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钟学庆斩获2018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大奖 103件入围作品亮相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时间:2018-04-11 12:27:59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策展人Lewis Biggs为获大奖艺术家钟学庆颁奖

2018年是“约翰·莫尔绘画奖”进入中国的第十年。2018年4月10日下午,“2018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及入围作品展”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揭幕。艺术家钟学庆凭借作品《如履薄冰》获得2018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大奖,艺术家段晓刚、霍旭旻、潘琳和汪一获得优秀奖。本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评委会由Elizabeth Magill,Jonathan Watkins,Michael Raedecker三位英方艺术家与毛焰、叶永青两位中方艺术家共五名评委组成。从获奖作品本身以及赛事主、承办方和评委的口中,我们能发现:约翰·莫尔奖是一个十分看重绘画性的奖项。

一等奖获得者钟学庆作品《如履薄冰》

优秀奖获得者段晓刚作品《形状3号》

四位优秀奖获得者汪一、段晓刚、霍旭旻、潘琳

奖项并非针对年轻艺术家而设,得奖者将获得在国际平台的展示机会

2018年4月10日下午,“2018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及入围作品展”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艺术家钟学庆凭借作品《如履薄冰》获得2018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大奖,艺术家段晓刚、霍旭旻、潘琳和汪一获得优秀奖。

优秀奖获得者潘琳作品《0.00-1.40》

优秀奖获得者汪一作品《对视》

作为英国知名艺术奖项之一,成立于1957年的约翰•莫尔绘画奖与其他艺术奖项的不同之处在于其 “匿名”和 “不设限”的评选机制,即参赛者不分年龄、职业和背景,无论是艺术专业出身还是业余艺术爱好者都可以参选。从初选到复选,评委会全程在不知晓艺术家姓名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评选,仅基于绘画作品的品质评选最具潜力、最优秀的画家。

优秀奖获得者霍旭旻作品《等雨来-IV》

今年是约翰·莫尔绘画奖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引入中国后的第十年。过去十年间积累的良好口碑,令参选人数逐年增长。本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通过网络征稿,共收到有效报名人数3319人,参赛者年龄从40后横跨到00后,其中三分之一的报名者是“90后”。尽管参与者中年轻艺术家的比例占据多数,但在开幕式现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汪大伟院长表示,约翰·莫尔绘画奖并不是一个针对年轻艺术家而设立的奖项,评奖的目的也并非推介年轻艺术家,奖项不以奖金为奖励机制,而是为获选的艺术家提供到国际平台上展示的机会,并以此鼓励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为中英两地的当代艺术交流提供创新模式,推动中国当代绘画与英国当代艺术的互动。据悉,本届获奖的艺术家将由主办方推介到利物浦双年展,与英国的得奖艺术家同时展出他们的参赛作品。


 约翰·莫尔家族代表,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理事 Grantchester勋爵致辞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致辞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中国部分共展出116件绘画作品,涵盖了本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103件入围作品,1件大奖及4件优秀奖作品。英国部分则展出了2016英国大奖获得者Michael Simpson的13件精选作品。本次展览体量为约翰·莫尔绘画奖创立以来展出规模最大的一次。

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副校长Peter Byers教授致辞

中国展区,由于参赛者相对较大的年龄跨度,本次展览的作品在表现题材、艺术形式、审美趣味上相对多元。106件绘画作品充满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二层至四层的全部展厅空间,在三层展览空间的尽头,艺术家钟学庆的作品《如履薄冰》前聚集了众多观众和参赛艺术家,人们好奇的是为什么这件作品能够从3319件初选作品和199件复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奖得主。

展览现场

大奖得主钟学庆:企图在画面中画出一些不太像“画”的东西

钟学庆出生于1972年,199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为湖北科技学院的一名油画专业教师。他的参赛作品《如履薄冰》描绘的是一片粉红色映衬下,一个行走中弯曲而模糊的女人体形象,画面几乎没有线条,完全依靠色彩的堆积和涂抹塑造形体,艺术家用黑色将人物的面部略去,几笔鲜亮的黄、绿色与粉红色的背景和画面底部的黑色形成强烈对比。钟学庆以单纯的绘画表现手法和纯粹的色彩语言,将内心对绘画的热情、敬畏和诚意表现出来,在今天艺术家们面临众多选择的时代,无疑是可贵的。“我企图在画面中画出一些不太像画的东西,这个过程中有一种危险,我认为有点如履薄冰,这也是我对待艺术和绘画的态度。”钟学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策展人Lewis Biggs、艺术家钟学庆与上海大学副校长欧阳华

在上台领奖的那一刻,钟学庆看上去非常平静,没有特别的喜悦。尽管毕业于国内知名艺术学府,从未间断创作,但他的名字在艺术界并不为人知,网上也没有对其作品的任何介绍。钟学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他选择主动边缘化自己,远离过多的社会事务,“画画这件事现在被整个世界消费化了,我不反对消费,但是人的本性会驱赶着自我不断选择更加高级的东西满足自己,而得到这些高级些的东西是有代价的。边缘化,是我排除日常杂务,保护自己和绘画的一种方法。”日常中,除了教学和家庭生活,钟学庆的其他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创作,“我一直在想绘画性为何物?画到底是什么?现在在工作室画画,画画停停,不断企图否定自己前面的工作,以此进行下去,不断地精进。”对于钟学庆来说,有人关注没人关注他都会画下去,“得奖的改变,可能是给我更大的动力,能够在画画这件事上继续一意孤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叶永青:我看重和艺术家的手联系在一起的表现方式

叶永青作为本届赛事的中方艺术家评委,对于本届赛事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和什么是他所看重的绘画品质,叶永青对记者说:“我们在评选作品时最开始会基于每位评委自身对绘画的认知和喜好做出选择,票选重复度比较高的作品,更多地从绘画本体的语言出发。我觉得整个展览的水平能反映中国当代绘画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面貌。刚开始,在初选阶段时有一些失望,一是因为评选的时间漫长,评委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取舍,感觉没有特别令我震撼的作品出现。复选的时候,面对的是实物作品,随着范围的缩小和视野一点一点集中,我开始看到很多惊喜,就是在今天这样的时刻,很多热爱绘画的人仍在做着各种探索和尝试。我觉得艺术家首先是一个身怀技艺的人,当我看到画面中有一些和艺术家的手联系在一起的表现方式出现时,就特别打动我。某一种颜色、手法让我觉得要么陌生,要么精准或者深刻,这是我看重的。画家是把眼睛、手、心灵合一的人。”

2016英国约翰·莫尔绘画奖一等奖得主艺术家Michael Simpson近些年创作的”惊鸿一瞥”(Squint Paintings)系列

Michael Simpson,Squint 39布面油画 282x160cm

此外,作为本次展览的英国部分,2016英国约翰·莫尔绘画奖一等奖得主艺术家Michael Simpson近些年创作的”惊鸿一瞥”(Squint Paintings)系列和其他纸上作品也在展览中亮相。这也是艺术家首次在中国举办个展。此次展出的共13件作品多以描绘一件处于上升状态的物体为主:比如一个梯子、坡道和台阶等,Michael Simpson以这些作品开启了一系列关于光、空间、构图、表面和色彩的对话,而画作中大面积的留白也使焦点得以集中在对绘画的构成要素的研究之上。

观众评选现场

观众评选现场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讲话

有着60年历史的“约翰·莫尔绘画奖”自十年前引入中国后,为中国艺术家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完全不同的条件和展示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特别设立了“2018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及入围作品”观众奖。展览期间,由观众在103位入围艺术家的作品里投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得票最多的艺术家将获得“丁乙工作室”赞助的2万元的奖金(含税)。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表示:“公众奖的设置不仅仅是一场公众参与性的艺术活动,我们更希望激发观众自发、独立、热忱的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美学评价与判断,开启美术馆与社会链接、专家导向与公众互动的一种全新的时代模式。”此次观众奖投票将在4月10日-6月3日进行,并于展览结束前公布获得“观众奖”的作品。

本次展览将从4月10日起持续展出至6月15日。(台馨遥/文,图片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提供)

获奖者简介及作品自述:

一等奖:

钟学庆,1972年出生,1994年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200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得研究生同等学历。“每次作画我都是尽量从绘画的基本性出发,通过认识绘画去体验这个世界并试图了解接近这个世界,在作画的过程和结果里总会一定程度留下自己的信息,至于最终的品评权力我留给观众。”

优秀奖:

潘琳,1986年出生,2010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201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2016年于波士顿大学绘画专业硕士毕业。“我觉得做梦是离拼贴最近的日常生活,无序的,逻辑复杂的。在梦里 ,那感觉往往来的很真切,喜怒哀乐有时胜过现实。我喜欢在网上看陌生人分享的图片,看这些图片能给我带来平日所经历不到的感受和情绪,遇到有触动的就会保存下来。这些图片便成为我做拼贴的素材。我画我做好的拼贴,它们在重组变形后产生了有意思的关系,这些视觉线索给我的笔接触画布提供了很多变化的理由。”

段晓刚,1980年出生2002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2006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2006年至今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三工作室。“我的作品主要强调绘画语言的单纯性,即绘画形式的纯粹性,我的创作,不会被太多的概念限制,尽量把自己调整到“生命最初的状态”去感受这个世界,用形色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坚固画面结构。我抛弃我认为非艺术的一切,去追求个性、本质和统一。”

汪一,1984年出生,2006年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2010年于纽约艺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绘画对于我而言,如何去呈现,在视觉上该达成怎样的效果,实在是看不清楚。架上这条脉络就像一条长长的基因链,上面的排列已无法改动。唯一觉得有可能的,或许就只有强行加入一组排列了。可之后还有问题,如何不被排异出去?或许只要看得清自己的特质,便足矣。但特质又是什么?我的生存状态是平庸的,基本没有什么外界刺激能给予我长久的专注力。对于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以及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带动起我的情绪的,是极其有限的。我所能捕捉到的,仅仅是那一丝的趣味。所以,我现在暂且试着把这一趣味,作为我唯一的特质去表达。目前,这一趣味正周旋于叙事性和绘画性之间。我缺乏讲述然后得出结论的能力,但这种缺乏或许能够给予叙事更多的开放性,也许还能带来一丝骚劲。这种开放性,应当还能给绘画性和画面的格局带来足够的拓展空间。”

霍旭旻,1993年出生,2015年于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现于广西艺术学院综合绘画专业研究生在读。“等雨来既是一个事件也是一种状态,置身在郊野,眼看暴雨的来袭,是快速逃跑还是静待大雨的袭来?我在一系列的作品中都画有一个白色的形,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人们总是这样害怕孤独又渴望着孤独,在找寻明朗的同时又害怕安逸,矛盾又紧绷着。”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