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编织“光与幻” 张朝晖个展ICI LABAS艺栈空间开幕

时间:2018-05-06 01:28:39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光与幻——张朝晖水墨展于ICI LABAS艺栈空间开幕

开幕嘉宾合影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张朝晖作品中的光,不是灯光的投射,而是通过中国传统的“留白”营造出透过画面与笔墨的时空光束,它含蓄却真实,在简单的黑白灰之间连接心灵的此岸与彼岸,以笔墨为舟,在意象与抽象之间畅快游走——2018年5月5日,在这个立夏时节,“光与幻:张朝晖水墨展”于798 ICI LABAS艺栈空间如期而至。

张朝晖作品

展厅一隅

通过水墨光感的表现,构成一种幻影弥散的视觉效果——这大抵就是“光与幻”的基本形态。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王萌所言:“光感”是张朝晖在水墨中表现的视觉主题。如何以水墨的方式去表现光和光感,又如何在抽象化的“光感视觉”中去对位自我感知与时代方向,从而形成一种个人语汇与文化语境的张力,张朝晖近期的水墨实践对这个问题进一步体验和深化提供了可能性。

水天中先生参观展览

展览现场小型学术交流会

“透光”是张朝晖选择的一种水墨的基本语法,他从文人画的“留白”中找到了画面生成方式的基因起点,在实验性水墨的“新经验”基础上连接“光效应艺术”的基本思路,由此形成了张朝晖式的从“留白”到“透光”的水墨语法,从而形成一种在水墨的独特媒介上显现的“光与幻”的体验。光的肌理、光的能量、光的限度、光的经纬、光的线域、光的矩阵、光的密度、光的缝隙,……,这一些列“与光有关”的视觉命题成为张朝晖使用他那独特的“象征性语法”所要诠释出的视觉形态,由此构成了他在艺术上的水墨语汇。也许是受“极少主义”对事物“物性”和哲学的“观念属性”启发,张朝晖回归到了水墨媒介的基本属性,这并非要沿袭“传统笔墨”的“笔法”与“墨法”的程式,而是直入“水墨”的本体,他选择了充分使用“水”,让“墨”在“绘画性”的用笔中去与纸相“融”的方式。

学术交流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王萌接受媒体采访

从泼墨到留白,从逆光投射到其山水系列营造出的“气流感”,从线条与水墨之间的晕染到结构与构成的空间建树,张朝晖熟稔的在纸上编织着他的水墨幻影。而从抽象到意象,将传统语言如此自如地置于当代语境,也与其本人的艺术经历息息相关。正如策展人所言:“张朝晖是一个学者型艺术家。”多年的艺术史研究及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策展积累,成为张朝晖创作与创新的知识体系及来源,也赋予他全球语境下的创作视野。而东方的意蕴与生活情结,更成为其画作的灵感源泉:“走过江南园林和庭院,透过那些窗格而落入眼帘的投影,这些微妙的光线和构成,都给人特殊的感受,”艺术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水天中先生强调:张朝晖的作品是“透光”的营造,而非外界光源的投射

学术交流现场,左至右:展览艺术总监石建邦,策展人王萌

艺术家张朝晖接受媒体专访

张朝晖的水墨探索,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自如感。正如现场嘉宾水天中先生所评:他的作品并非试图延续前朝文人的笔墨和气韵,而是另辟蹊径的开拓了空间和光影的感知。这便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东西方创作的界限,令艺术家更加自由的游走在结构与笔墨之间,这些微妙的水墨语汇创造出一种虚实变化的“光幻体验”,一种来自水墨本体语汇的“柔软性”贯穿其中,构成了光的渗透和光的语汇。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展厅现场

于是,黑白灰的水墨探索带来了全新体验的“光与影”、“境与幻”,而就在798 ICI LABAS艺栈空间,等待观者的体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7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