有其积极意义:一是引起社会对楷书的关注;二是引发大家对楷书的研究和思考;三是引领楷书创作。新出版的《今楷论丛》一书,是收集近年来发表在全国各专业书画报刊上对“今楷”研究的文章,有些文章他已阅读过,很丰富,有争鸣。说明书法界和社会在自发关注“今楷”的讨论。他对“今楷”主要有以下三点认识:社会对楷书的认识还不够;“今楷”的划分问题是相对而言的;楷书应该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不管工具材料如何变换,楷书书写的艺术性离不开内容、文房四宝和书写环境等问题。尽管当今楷书的实用性被削弱,但楷书仍然有其学术价值和生存的空间。

中国书协理事张坤山肯定了“今楷”存在的积极意义,他同时建议:一是,将“今楷”提法暂时搁浅,集中力量借鉴、吸收古人经典营养,把古人经典吃透;二是,在唐楷、北碑大字上做文章,破法为意,在笔墨、章法构成上寻求新的途径;三是碑帖结合上下功夫,将属于帖派范畴的晋唐楷书与属于碑派范畴的北碑墓志做些合理的组合改造。如能将上述三点做到,不是“今楷”即是“今楷”。“今楷”的形成不是靠想象力,要靠经典力作之间的融汇贯通与化合,才能有所成就。其他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今楷”的背景、现状和发展预期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