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竹编艺术掀起海外热潮

时间:2018-04-23 09:12:11 | 来源:CNN

资讯>艺讯>

图片来源:米沑筑穗

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向世界开放时,西方商船很快就从这个曾经闭关锁国的国家带回许多异国情调的艺术品。伦敦、巴黎的私人画廊、古玩店摆满了日本版画、书法、陶瓷。但现在看来,有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为它的濒危而引人注目,那就是编织竹篮。

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当时,竹编仍然被视为制作实用工具——绳索、厨房用具、篮子、盒子的技艺。尽管这门手艺需要几十年的熟练掌握,在数百年的传统之中耳濡目染,代代相传,但在当时人们并不把它视为一门精英艺术。

艺术家甚至不会在他们的作品上署名,因为他们害怕日本名字会损害这些采用中国技艺的作品其本身的价值。

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西方需求的增长

但是,近年来,西方对这种复杂精细的艺术形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有些艺术品售价甚至高达上万美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日本竹编艺术:修道院收藏”汇集了七十多件竹编艺术品,这正说明了海外对竹编艺术的兴趣,可以说,在海外的热潮甚至超过了日本本国。

《舞蛙花篮》(1918年),早川松岛三世,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在日本,他们只会把竹编艺术品与其他工艺品一同展示,东京或京都没有人在做纯竹编艺术展,”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克拉克中心主任和巡回展览“现代盘绕:当代日本竹编艺术”策展人安德烈斯·马科斯说。

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艺术品味,马科斯认为日本竹编艺术的逐渐普及得益于少数美国收藏家,比如他提到已故的化妆品巨头露得清的前总裁洛伊德·科特森就曾收集并定期借出大量的编织竹篮。

《漩涡》(2017年),山口汝恁,图片来源:TAI现代画廊

马科斯还说,当代竹编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是为了迎合西方市场。他明确提到位于新墨西哥圣菲的TAI现代画廊,该画廊专注日本竹编艺术,致力保持传统活力。

“(TAI现代画廊)对日本艺术家至关重要,因为这创造了新的平台,“马科斯在一次电话采访中说。

“美国人热爱雕塑,所以突然之间,日本艺术家迎来了创造新形式、新事物的自由时期。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他们以前从未进入的新领域。如果他们幸运的话,TAI现代画廊会带上这些作品,举办专展并在美国市场销售。”

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现代阐释

目前,TAI现代画廊收藏了大量的编织艺术品,从精致对称的盒子到用厚大粗糙竹子制成的不规则竹篮,这都展现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当代艺术家仍然延续传统的实用功能,创造了花瓶和其他有用的物品,但运用的材料也适用于更抽象的表达方式。

据画廊总监玛戈·托马介绍,战后时期的日本艺术家曾深入探索过这种方法。

“我把它们都视为一种雕塑,即便它们是以某种功能的形式出现,”她在电话采访中说,“不管你是否使用它们,它们都是艺术品。”

《浮轮》(2017年),本田索雨,图片来源:TAI现代画廊

竹子结实、轻巧、柔韧,是一种很有挑战性的材料。想要掌握这门艺术不仅要懂得如何编织竹子,还要知道如何收割、加工、染色、拼接,而且,它具有巨大的表现潜力。

“(竹编)具有高度的技术性,”托马说,“在开始创作任何篮子或雕塑之前,你必须准备好材料,创作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劈竹子上,只有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做出编织篮子的条带”。

日本艺术家富士寿赛在工作室创作编织竹篮       图片来源:TAI现代画廊

“竹编艺术家热衷于(他们的材料),某种程度上,这是我在其他媒介上看不到的。比如说,于画家而言,他们对最终完成品的热衷程度远远高于对丙烯酸涂料的热爱。竹子似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有许多对立的品质,既简单又强大,既有力又精致。”

濒危艺术

《绝世果盘/供盘》(2012年),竹下藤沼,图片来源:竹下藤沼

竹编在日本仍然是边缘艺术。TAI现代画廊说,目前日本只有不到50名全职专业竹编艺术家。其中仅有两位大师被冠以“活着的国宝”称号,政府用该称号来表彰那些助力保护日本古老传统文化的人物。

其中,竹下藤沼担心他的艺术会被人遗忘。

“日本竹编艺术正处于其独创性的巅峰,”他在电话采访中说,“没有多少年轻艺术家拥有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竹编工匠的人数正在下降,他们还停留在工匠层面,倾向于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而不是为伟大的艺术而创作。”

《梦》(2005年),竹下藤沼,图片来源:TAI现代画廊

竹下藤沼声称他的作品在海外市场比在日本更受欢迎,但他希望国外的热潮能帮助提升这门艺术在本国的地位和知名度。对这位竹编大师来说,竹子就是他最喜爱的材料,没有之一。

“竹编艺术是简单的,这就是为什么它展现了艺术家最有深度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他说。

“每根竹子都是不同的。了解每一件作品以及你将从中创造出什么,这就是竹编艺术的魅力。”(文章来源:CNN  作者:Oscar Holland  编译:周翔旻)


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