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四川绵阳的王强制作的飞机,能够飞3000米高,累计飞行了100多个小时。因为欣赏王强,附近航校的人特地给了他一条航道。“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从绵阳飞到100多公里外的安县。”王强说。
而吴书仔的木制直升机,摆在最高的展位上,但看上去却最不可能飞起来。这架直升机的主要材料是木条,连接处用的都是角铁和铆钉,除去唯一可动的螺旋桨,整架飞机的外观,照吴书仔的同村人的说法就是“鸡笼子”。
1942年生人的吴书仔一直生活在江西铅山焦坑村,这个村连公路都没有。吴书仔做飞机的初衷,是想飞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顺便还能赚点收入。而选择做直升机是因为比造飞机容易些,因为它不过是个“会飞的凳子”。
老婆在世时,曾把吴书仔的第一架飞机拆了当柴火烧了,因为家里已经很拮据,根本没有余钱“玩飞机”。蔡国强后来问吴书仔,“你的飞机已经被收藏,还要到上海展览,告诉老婆了吗?”吴书仔说,“已经对她的相片说了。”
吴书仔的飞机要出村时,全村人都来送行。飞机扛到卡车上,慢慢驶离山村,“飞走了”,吴书仔的表情就像嫁出了自己的女儿。
吴书仔的作品可以说是展品飞机中最简陋的一架,却被蔡国强定义为“最像艺术家的作品”。
当蔡国强请陶相礼为这次展览设计一艘航空母舰时,陶相礼拿出的作品,20米长,甲板比一般的航空母舰更宽,为的是停更多飞机,舰身却更窄小,为了在翼下隐藏更多潜水艇。
《蔡国强:农民达芬奇》图片
陶相礼的另一件作品是一艘6.5米长的潜水艇,沉伏在35吨的冰中。潜水艇内部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装备了测压仪、监控器和供氧器。
“其实我在家里做模型赚的钱,可能比来参展还要多,为什么我要来参展,因为很有挑战性,全中国还没有人做。”陶相礼对蔡国强说。
一个农民,一上来就想做世界上没人做过的事情,听上去很不切实际。可蔡国强说,“我们已经太实际了,我们需要的是不切实际。”
农民不种地,却搞起了奇里古怪的发明,还在城里办了展览。有人说,这个展览是把人群中的异类都归到一起了。蔡国强的回应是,“不断有新的异类出现的时代,才是有希望的时代。”
在美术馆的三面墙体上,策展人让人将3句口号刷了上去,“重要的不在飞起来”“不知如何降下”和“农民,让城市更美好”。这三句话,从不同角度概括了展览的意义——“对社会和时代的反思,重要的不是飞得越高越快就越好;表达对于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之下的思考和担忧;展示独立在集体意志和行为之外的个体农民的创造力,以及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感人故事,更可以看到一个民族追求公平民主社会的希望。”这些话听上去,似乎有些绕,但倒也很贴展览的宏大主题——“为了探讨农民对于现代化的贡献,以及农民的现实处境等社会议题”。
在导展手册中有这么一句话,“农民达芬奇”意味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希望,将寄托在一个个有自由思想、有创造力,精彩生动的个体身上。
在《农民达芬奇》开展仪式上,蔡国强更是将这句话表达得更加明确和直接。他说,世博会通过展示人类发明创造来体现追求美好生活的主旨,而改革开放以来,几亿农民的付出,使得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和城市的美好生活得以发展。因此,展出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农民创造物,提出“农民,让城市更美好”的口号,也是提供了看世博会的另外一个视点。
而在作家、资深媒体人卢跃刚眼中,他的朋友蔡国强做的这些事,是在试图提醒:当下的城市繁荣,还有一个巨大的农民背影。
有人问,在这个背景下飞翔的农民达芬奇的梦想,能够飞多高?
或许,能飞多高并不是最重要,因为,“重要的不在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