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彭德:徐展堂与我擦肩而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07 10:09:18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文/彭德

徐展堂是全球第五大收藏家,他突然病故,勾起我的记忆和感慨。

十几年前,徐展堂在大陆物色美术刊物主编,项经才向他推荐了我。项经才曾在一个项目上协助徐展堂赚了近亿元,因而徐在大陆的事务重视他的意见。

我与项经才曾就读一所男子中学,那是111年前英国传教士办的教会学校,清朝叫博学书院,民国叫博学中学,本朝改名武汉四中。老教师始终坚持叫博学中学,博学成为同学们奋斗的目标。博学中学的学生上课必须使用英语,然而60年前却硬性中断。这项传统,文革之前一直在暗中顽强地传承,很多同学坚持用英语写信写日记。我曾给伦敦第四中学初三二班第三排第一列学生写过热情洋溢的长信,被邮局分发时扔进了垃圾桶。1982年在神农架开会,沈鹏先生为我题字勉励:博学慎思。那是《礼记·中庸》名句的缩写,切合母校的志向。这幅横写的格言,保存了不到一年时光,我头上发现一个小疙瘩。怀疑是癌肿,买了一本《癌肿的13个信号》反复研究,感觉自己得了11种癌症,除了乳腺癌和宫颈癌。第二天茶饭不思,开始写遗嘱。医院的院长为我检查期间,带他的老师顾某某教授到我家中。此公酷爱收藏,将沈鹏墨迹卷走,说是学习学习,结果一去不返。我发现博学慎思遇到了骗子,毫无用处。

武汉四中教堂犹在

项经才后来攻读葡萄牙语,以外贸翻译的身份移居香港,做起了大生意。他将我起草的方案交给徐展堂过目。徐展堂说,彭德想搞现代美术,能否转向编辑收藏杂志。这当然不在我的考虑之中。为此我一直为他惋惜。他的艺术倾向如果同我一致,会成为全球收藏中国前卫艺术的第一人。当然,我的人生道路也将改变,西安美院会同我无关,《中华五色》会胎死腹中。两相比较,还是钻研学问符合我的性情。遗憾的是徐展堂先生,如果他认识了我,他不会这么早撒手人寰。徐先生下停舒展,人中也长,虽然耳垂不丰,但进入耄耋之年不成问题。他身边的人显然不懂命相学,没有发现他年前已呈凶相,脸色发赤。男人脸色可以红得发紫,但不能发赤,赤色即火红色。《左传》所谓“火色不寿”。徐先生在天有灵,会扼腕长叹:当初为何喜欢不吉利的墓中之物?

徐展堂近照

徐展堂同我犹如立交桥的上下两条路,转瞬之间各奔东西。几年后,在神农架结识的陈云岗将我推荐给杨晓阳,我于是走上了一条我自己都意外的道路。由此我发现命运常常不是掌握在个人的手中,陌生人一闪念,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轨迹。

相关文章

·欧洲重要艺术收藏家贝伊勒去世 藏品价值近19亿美元

·收藏家郭庆祥对话王小丫 痛批艺术怪胎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