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光——国际公共数码艺术展暨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大奖中国成都特展拉开帷幕

时间:2018-11-15 15:00:19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展览海报

2018年11月3日,“巴蜀之光——国际公共数码艺术展,暨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全球展览·中国成都特展”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办,本次展览由成都市兴光华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委托国际数码艺术奖项-Lumen Prize亚洲区代表艺由(上海)文化发展文化有限公司策划。为打造属于成都市的光华大道之非遗绿道,展览围绕“非遗”文化、国际创新设计与艺术两大主题,邀请了德国艺术家斯蒂芬·瑞斯(Stefan Reiss) 及其合作艺术家亚历山大·扬克 (Alexander Janke)、荷兰艺术家泰斯·比斯克(Thijs Biersteker) 、英国电子艺术团队吉布森/马尔泰利( Gibson / Martelli)和台湾艺术家王连晟 (Lien-Cheng Wang)等4位荣获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奖的优秀国际艺术家(组合),一同打造基于成都文化历史和具有传承精神的公共艺术展览。展览结束后,部分作品也将作为绿道的一个组成部分,留在光华大道之非遗绿道上继续展示。

夜景中的艺术作品

成都,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活跃之都,也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都百分之七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青羊区的范围内。兴光华作为青羊区国有平台公司,在大力推进青羊区文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从成都本土文化基底(包括但不限于非遗文化、蜀文化、诗歌文化等)中汲取成都的特色文化肌理,以创新与活力为古朴的文化脉络赋能,将艺术和设计的美感与科技力量合二为一,融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中。

“蜀”代表四川,公共数码艺术之“光”将点亮成都。本次展览以“非遗”为主题,将剪纸、刺绣、戏剧、传统制造技艺等“非遗”文化与当代数码艺术结合,为艺术家的创造和交流提供了丰沛文化母题和创造空间,从而激活更多的话题及语境。艺术家走出个体的象牙塔,将当地环境、特色非遗文化相互协同,创作出超越惯常经验的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人们将感受到艺术家与观者、作品与环境不再只是一个主客体的存在,它们兼具互生共融的关系和思考方式。

驻足作品前的小观众

兴光华公司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方,旨在弘扬成都传统文化的同时,探寻文创与科技结合的方式,为青羊区的文创产业发展找寻新的途径与方向。公司将“巴蜀之光”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希望借由当代国际数码艺术大师之手,唤起成都人民对于传统非遗文化的热情与关注,同时向大众展示青羊区文创产业的沉淀与新意,呼唤更多对文创产业抱有热忱和想法的个人与企业,加入到青羊区文创产业发展的事业中来。

参展作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映射出别样的巴蜀夜景

本次展览试图改变过去艺术与生活泾渭分明的关系,在城市中重建人与艺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重新认识到城市的魅力所在,唤醒标准化城市的活力,并展示当代艺术在公共领域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能让海外艺术家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韵味,向世界传递“蜀地文化”的精髓,梳理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互通互激的关系。展览将持续至12月3日。 

艺术家及展品

斯蒂芬·瑞斯& 亚历山大·扬克/ O.T. 981风筝的转换

德国艺术家斯蒂芬·瑞斯的作品,是对制图、绘画、雕刻、装置、投影和表演等领域的研究。在本次成都的展览中,斯蒂芬·瑞斯携手亚历山大·扬克,将再次带来O.T.系列作品,这也是艺术家本人已持续多年的项目,艺术家以传统手工技艺——风筝作为原型概念,通过各种材料的运用,模仿风筝的形态。

斯蒂芬·瑞斯曾荣获2016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奖项。他致力于通过为不同的媒介开发出特定的作品。他将背景关系、材料与实践复杂性展现出来,其所有作品都以直线线条作为创作基础。

泰斯·比斯克/自然之声

泰斯·比斯克现阶段的作品专注于探索人类、科学和自然之间的奥秘。在这次的作品《自然之声》中,艺术家以“蜀”的同音字“树”,作为作品的艺术呈现形态,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聆听自然的声音,让“有意识”与“无意识”并行,交织于艺术家构建的数字世界。将同时发生的一切都作为“树”的养料,并将其间的变化直接呈现给观众。

作为2017年流明数码艺术大奖冠军作品的艺术家,泰斯·比斯克对现今社会中的变化有绝对的敏锐度,并通过自己的装置作品,将生物、数据与科技进行结合。他的作品呈现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让观众达到绝佳的感官体验,更能令观众思考背后的现象。

英国电子艺术团队吉布森/马尔泰利/星神,月兔

露丝·吉布森与布鲁诺·马尔泰利生活及居住于英国伦敦,在本次“巴蜀之光”展览中,两位艺术家脱胎于川剧表演中“变脸”而生的灵感,将传统川剧中的脸谱通过计算机的运算,一个代表“传统”,另一个代表“未来”,从脸谱中颜色到情绪转变的各种状态,再从空间的界定到数码艺术的延伸,将变脸本身想要传递的情感变化也融入其中。

露丝·吉布森与布鲁诺·马尔泰利的第一个合作作品被授予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此后二人合作并称为英国电子艺术工作室吉布森/马尔泰利工作室,并于2015年获得流明数码艺术奖项。吉布森/马尔泰利工作室使用表演动作捕捉,计算机生成模型,和一系列技术(包括虚拟现实)进行实时模拟。让艺术作品建立在游戏引擎内,环绕声增强沉浸感。他们将自我这个角色带入技术,从而发现体会玩家、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概念。就像是熟悉的电子游戏、艺术传统及场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王连晟/ 蜀道四象

王连晟是一名数码艺术创作者,作品跨足于互动装置和声音表演。本次展出作品“蜀道四象”为一动力灯光雕塑,观众可以看到许多镂空剪纸风格的雕塑中,像是呼吸的灯光象征着巴蜀的活力。而雕塑中的主题总共分成四个面向,分别为“自然”、“人文”、“食物”、“动物”。在自然的面向中,可以看到以竹林、日月为主题的图像;以人文为主题的雕塑中,可以看到四川变脸与图腾之美;在食物以及动物为主题的剪纸雕塑,观众可以看到以四川火锅、辣椒、熊猫等图像。四象呼应的是中国水墨画中的四时,在画面的主题上也呼应了百物生焉的状态,观众可以在巨大的雕塑中穿梭、游走。艺术家冀望透过这种方式,使大众再次注意到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王连晟的装置作品常以数量的方式以达到一种特异的身体感知。而声音表演常搭配程式即时生成的影像,与即时运算的声音演出。艺术家近年来致力于程式演算影像与声的契合,现任城氏互动设计工作室负责人。王连晟曾获得台北数位艺术节互动装置类首奖、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奖雕塑类首奖等,并于国际知名艺术节展出。

“巴蜀之光”不仅以当代数媒艺术观念为代表和呈现对象,而且关注当前沿数码艺术在传统文化或社会空间中融入、碰撞和激发时,一切波动与转换对艺术形式的塑造。由此,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四位艺术家(团队)通过结合非遗文化和数码艺术,表达出当代艺术在城市元素中的特殊处境。以公共艺术拉近非遗文化与大众的审美距离,科技技术助力非遗传承。

 

主办方:成都市兴光华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承办方: 艺由(上海)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大奖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展期:2018年11月3日-12月3日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二段601号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参展艺术家:斯蒂芬·瑞斯(2016年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奖艺术家)& 亚历山大·扬克、泰斯·比斯克(2017年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奖冠军)、英国电子艺术团队吉布森/马尔泰利(2015年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奖冠军)、王连晟(2017年英国流明数码艺术奖艺术家)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