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与实践——深圳华·美术馆演绎“另一种设计”

时间:2018-07-02 08:53:01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海报

设计在当今消费世界无处不在。现代人通常概念中,设计在功用上指向产品的商业包装;感官上,设计意味着现代、国际化与时尚。同时设计也意味着快速复制、淘汰和更新。人与设计,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变得越发短暂与脆弱。

策展人刘庆元和谢安宇对设计有着迥异于常规的思考。近期他们从当代设计艺术家工作室、民艺复兴及乡土文化保育、材料研发、人工智能与交互设计等领域择选出13个小组作为设计观念的呈现。这些小组的的工作指向已超溢出狭窄的艺术与设计领域,将视角延伸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每个小组作品形态各异,但都深植于自身领域多年,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和扎实厚重的实践经验,他们的探索创新修复了人与“”之间既近又远的微妙距离,呈现出“另一种设计”的可能。

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在开幕式上致辞(图片:·美术馆

策展人谢安宇开幕式上致辞

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认为,13个小组的每一个小组的背后都有复杂和庞大的系统,都与社会实践性关联。他们的工作探讨了人的生活和理想生存方式的可能性。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2018年6月30日下午,“另一种设计”展览开幕式在深圳华·美术馆举办。展览由华·美术馆主办,刘庆元、谢安宇策划,分为“工作室”“营造术”“实验室”三部分。“工作室”本应是设计师或艺术家的工作空间,在工作的意境下赋予个人不一样的创造力。此次展览摒除了工作室有限度的参与方式,公开呈现艺术家和艺术组织在“设计”过程中的动态演变。“营造术”指一种面向乡村现实、挑战性的文化实践和理念推进,当下环境复杂的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正期待另一种激活的方式或过程,它是既定空间范围内的体系设计和流动工作站,而不仅是一种“营造”的成果。“实验室”则从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进行另一种设计观察,从实践中对表达的可塑性进行探索和发掘,从而实现自我推演的过程。

工作室 

展览按照三个主题分布于华·美术馆三层展示空间。第一层展厅的标题为“工作室“,项目侧重于物料材质的尊重、发现、加工和再创作。

卢麃麃小组作品 (图片:·美术馆

策展人刘庆元解读卢麃麃小组作品

观众进入一层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卢麃麃小组的作品。他们以“服装设计”为载体,向观众展示解读造物的工作过程和关注“剩余”的价值,并引导观众参与其中。

穆钧团队的项目之一“毛寺生态实验小学” 

观众观看生土样本

穆钧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生土建筑研究与实践项目。展区以详实的文字、图表和照片介绍了马岔村民活动中心、甘肃庆阳的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四川会理的马鞍桥村震后重建综合示范及村民活动中心等生土建筑项目。穆钧的团队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当地生土和其他材料,以传统工艺为主导,加之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在降低建筑成本同时,又切实满足了当地乡民的生活诉求。穆钧的工作方法为乡村建筑改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次展览他们还带来了中国部分地区的生土样本,向观众真切地展示了生土的原生态和材质美感。

“本土创造”作品 (图片:·美术馆

“本土创造”作品局部

“本土创造”户外作品

许刚和穆钧的项目遥相呼应,二者有极大的相似性,均基于原生材质的研发。穆钧以科学家的方式严谨细致的调研和实施项目,而许刚则以设计师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展开创作。许刚的原创设计团队“本土创造”对建筑废料、植物材料等具有再研发和生产的极大创想,通过大量“半成品”带来集体设计模式所延展的思考。本次展览他们在一块展台上高密度的集满了石、木加工的器具,它们具有浑朴原始的质感和奇异的构思。后面偌大的展墙贴满了工作照,显示了团队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陆斌的作品(图片:华·美术馆

谭红宇纪录片截图(图片:华·美术馆

胡安·奥提的作品

胡安·奥提的作品局部(图片:华·美术馆

三位陶艺家陆斌、胡安·奥提(Juan Ortí García)和谭红宇带来自身创作领域的独特创造和呈现。陆斌对陶瓷材料技术与观念的研究并以影像的方式进行创作;谭红宇通过多年收集、整理、拜访、研究拍摄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陶艺家个案,为现当代陶瓷文化的个案研究和梳理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论和实践之道。西班牙陶艺家和产品设计师胡安·奥提,师承陶艺极简派大师恩里克·马斯特列(Enric Mestre),他有丰富的劳作经验与敏锐的日常感知,具备对材料、光线与形制的纯熟操控。本次展览他的多件陶瓷作品悬挂于一面展墙,造型多圆形、圆锥形和柱形,砖红和白色为基调,光线勾勒的淡润阴影,充溢着神秘、静谧空灵的气息。

营造术

二层“营造术”则是以乡村为背景,探索另一种设计介入的可能性。本层空间以品字形布局,呈现“景迈山项目”、“仓东计划”和“源美术馆”三个项目。

“仓东计划”项目展区 (图片:华·美术馆

“仓东计划”村民老照片

谭金花的“仓东计划”在广东开平潜行多年,仓东村民积极参与社区营造,与团队协作共建是此项目突出之处。仓东原是岭南侨乡特色的荒颓小村。从2011年起,谭金花团队以缓慢、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式与仓东村民在这块土地上相濡以沫、共建共享。他们编写村民口述史、记录村中动植物、修复民居、碉楼、村道和祠堂、开垦菜园和草药园,并开设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发起游学计划、邀请国外学生来此学习。乡民自发参与社区活动,视其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据策展人刘庆元介绍,村中的每一条道路的复建,团队都与村民协商。2015年,该项目获颁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本次展览呈现了仓东村民的老照片、日用品和仓东谢氏族谱研究资料。

“源美术馆”的“角柜计划”

艺术家陈晓阳在讲解“角柜计划”

陈晓阳和银坎保的“源美术馆”项目,以广东从化乐明村在地艺术创作和交流互助的方式,分享自然美学与文化再生之路,以乡村公益艺术项目深化“乡村美术馆”概念。陈晓阳是雕塑家也是人类学博士,她的社区项目常以艺术家敏锐直觉作为开端,再以人类学严谨的学术方法探究梳理,终以展览、人文教育推动城乡居民相互受益。本次展览源美术馆团队展示了五个美丽复古的手工角柜。“角柜计划“源于陈晓阳发现的村中黄婆婆家遗弃的角柜,以此为线索,展开了角柜的研究计划。之后团队制作了角柜原型,邀请艺术家再创作,并成立木工工坊,以加强城乡居民的文化互动。

“景迈山项目”展区入口处 (摄影:朱锐)

“景迈山项目”展区现场图 (摄影:朱锐) 

“景迈山项目”展区现场图 (摄影:朱锐) 

左靖工作室的景迈山项目是本次展览面积最大,形态最为丰富的展区。左靖长期对在地文脉和民艺日常严谨地梳理和呈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左靖工作室受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的委托,为景迈山区域内多个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做梳理、展陈利用等工作。云南景迈山存有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千百年来,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和汉族五族共居于此。近两年时间,左靖工作室秉持“服务社区、地域印记、联结城乡”的工作原则,详尽梳理了景迈山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邀请艺术家创作,举办展览,对部分民居合理改建,得到当地村民众多赞誉。

布朗族人生活用品绘本(局部) 

此次景迈山展区包含另一种背景、概况、日常、茶林、人与物、建造、作品、经济研究与包装设计和拾遗九个单元,以绘本、摄影、视频、图解等视觉形式向城市观众全方位呈现景迈山地区的风物、历史、艺术与乡建成果。展览亮点纷呈,其中插画家描绘的布朗族人日常用品、古茶林植物、茶的日常应用绘本占据了大面积展墙。据左靖介绍,此次布朗族日常用品的绘本方式,受到了日本今和次郎考现学的启发。这些生动而详实的展示方式堪称乡土教材,曾在布朗族村庄展示,当地村民非常喜爱。

景迈山布朗族民居的室内改造 设计:张一成 摄影:张鑫 

旧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是左靖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展览中也呈现了芒景布朗族传统民居的改造方案。改造方案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又加入防火、保暖、防虫等功能,使传统民居更为宜居。

景迈山展示中心建筑模型 (摄影:朱锐)

在展区一隅,一块长宽各1.8米的模型展台赚足了观众视线。它是依据建筑师梁井宇设计的景迈山展示中心建筑原型等比例的木制模型,制作精致细腻。景迈山展示中心位于景迈山芒景村,建筑师采取当地民居的两层木结构歇山顶样式,使用当地建材与工艺,与周边山林和其他民居相协调。展示中心将于明年落成,届时这里将成为景迈山地区的文化艺术与公共活动展示中心。 

八块展台展示村民日用品 (摄影:朱锐)

村民个人生活用品 (摄影:朱锐) 

观众驻足观看村民日用品

场地中八块展台集满8位当地村民个人物品。这里既有传统的竹烟筒、佛教器物、酿酒工具、民族服饰,也并存着kindle,智能手机和时尚杂志。观众既可近距离触摸到村民真切的生活细节,也能感受到古老乡村在新与旧演进中的微妙变化。

“景迈山项目”艺术家创作展区 (摄影:朱锐) 

“波叶落家歌游古茶园”视频摄制:张红片长:25min创作时间:2018年

展区还展示了冯芷茵、龚慧、何崇岳、姜山、李国胜、骆丹、慕辰、榆木、赵玉、朱锐等艺术家的摄影、小说、影像的记录和创作。艺术家以各自独特,充满想象力的视角审视景迈山区域中各民族的生活语境,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观看视野和想象空间。

实验室

“亚实验室”的作品 (图片:华·美术馆

仰民的手绘图(局部)

“卖力工房”的作品 (图片:华·美术馆

三层“实验室”单元项目充满多元性和前沿性领域的碰撞。亚实验室作为一家数字创意技术实验室,具有文化研究意识,并持续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创意技术文化、心理、美学特征,通过对互联网趋势的前瞻性应用,创作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数字内容。二高(何其沃)工作室用身体语言表演“看”世界,他们长期寻觅自我生产的道路,从舞蹈概念本身、参与者与舞蹈的关系、个体经验对创作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反思、试验和拓展,形成强烈的自我特色。仰民的手绘图及影像作品极为精密,更像是生物学机械学的平面图纸。仰民长期沉浸在“业余化状态”中实践,他的作品体现了跨学科特征,呈现出实验性设计的“治学状态”,作品的极端理性与作者言明的“业余”也构成了某种奇妙的张力。“卖力工房”是一个青年工作小组。他们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和游击状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斡旋,他们尝试各种材料,不拒绝任何角色,在日常性中保持实践与表达。本次他们带来的作品更像一个乐高玩具现场。他们将木具裁剪成卡通拼图的人物造型,充满浪漫轻松的游戏精神。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2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