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视画画为苦差事:仇英的爱与哀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07 09:23:23 | 文章来源: 韩捷的博客

三年前,仇英的作品即创造出当年国内中国古代书画拍卖成交纪录。今年春拍,仇英的另一件作品又拍出了超7000万元的天价。近500年前,这位出身贫寒、勤奋、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的画工艺术家,绝对想不到他当年的作品会受到现代人如此的追捧。

2010年6月6日,下午,北京翰海启槌的古代书画专场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仇英《浮峦暖翠图》以7280万元成交。此作为仇英青绿山水珍品,流传有序,著录清晰,由海外征集回国内,一经露面即引起收藏界瞩目。

拍卖现场,仇英《浮峦暖翠图》以2500万元起拍,经过几轮百万元阶梯的高幅加价,迅速升至5000万元,此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场内的两三位藏家,叫价紧密,互不相让,全场的目光也随着藏家的举牌前后移动,最终经过数十回合的竞价,仇英《浮峦暖翠图》落定在7280万元。

仇英的《赤壁图》在2007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曾创造出近8000万人民币的天价纪录

非文人画家

仇英(1498-1552),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吴门四家”或者“明四家”。他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落笔乱真。《浮峦暖翠图》为大约嘉靖初年(1535),仇英约35岁左右所作。作品宽度为27.5厘米,长度为99.5厘米,为绢本青绿山水画卷。

仇英是一位画工,以画为生。他没有念过书或考过科举,也不懂得写八股文,不会画中题诗,只懂画画。仇英的画画得非常精细和逼真,他这个人不近山水,闭门造车,也不像有些画家,在家里养着一群人唱歌跳舞,以方便自己一边画画一边娱乐。像今天大多数美术学院的学生,他们都是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画画,这样创作时比较轻松不会感到疲倦。但仇英不一样,他不喜欢听音乐,也不喜欢人家吵,画画时总是把门关上。仇英似乎并不以画画为乐,甚至视为一件苦差事,往往需要费煞思量才能把画画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仇英家境贫穷,只好以画画维生,他不能像当时的文人们毫无束缚以画为乐。也许这因为如此,仇英这个人较为短寿,只活到50多岁。

流传有序

《浮峦暖翠图》原收藏者为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明代大收藏家、画家,浙江嘉兴人。明代之后,凡稍涉猎收藏者,没有不知项元汴的。他的追随崇拜者,清有乾隆皇帝,今有众多世界一流博物馆。在现存顶级书画珍品上面的收藏印中,除了清朝皇帝,就数他的印记最多。他所收藏的明朝和明以前的中国书画数量之大,价值之巨,当今没有任何博物馆与之可比。

项元汴的书斋名为“天籁阁”,收藏丰富,闪耀古今,诸如:东晋顾恺之绢本设色《女史箴图卷》,现收藏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唐韩干的《牧马图轴》,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唐韩干的《照夜白图卷》,现收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晋王羲之的神龙本《兰亭序》,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天籁阁”的收藏品的丰富程度和巨大价值在中国收藏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项元汴也是当时最大的书画赞助者。他还邀请仇英在家中客居作画,前后优厚相待十几年为他高价定制画作,仇英得以在项元汴身边对宋元名画真迹有更多的观赏和临摹,临摹之品为己所有,使其绘画技艺大长,终成一代名家。《浮峦暖翠图》便是仇英早年临摹的宋代大家赵伯驹作品之一,后为项氏所珍藏。明嘉靖四十五年秋项元汴重新装池并记,钤印四方。

到了20世纪初期,此作曾归属于民国收藏家袁寒云的收藏。袁寒云(1889年-1931年),名克文,袁世凯的次子,华裔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之父,袁家骝于1936年留学到旧金山的柏克莱,其夫人是大名鼎鼎的吴健雄博士。袁寒云幼承家学,读书博闻强记,15岁作赋填词,已经斐然可观。诗文在当时被誉为“高超清旷,古艳不群”。金石书画和收藏赏鉴皆为一时之选。他为人风流旷达,同张学良、溥侗、张伯驹被称为“民国四公子”。

1956年美国收藏家麦克·盖勒斯从旧金山华人收藏家曹仲英处购得此画,并让其友,时居旧金山柯密尔的张大千先生鉴定。打开画卷看到包首,张大千一眼便认出此画第一次是当年在袁寒云家中所见。细细观赏之后特地用其珍藏的明朝之墨写下题跋与感慨:“此图袁寒云旧物,不知何年流出海外,顷于克密尔得两度展玩,自庆眼福不浅。图之未后有项氏编号尤为可贵也”。1981年纽约收藏大家王季千先生再次鉴定题跋: “十洲画伪者十之八九,此图笔法凝重,款书端庄当属仇氏早年真迹。画中人物尤见本色……”

仇英《浮峦暖翠图》设色绢本 27.5*99.5cm

物以稀为贵

仇英传世作品非常少见,多为各大博物馆所藏。书画鉴定大师谢稚柳等解放后编着《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了当时全国所有公字头收藏机构(博物馆、国营文物商店)古代书画真迹中的重要精品,其中记载有沈周作品192件,文征明178件,唐寅99件,而仇英只有47件。

内地博物馆收藏仇英作品共50件左右,主要分存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上海和天津博物馆,流散民间的真迹不足50幅,实属凤毛麟角,他的画作历来受到收藏家的珍视。此幅是少见的仇英精品,更是拍卖市场上罕见的书画珍品。民国年间它捻转归属为袁世凯珍藏,后归其二子袁寒云所有,直到1936年8月显身美国。时隔74年的今天,国宝手卷重返国内,并首次亮相北京拍场。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