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光与灵魂的玻璃艺术:“不可见的对话——朱丽越个展”在京开幕

时间:2018-06-03 00:52:22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不可见的对话——朱丽越玻璃艺术个展”在798 ICI LABAS艺栈空间开幕

展览开幕嘉宾合影

2018年6月2日,《不可见的对话——朱丽越玻璃艺术个展》在798 ICI LABAS艺栈空间如期而至。本次展览通过“湖”“偶然·变奏”“糖果般甜美”和“天书”四个系列的近30件作品呈现出艺术家朱丽越近些年来在玻璃艺术创作领域的思考和创新成果,亦为观者展现了玻璃与光影之间如梦似幻的美丽与新的可能。

朱丽越作品

你去把握它,不如不去把握它

“不可见的对话”是一种多维交错的对话——它是艺术作品和观者的对话,同时也是玻璃本身与光影的对话,更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与玻璃这种材质和载体的对话。而这种无声的言语,恰恰承载了诸多关于动与静,偶然与必然,控制与被控制,隐性与可视的思辨。

变奏·偶然2 2017 玻璃浇铸

展厅现场

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玻璃材料给予作品一定的限制和规律,但是它的美是基于偶然性的变奏。“在创作的过程中,这种透明材料和我并不是一种‘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它也不是我的表达工具,我们在对话,在商榷,在共同创作共同表达,它是我的工作伙伴。

这种‘伙伴关系’使得艺术家与作品共同成长,就宛若合二为一一般,互相启迪与铸造。彼此的互融脱离了主客体的被动关系,更加平等,也就更加开放和相互接受。这也赋予艺术家更多的从容与自在——“我再也不会用‘完美’来束缚自己——这其实就是我的属性、它的属性、自然的属性。”

艺术家朱丽越(左一)为媒体及观众导览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这份自在与从容贯穿于整个展览之中,就如同“偶然·变奏”系列,艺术家将元素随意构置在玻璃形制中,在主观的构想中为其材料本身让渡出一种“不可控”的余地。“当一种未知的偶然性来临,试着不去控制它,让它自行游移、变化,它会在一个适合的瞬间凝固成为永恒。”当客观条件创造某一种潜在的必然规律,规律就会形成事物变化的主旋律;而变奏的美妙就在于某种反规律的偶然性,偶然的奇妙之处就是不可重复、不可修改、不可认知。

“糖果般甜美”系列作品

现场作品

 这种偶然,也仿佛上天的恩赐一般总是带来惊喜。就像“糖果般甜美”系列,非常偶然的一次尝试中,铜丝在高温下焠变出玫瑰色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红酒般的色泽,散发着甜美而暧昧的味道。朱丽越将这份惊喜的发现运用到这一系列,在玻璃中描绘出极简的色块,配以剔透的色彩,仿佛即将打开的礼物,呈现出未知的期待与喜悦。

展厅现场的光影世界

玻璃是光的载体,光赋予它新的生命

在炎炎夏日走入ICI LABAS艺栈空间,迎面而来的是一份沁心的清凉。这份心身之感,来源于玻璃本身的轻盈与剔透,更离不开其光影交错的梦幻语境。整个展厅减少了灯光的过度能耗,将光线投射到作品本身,从而在墙面映射出影子的画面。朱丽越完美的利用了玻璃的穿透性这一特质,展现出光影之间的魅力——不仅以固态“雕塑”的方式呈现作品,更通过投影的延展重塑了画面感。“有了光的穿透与投影,我们可以看到玻璃本身的肌理和走向,可以说,是光放大了那些微妙的细节,它帮我们看到了作品的另一种存在,亦真亦幻。这也是‘不可见的对话’中关于‘可见’与‘不可见’的一种思辨。”

光赋予作品以细节和灵魂

展览现场

“光是玻璃的灵魂,把光注入玻璃,赋予它新的生命。”中央美术学院张所家教授一语中的道出了其中的真谛。“玻璃艺术与玻璃工艺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跳脱出材质和技艺本身,赋予了其观念性的思考和意蕴。”

“天书”系列作品

东方意蕴不是刻意造作,而是这片土壤赋予的文化基因

在朱丽越的作品中,观者总能找到一种亲切的文化属性。就如同“湖”系列中封存的莲蓬,总给观者以“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味;或是“天书”系列中的“文字”,回避了对汉字的挪用照搬,却通过一种意象的天书书写出另一番玄秘。

晓荷·窗棂3 2013 玻璃浇铸

“湖”系列的形制让人不禁想到苏州园林的八角窗棂或是透过圆形门廊的无意一瞥,在这过程中却定格了瞬间的画面感。“莲蓬的形象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是极具精神内涵的一种视觉符号,总能带给人一种出世的安宁感。清晨的湖畔、若有如无的晨雾、亭亭玉立的莲蓬——这是一个我心中充满诗意的梦。”有夏荷的绿意盎然,也有枯荷的朦胧韵味,朱丽越将东方的温润与水晶剔透的玻璃相结合,巧妙的定格了上升中运动的气泡,使观者不禁动容留步,驻足在这水榭窗棂内的一片悠然美妙之中。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作品细节

作品总如其人。正如朱丽越好友,玻璃艺术家俞岚眼中的她:“她(朱丽越)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而这次个展也呈现出了极其放松和自由的一种状态。这是一种自在的释放,不再纠结于玻璃本身的形态,不受技术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朱丽越把作品的形态简单化,却让渡出了更多余地和意味。”

升腾的气泡凝固在作品中,看似定格却又仿佛还在运动生长;光影交错,亦真亦幻拓展的不仅是“可见”的边界,更是作品的维度;夏日清闲,夏日清凉,正如同朱丽越的作品,让人驻足,流连。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

艺术家朱丽越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所家先生

展览现场

开幕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