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往昔——“华侨城•安仁双年展”略影

时间:2017-12-26 09:00:00 | 来源:艺术中国

时值隆冬,笔者随“华侨城•安仁双年展”媒体团来到了安仁,和笔者去过的喧嚣热闹的小镇相比,安仁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宁静祥和。四川的冬日,阳光温煦纯净,路边不时能看到绿树遮映下的老街道、古玩店和广场上的钟楼、有轨电车。虽然展览开幕至今已经两个多月,小镇上依旧能看到街头巷尾悬挂的双年展绿色的海报招贴。

安仁•刘氏庄园•收租院

安仁街头景观(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安仁公馆建筑(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安仁有轨电车

安仁夜晚街道

安仁镇位于成都西侧,今天这座安静的小镇很多人已经不太熟悉,但提起“刘文彩“和"收租院”怕是国人无不不晓。安仁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直到近代它开始大放异彩,不仅是刘文彩的刘氏庄园,安仁这个仅有3.2平方公里的小镇竟然容纳了27座民国时期乡绅和军政要员的公馆,时至今日,不仅这些建筑本身具有中西建筑风格融合的独特魅力,当年作为阶级斗争典型的刘氏庄园在历史的变迁中已经成为乡绅宗族文化的经典遗址。

收租院局部

大邑县刘氏庄园博物馆

收租院是20世纪60年代四川美院师生集体创作的现实主义群雕,这组史诗般的雕塑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艺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不仅在国内被高度赞誉,也被西方左翼思想家誉为超现实主义雕塑。围绕着收租院,后续又产生了蔡国强的《威尼斯收租院》、2011年炎黄美术馆再次展出收租院的新闻事件,不断引起社会关注。

“华侨城•安仁双年展”是近年来四川规模最大的双年展

吕澎为媒体记者导览

可以说安仁这块平静土地上自近代以来就不断孕育着历史与当代,现实与传统的碰撞融合、延宕与嬗变。而近日在安仁举办的“华侨城•安仁双年展”可谓安仁历史上又一次重要文化盛事。这是一部关于时间与历史的展览,是居于当代意义下对历史的回眸和思考。按照总策展人吕澎的解读,安仁双年展的主题“今日之往昔”的当下含义即是:再一次理性地审视历史。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时间、看待当代和过去的关系。吕澎反对奇观式、天外来客般的展览,他一再强调展览需要提出问题。他希望双年展能与安仁这块土地生发关联。将安仁置于全球化与地域性交叉语境中进行抽样式考察,使之呈现出多重视角透视下的当代艺术。展览四大版块“谱系修辞“、“十字街头”、“四川故事”、“回不去的未来”是几位分策展人对“今日之往昔”这一主题的不同诠释。而每个板块的艺术家又有对主题独特的诠释,这里既有世界、国家的宏大叙事,也有个人化的微观视角。

海报

“华侨城•安仁双年展”也是自2013年成都双年展之后,在四川地区举办的最大规模、学术水准最高的双年展,展览云集了海内外18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除多位国内重量级艺术家外,也包括威廉•肯特里齐、朱安•朱娜斯伊利亚、卡巴耶夫等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艺术展览中的常客。安仁双年展也是华侨城进入安仁以来,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第一个国际品牌活动,是华侨城集团“文化+旅游+城镇化”项目的实践。自2017年10月28日开幕后双年展吸引了约数万名观众参观浏览。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赵州桥,综合材料,陈文令

此次双年展的主展区位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内,展馆为改造后的宁良机械厂的旧厂房,由著名建筑师刘家琨率领团队设计改造完成。场馆除金属梁架顶棚外,保留了旧厂房灰色的主体建筑,厚重而素朴。进入展区广场,第一眼就看到一座硕大的拱桥式装置作品,这座由赑屃(古代神兽)、斗牛、大卫像、熊猫、算盘和桌椅等造型混搭在一起,它通体银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陈文令这件巨大的“赵州桥”可以看作整个展览的一座地标性作品。

谱系修辞:国家、民族、个人的“想象共同体”

在第一版块的“谱系的修辞”中收纳了中国多位一线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徐冰、陈丹青、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等、陈文令等最新的作品,在这一板块中,四川重量级艺术家比重很大,张晓刚、周春芽、叶永青、何多苓、庞茂琨、张小涛等艺术家都有作品呈现。这一版块可以遍览中国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最经典的样式语言,也是以今日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

第一板块现场

舞台,布面油画,张晓刚

“租”-收租院,环氧树脂,李占祥

这一板块中不乏对安仁经典元素的提炼与再创作。张晓刚在考察了刘氏庄园后,绘制了布面油画《舞台》,这幅作品将不同年代、身份的床、雕塑、浴缸、扛枪少年置于同一场景中,形成一种错位的图景记忆。而李占祥将目光聚焦在经典“收租院”,将收租院中人物形象置换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多位大咖,作品不仅诙谐幽默,也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精英的群展与戏仿。牟桓的作品呈现了安仁的几个历史瞬间,其中两幅是牟桓父亲牟航远拍摄的川美师生创作《收租院》时的场景,一幅是牟桓为老演员冯喆创作的小幅油画(冯喆最后病逝于安仁)。

蜻蜓之眼,视频,徐冰

这一板块中,对现代媒介的讨论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点。其中徐冰的“蜻蜓之眼”是他近年来创作的重要作品。他认为现代科技的监视系统已经颠覆了传统世界公共与私人的界限,具有极大的创作可能性,他带来团队从1万多个小时的公开网络监控视频中,剪辑出90分钟的剧情片。通过蜻蜓的故事连接下来,构成了一部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中国记忆系列,布面油画,陈曦

陈曦通过中国的电视机这一老百姓日常的电子媒介入手。在巨大的展墙上,他将40年前的黑白电视一直排列到今天的液晶彩电,同时每个电视画面呈现的都是当年最为经典的历史事件,堪称一部承载中国人群体记忆的电视年鉴。同样以电视图像为创作素材的还有张滨、叶洪图的艺术小组,艺术家用圆珠笔完整的复制了屏幕上的“雪花”。最终拼接为一幅宏大的电子图形影集。

CMYK-莫高窟壁画,布面丙烯,杨冕

杨冕的《CMYK-杨冕的绘画》以CMYK四色圆点来呈现敦煌壁画的图像。杨冕自述儿时学画时以为欧洲油画的背景色是酱油色,但到了欧洲看到原作时发现原作差异巨大,从那时起他开始质疑印刷在文明传播中产生的权威和标准,他通过作品形象的让观众重新思考媒介传播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综合艺术项目,视频,张文荣

同样表达媒介的作品还有张文荣的一个大型项目:艺术家组织团队行走半个中国,深入内蒙草原、敦煌雅丹地貌、甘肃戈壁、新疆沙漠,也包括北京的世贸天街。在这些地区,张文荣率领团队将大量报纸拼接起来,就像一层层白色的海浪向远方涌动奔流。这件规模巨大的作品对当今全球化的媒介做了极为形象的比喻。

向前进向前进,影像、装置,姜杰

这一板块中不仅有对历史宏大叙事的描写也有对个人命运和边缘群体的凝视。姜杰以蓝丝绒幕布上的红舞鞋、人偶与影像构成作品《向前进向前进》。影像以北京社区老年芭蕾舞团为采访对象,伴随着《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的音乐,在老年舞者踽踽前行的脚步中,不断讲述着她们对舞蹈的执著追求。

黄角坪的春天,装置、动画影像,张小涛

张小涛的作品《黄角坪的春天》是一部艺术家早年经历的自述史,作品以水桶、木桌木凳、蚊帐、麻线还原了黄角坪的生活现场,以动画和声音为表述,将个人追忆与70年代集体记忆编织其中。

是的,今天,装置、影像、现场,李勇政

同样关注个人命运的作品还有李勇政表现四川贫困地区搏击少年的影像《是的,今天》和李博关注聋哑儿童的作品《无声合唱团》。拳击少年们在深山里酣斗的身影和聋哑儿童纯真稚拙的发声都直指人心,令人动容。

十字街头:当代人面临的多重历史困境

十字街头板块现场

刘鼎和卢迎华策展理念倾向于历史的文献性和档案性的呈现。“十字街头”版块借用了三十年代左翼杂志《十字街头》的名称,以当年中国革命者惶惑和迷茫的情境,喻指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人所面临的多重困境。这一板块的作品多关注被主流历史话语所遮蔽的边缘历史、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再创作,以及对当代体制的合法性提出的思考与质疑。 

传统体育形式2(局部),图片,贾淳

贾淳的《传统体育形式2》是一组从清末到新中国初期延至当代体育的系列图片,从民间的习武防卫的武术到从西方引入以规训为目的的军操,再到新中国后,以国家意志荣誉为主的现代体育,中国竞技运动伴随着政治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秘密学校,单通道视频,马丽娜·吉尔迪

马丽娜•吉尔迪将上世纪70年代希腊军政府时期拍摄的希腊国家诞生和民族身份建构的电影《秘密学校》进行了篡改,从而质疑了国家权力编制出的民族历史神话的真实性。 

图集,战争的灾难,图片,丹尼埃尔·加西亚·安杜哈

丹尼埃尔•加西亚•安杜哈以45张图片组成了作品《图集,战争的灾难》。其中混杂了当代世界的图像、计算机图形、插图,和戈雅表现战争的版画。这一手法类似图像学先驱阿比•瓦尔堡在上世纪20年代的《记忆女神的图集》,他将图集作为研究工具,把诗歌、哲学、民俗学等看似不相关的图像资料并置,激发图像与记忆之间的关联,探索图像背后的事实。丹尼埃尔的这件作品以戈雅表现的战争为寓意警示现代科技在当代世界所创建的隐形权力形式与压迫。

安全岛,视频,林一林

林一林的录像作品《安全岛》记录了在纽约时代广场记录的一段突发事件,他正在纽约时代广场巨大的征兵广告下拍摄,突然几辆警车呼啸着冲进广场,而路人则对此无视而过,而此时征兵广告却正播放着热烈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国家宣传机构的热度和公众现实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回不去的未来:以未来看今日

第三板块现场

山河梦影,动画,邱黯雄

由刘杰和吕婧策划的“回不去的未来”板块虚拟了一个未来的视角来审视当下历史的迷境。其中艺术家以集体或个人的身份来构建记忆史的方式令人动容。邱黯雄的《山河梦影》以长卷横幅式的动画影像方式映现出近代中国“国破山河在”的百年变迁历史,影像场景变幻、形象深远奇诡,保持了邱黯雄一贯的水墨魔幻风格。

展览现场,右为邱洪峰的油画“沈阳冶炼厂2002年”

邱洪峰的油画《沈阳冶炼厂2002年》同样以巨大的横幅画面和厚重粘稠的笔触展示了一个凋敝破败的工厂内部景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工厂景观,成为了邱洪峰这代人难以抹除的群体记忆。

30219天-痕迹,双屏影像,黎朗

黎朗为纪念逝去的父亲,他在一面墙上用了42天镌刻了父亲一生的时间——三万零二百一十九天!然后又用刀子把每个日期刮掉,最后只留下了深浅不一的坑洼刻痕,仿佛是生命流逝过的余烬。

皖南纪事,影像、油画,刘传宏(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刘传宏的《皖南纪事》杜撰了一位四十年代日伪时期的“刘先生”,他集匪性和知识分子品性于一身,视频中的“刘先生”梦呓般的自述在皖南经历。碎片化影像风格的油画组图,聚焦了“刘先生”在皖南游走时目光所及的瞬间印象,画面隽永静雅的古意和日记般的流动感、个人命运的辗转起伏与地方风物涉猎的异域感,构成了作品独特的旨趣。

流动美术馆,装置,徐跋骋

徐跋骋的综合性作品《流动美术馆》堪称是以GIF动画、插图、微装置构成了一部微型的千年美术史。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插画和图像里,以剪裁、拼贴、混搭的手法置入古今经典人物和场景,作品诡异、魔幻、有趣,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展厅左侧为马海蛟的作品《暂别》

同为青年艺术家的马海蛟带来了《暂别》、《昨日以前》,这两件作品都是基于个人体验的时间性作品。《暂别》是艺术家将自己从2016年9月每一天入睡前拍摄的最后一帧画面,与每天清晨第一眼拍摄的影像并置在一起,组成了一面图像墙。

四川故事——戏剧与历史

第四板块展厅现场

进入马可•斯科蒂尼策划的“四川故事——戏剧与历史”版块非展厅,戏剧化脸谱、老剧照、厚重的幕布和多样化的展台接连映入眼帘,观众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舞台现场。策展人马可在接到策展任务后,多次亲赴安仁调研,他研究了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经典剧目《四川好人》以及川剧改革家魏明伦再创作的剧本《好女人坏女人》,决定从戏剧的视角探寻戏剧与历史的关联。以“陌生地域的文化想象”、“脸谱化的表达”和“舞台化”的方式勾勒出展览方向。这个版块拉开了与当代艺术通行模式的距离。开幕式时,展厅现场还举行了戏剧表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赞誉。

笑脸相迎,纸质、硅胶面具,邱志杰

展厅入口处的展架上展陈着邱志杰制作的80个纸质、硅胶面具,这些用墨彩涂抹、笑容可掬的面具是允许观众戴着进入展厅。看似简单的面具源于艺术家在漳州年画抢救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被禁止的部分有关于欢笑的技巧。这让艺术家感觉欢笑在严酷的现实环境中有了自由唤醒的意味。

乌拉•冯•布兰登伯格的作品

在展架前方有一组服装展示,从京剧戏服、四川农民服装到中山装和红卫兵时代服装应有尽有,可称之为中国近代服装史的小型展览,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托莱托的作品经常利用租赁的戏剧道具服装,将展示空间转化为类似戏剧后台的情景。同样涉及戏剧物化元素的还有乌拉•冯•布兰登伯格以纺织物为媒介创作的作品,作品在展厅中央仿佛是巨大的戏剧帷幕。

魏明伦的《好女人坏女人》剧照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戏剧绕不开的角色。在展厅过道右侧展陈的资料中,有梅兰芳先生1935年第一次到访莫斯科的珍贵影像资料。川剧“鬼才”魏明伦的文献也被放置在重要位置,魏明伦的《好女人坏女人》是根据布莱希特的名篇《四川好人》的改编。在原作的基础上将故事人物、语言特色和环境氛围巴蜀化,在川剧基础上大胆融入了话剧、电影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主题上也加入了对当代问题的思考,更富于现实意义。

“几近抵达,几近具体,重庆”,旧相册、档案、综合材料,杨圆圆

同名人档案展示不同,杨圆圆的创作体现了典型的城市在地性调查的方法论。她将一本60年代重庆老相册中的重庆建筑图片进行分类归档,然后根据照片提供的线索分别去寻找今日建筑的现状,尽管当时的建筑大部分已经消逝,但她还是对周遭环境进行拍照,并与老照片并置。她另一件依据旧人事档案寻找当事人家属进行拍照对比的作品《几近抵达,几近具体,重庆》也是同样的创作思路。

流水-河流-图腾2,视频、墙绘,朱安·朱娜斯

这个板块中有大量的影像作品。美国女艺术家朱安•朱娜斯的作品《流水-河流-图腾2》,观众第一眼就会被影像中的优雅的品质所吸引,朱娜斯在旅行中不断收集着各种图像,鸟儿的啁啾、少女的剪影、古树的肌理、舞者的黑纱,氤氲的绿荫形成了一幅幅蒙太奇曼妙的影像,仿若生命、死亡、忧伤的叙事诗。

远离越南,影像,尤里斯·伊文思

本次双年展还带来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荷兰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的作品《远离越南》,这是一部反映越战时期越南人战争和生活的纪录片。伊文思是西方左翼电影家,他和安东尼奥尼在20世纪70年代受邀到中国拍摄纪录片。当年被封禁的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早已为今日的国人所熟知。令人吊诡的是,伊文思拍摄的《愚公移山》同样是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因其左翼立场被西方文艺界认为是政治宣传品被予以批判。 

大都会-中国报道,摄影,克莱门斯·冯·温德梅尔&玛雅·施维泽

克莱门斯•冯•温德梅尔&玛雅•施维泽拍摄的《大都会-中国报道》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国的纪录片。它纪录了2004年的中国正处于摩天大厦架设的热潮时期,影片纪录了在夜幕的舞台上,“大都市如繁星般闪烁的庞大建筑群、拥挤的高速公路、数百个太阳黑子般的刹车灯以及锯齿状的霓虹灯映照下的天际线”。魔幻般的影像寓意作者对都市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隐忧。

陷阱,影像,圣地亚哥·希拉

圣地亚哥•希拉的影像《陷阱》展现了一个福轲描述的经典场景“全景监狱”,他先是邀请从政治到文化再到媒体的多位智利权贵精英,从不同的通道入口走过70米长的通道,到达一个剧场中心,这时聚光灯亮起,原来他们被372位观众包围观看,这些观众都是社会底层民众和非法移民。在这个场景中,社会的秩序等级结构被鲜明有趣的反转。

玩偶故事,影像,伊万特·詹尼奇安&安吉拉·里琪卢奇

伊万特•詹尼奇安&安吉拉•里琪卢奇的《玩偶故事》以一种电影考古学的方式将现存的历史资料重新上色,拍摄,地下的玩偶仿佛被重新梳妆打扮焕然一新,最终形成一部“土地、微尘、细节”的新型蒙太奇影片。同样瓦尔•肖基的《卡巴莱十字军:通往开罗之路》和佩德罗•雷耶斯的《小马克思》也是以玩偶为拍摄对象的有趣作品。

安仁双年展分展场建川博物馆聚落(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建川博物馆分展场

据悉,“华侨城•安仁双年展”将持续到2018年2月28日。除主展场外,在建川博物馆和老街(三进官厅)设置了分展场,举办多场平行展。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