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苏佳:买艺术品需要氛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04 11:38:10 | 文章来源: 苏佳的博客

 

每年在大规模春季拍卖举槌之间,照例是艺术博览会集中开幕的时间。圈内最具品质、圈外最知名的是北京的CIGE(国际画廊博览会)和“艺术北京”,另外就是上海的“上海当代”和香港艺术博览会。北京博览会已经偃旗息鼓,上海和最著名的巴塞尔博览会依然众所期待……

圈内一直有人不断在探讨各个博览会之间的区别,比如CIGE似乎更国际化,“艺术北京”应该本土味浓一些,香港博览会则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在多数买家和观众们眼中,这些博览会越来越像了,他们更关心是否能在博览会上买到心怡、低价、能升值的好作品。

 

仅有拍卖会是不够的

在中国只要一说起画廊,北京“798艺术区”肯定会被首先提及。那里本来是一片大部分废弃的厂区,留下来很多具有高大、宽敞空间的厂房,渐渐被越来越多艺术家和画廊主们相中,租下来成为创作用的工作室和做生意的画廊。如今,这里已经号称亚洲当代艺术的中心了。

然而市场无情,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波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到了最艰难的低谷时期。如今的798虽然人气依然很旺,但更多是作为“旅游圣地”的概念吸引人们前往,而入驻的画廊却不断在缩减数量,留守的各家画廊也普遍在惨淡经营之中。

相反,同样是处在后金融危机阶段的中国拍卖业,却在不断创造着价格新高,犹如房地产市场般热得发烫。

其实,在一个正常、有序发展的艺术品市场中,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不应该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市场表现。拍卖业一支独大的现状只能造成艺术品市场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买家最终只限于超级富豪们互相叫价了。

所幸还有众多的艺术博览会,在那里,可以实现真正的购买而不仅仅是凑凑热闹、开开眼界。

 

先消费本土画廊

逛博览会,其实犹如逛车展肯定是一项体力活。最少50-100家画廊、几千件不同风格的作品,集中在四、五天时间同时亮相,即使最简单的走马观花式浏览,也会耗费入场者相当大的精力。

然而,买艺术品毕竟不是买车、买衣服,它更多需要你“一见钟情”式的发现——只有在众多作品中间不断进行比较,你才能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发现你最钟情的那件作品。这也是艺术博览会相比单个画廊和拍卖会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业内对于各家博览会的排名依据主要看现场成交额,这些成交数字对于博览会来说是一项硬指标,另外,比拼的就是国际大画廊参展的数量了。如果你还拿这些指标来衡量博览会级别的话,肯定会失望。因为越是跨国经营的西方大画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越大,他们本土的客户业务尚且“吃不饱”,所以根本无暇顾及遥远的新兴、亚洲市场了。

但有圈内人士爆料说:在2006-2007年当代艺术最火爆的时候,全球最知名的大画廊几乎都到过北京参展,但实际成交几乎为零。除了他们带来的作品价格偏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买家对于西方艺术品不熟悉。

买车可以先买奔驰、宝马,但买艺术品还是得先挑本土的艺术家。今年陆续开幕的博览会,都将呈现出“朴素”的整体风格:以本土画廊推出的本土艺术家作品为主打,追求实际的成交量。对于真正的买家而言,这才是最实惠、最值得参与的一届博览会。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