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宋庄的未来和798的现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25 17:53:45 | 文章来源: 陈晓峰的博客

需要提醒的是,理解宋庄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接受,这与798的商业背景的商业现实是无法同日而语。或许换一种思路理解才能找到新的出口:传统是一种幻觉,不存在传统的文化束缚,而在于如何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我称之为“宋庄思维”,当我们看到新的东西,才能抛弃和拉开传统的距离,这就是这个社会的现实,也是解决之道。未来的宋庄模式将更具样板性,它将直接带动其他区域文化的升级,或许可以这样豪气的说,宋庄将是中国文化介于传统与创新之间重启的总动员发起者,更是文化边界的开拓者。

宋庄因艺术传导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艺术家着落改变了官方的一些想法,在相互的矛盾共处中,比如从早期的针尖对麦芒,到现在“院士”路线的招摇过市,其自身的发展也在有限与快速地突破了一些文化管理上新的尝试和一个处于深层次体制改革的国家关于文化新发展内在需求的更多“默许”;

另一方面,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给曾经单一思想结构之后又快速的融入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社会带来多元的价值来自特定艺术家群体的突破,这是曾经的当代艺术非常有启发意义与价值的,但是高度物质、城市化、资本、商业的快节奏,也捆绑了艺术关于日常价值的消极功能,取消了艺术的批判能力和敏锐。这也是今天的艺术家在宋庄艺术群聚而生首先要遭遇的问题之一,也是当下“宋庄模式”留给我们的思考与想象空间。

与798的有限量的前艺术商业状态更具价值的是,宋庄在新文化探索与嫁接社会各种元素之后在生成方面上充满极多的想象力,而它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在宋庄看不到这样一种可能性的“未来”,那么也就无法理解“宋庄模式”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当社会层面对中国改革三十年来的利弊激烈讨论,当有共同的声音对改革的改革内需的时候,诸如宋庄这样一个极具崭新信息和探索意味的区域,特别是文化再生与延展性的意义,其实也说明了它金色的未来趋势——文化的不断触碰以及直接产生的能量,总能令人充满实际的想象力。只不过,这样的还没有经过官方明说的意义需要各方更加有力更加敏锐的推进,而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与创造的可能。其实这些年宋庄的迅速发展,也证明了官方用另一种态度在明说、回应、跟进这个群体。

换句话说,宋庄不是一个人的宋庄,而是一个群体一种力量在推动的宋庄,代表了一种群体的智慧、推动力,甚至是策略,显示的是一种集群的力量,这种集群落的力量又将艺术群体的跨界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其他群体反过来给这个区域的推动力之强大,将令宋庄未来的发展难以想象的。同时作为前沿之地裂变最新艺术文化价值观生成与输出的地方,更是一个具有天然挑战墨守成规与非主流发展的实验场——可以简单的这么了解,宋庄模式是中国文化在需求新路径过程的一种需要,它的重要性在于非常鲜明的撕开了保守型文化不再流动的口子,唤醒整个民族鲜活的文化因子的当下需求出来——但愿宋庄不再是文化上的应景之作,而是“反”体制化的创新窗口。

曾经是娘不疼姥姥不爱的宋庄的野蛮生长,最终将启发整个社会在创造力极其低下的原因,它的特立独行将是一个参照系。这个社会越来越支撑多元面貌共存发展的文化新需求,宋庄是一个体制外的收获,而现在各方正整合各种资源将这个“收获”不断的放大,这也恰好证明了宋庄模式的需求不再只是艺术家群体,而是从这个群体里拓展出的价值链正在生成,这也是当代艺术在结合社会实践中带来的一次“文化转机”。

而越来越被符号化与地标化的798只是一个艺术商业上光环正在褪去,导向上非常暧昧的艺术推销之地,它发展到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在文化上有塑造力度的区域,非常值得这个区域管理层面的反思,将先锋艺术变成白领中产阶层暴发户的墙上之物并不是多么高境界的贡献。它的问题不是在整体推销这个社会转型的新文化,而将格局做小,只是做到了一种艺术生意的范畴。这点上看,798对应的是一种缩小的意义,做到的是正常的文化生意功能需求,而宋庄的核心指向是文化上更大突破与再造的新兴领域——它的实际意义,还在于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虚拟空间,以及在更多还在自我蒙蔽状态的心理需求和踊跃个性化认同的方向。

中国文化需要不断的变异与自身的开放才能生成新的可能,而不是笼统的糅在大染缸里。未来的宋庄一定是作为文化战场的定位出现,它扮演了是新文化生成过程的寻路者角色,各种文化通过资源的互相交互与交流,生成更多的第三种可能和变异,这是宋庄模式给人的想象力与实践空间。

宋庄的理想模式,则是目像iPhone的平台,中国社会各个区域的文化通过宋庄这个平台连接进来,给自己带来启发和参考,带来自身激变的可能。宋庄这种参考的意义远远大于目前这个群体实际存在的生存困惑。宋庄未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这种流动型的互动性文化交流中增值和增大对这个文化特定场域的功能和意义——而不是简单的产业化和地产开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