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现的痕迹”亮相青当代艺术空间:上海西部艺术家创作生态初现端倪

时间:2018-09-18 17:27:21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浮现的痕迹”展览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2018年9月16日下午,“浮现的痕迹”展览亮相上海青当代艺术空间,这是青当代艺术空间首展“角渡”之后的又一重磅展览。

  本次展览由韩春阳策展,邀请毕蓉蓉、崔多、崔彤、郭耀先、韩锋、李吉英、李青、刘永涛、庞海龙、三水、郝经芳&王令杰、徐新武、赵峥嵘、郑皓中、钟乐星等16位艺术家共同参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大部分是常驻上海西部青浦、松江进行创作,他们一方面活跃在国内外当代艺术界,致力于自身艺术创作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们长期在上海的创作生活,也改变着本地艺术创作的原有氛围,形成新的当代艺术能量源。

本次展览策展人韩春阳发言

  本次展览策展人韩春阳表示,这便是展览突出“痕迹”的概念的由来,不仅探讨作品呈现在艺术空间公众面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创作的痕迹、展出的痕迹,同时也是这些艺术家一直思考和身体力行的痕迹:“最终这种痕迹在宏观的世界里变成碎片的一部分,成为时间维度的未来、当下、过去,最终痕迹是人们对此刻、现实、过去、未来这个概念的一种解读。”

朱家角镇党委委员吴文娟女士致辞

  开幕仪式上,朱家角镇党委委员吴文娟表示,本次展览的举办,它预示着今天朱家角不仅有传统艺术,还有当代正在发展中的艺术,这非常契合古镇当下的情境:“这个展览丰富了朱家角的文化表达与在地文化,填补朱家角当代艺术生长的场域,为朱家角注入新的文化氛围。”

  

艺术家代表毕蓉蓉女士

  艺术家代表毕蓉蓉表示,本次展览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能让这些本来就彼此熟悉、一起成长的艺术家,在同一空间中进行展示:“可以看到我的作品从工作室里走向艺术空间,和其它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是什么状态?这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青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陆剑刚先生

  青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陆剑刚表示,成立青空间的初衷是基于推广文化艺术的使命与责任,这是服务于社会和大众的一份努力与爱。希望能将大家的大爱转化成更多对于青空间和当代艺术的帮助、支持,能让更多人参与和互动、合作与共赢。

青浦区文广局领导为韩春阳,陈瑞,庞海龙颁发青当代艺术空间首批艺术家、策展人,驻留专家顾问聘书

  青当代艺术空间致力于当代语境,未来计划邀约专业策展人和艺术家参与空间持续的展览项目,同时结合艺术酒店的优势,推出艺术家/策展人驻留计划,同时又从艺术的当代性对传统地理空间及人文空间形成一种对话和交流,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语境和艺术体验场景的平台。

  在开幕仪式上,青浦区文广局领导为韩春阳,陈瑞,庞海龙颁发青当代艺术空间首批艺术家、策展人,驻留专家顾问聘书,对青当代艺术空间未来的发展寄予期望。

青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思琴女士

青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思琴表示,朱家角作为一个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镇,它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活着的古镇。青当代艺术空间入驻古老的朱家角古镇推动的当代艺术展览,为古镇带来年轻、时尚、跃动的青春气息。在历史上,艺术家董其昌经常喜好在青浦游玩创作,这说明,青浦拥着有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与底蕴,希望青当代艺术空间的不断推动的当代艺术交流与展示平台,能够融入青浦开放、包容的文化发展中来:“希望朱家角能够成为上海文化的码头,能让艺术家在这里展现、体验生活,创作作品,也更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能够成名起步于此。”

“浮现的痕迹”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还邀请艺来艺往创始人、收藏家何飞先生,策展人、作家、新星星艺术节创始人曾琼女士,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理事凌敏女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陈瑞先生参与“艺术生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论坛,共同探讨艺术家的在地创作生活及机构的生态发展。

“艺术生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论坛现场

朱家角原住民有5-6万人,外来人口约3万人,散落聚集在这里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有100-200人,本次展览的艺术总监韩绍光指出,这一现象让他回想起798及宋庄等艺术家群落的最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些当时看似散落的艺术家聚集区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艺术家群落,这便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力量,所以青当代艺术空间作为常驻朱家角的当代艺术机构,能为聚集在朱家角甚至青浦、松江的艺术家做些什么?如何激发艺术家的在地创作,带动艺术家和当地文化共同发展,这便是展览和论坛想要探讨的话题。

策展人、作家、新星星艺术节创始人曾琼女士论坛发言

艺术家庞海龙在朱家角进行创作有4-5年,提及艺术生态的发展,在他看来,最初选择朱家角的作为工作室是因为相较于市区工作室价格的优势,而朱家角自由、野生鲜活的状态也让他能够在这里坚持创作下去,但生态的发展对艺术家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是文化的发展,只有长期的发展才有可能性。

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理事凌敏女士发言

策展人现场导览

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理事凌敏认为,不仅需要给年轻艺术家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进行展览,同时,如何能长久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这最终要归结于人:投资方与组织人,需要投资方和组织方要有坚持的情怀和更多的创意可能性:“有坚持才能有积累,而地方特色才能吸引长期的关注。”

艺术家如何与在地文化结合,这点在策展人、作家、新星星艺术节创始人曾琼看来,首先艺术家应该清楚自己该坚持的什么?要根据自己的艺术特点,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形成对自我的设定。

展厅现场

朱家角的文化由来以久,曾琼希望未来朱家角的在地艺术能够打破白盒子“围墙”的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场域,将水变“活”,与在地氛围、文化产生关系,不要让艺术变成商业地产或者文化开发植入的“道具”,而是真正 “找出根”来,和在地文化共同生长,呈现在地文化的丰富与多元性。

收藏家、艺来艺往创始人何飞先生发言

收藏家、艺来艺往创始人何飞提出了对于艺术空间如何持续性发展思索,他指出,中国现在整体艺术生态并不健全,新资本的盲入性带来不断的重复,这让艺术从业者非常艰难,所以大家需要重新认知艺术:“青当代艺术空间作为艺术机构,要承载的不仅是在白盒子里做展览,更多是要运用坚持和运作者的视野,用艺术激发在地文化,呈现艺术的力量,让当代艺术成为朱家角的火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陈瑞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陈瑞指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郊区,发现艺术,这说明这不仅是国际化城市需要艺术发展的多重情境,也是当下文旅结合的需求相契合。期待青当代艺术空间所认真做的每一件事,都以成为艺术家的联络点而生长。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