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评选出炉 4月10日揭晓

时间:2018-03-07 15:48:1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第五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评委与历届获奖者与媒体交流

2018年,约翰·莫尔绘画奖在中国迎来了它的第五届。近日,本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获奖名单由国际化的评委团队在上海评选产生。

约翰·莫尔绘画奖基金会理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凌敏介绍,本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有效报名者共3319人,评委们首先在伦敦通过影像进行初评,共有199位进入复评,然后在上海美术学院面对原作进行评审,最终评出1名约翰·莫尔一等奖及4名约翰·莫尔优秀奖,包括它们在内的103件入围作品将于4月10日在上海民生当代艺术馆以展览的形式亮相。

约翰·莫尔绘画奖基金会理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凌敏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每届都由不同的评委担任评选工作,本届评委会主席为英国皇家美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安·克鲁兹,3位国际评委分别是英国画家、版画家伊丽莎白·麦吉尔(Elizabeth Magill),1999年约翰·莫尔奖一等奖、2000年透纳奖获得者迈克尔•雷德克尔(Michael Raedecker),英国圣像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金斯(Jonathan Watkins),2位中国评委为艺术家毛焰和叶永青。

中外评委们之间如何工作?

约翰·莫尔奖以“匿名”评选著称,它向每一个有着绘画梦想的人敞开怀抱,同时每一届评委都是更换的,因此评委的个人喜好和意见的相互交流就成为评选的关键。那么国际化的评委团队是如何工作的呢?

评委会主席、英国皇家美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安·克鲁兹

评委会主席胡安·克鲁兹说:“大概一个月之前,我们在伦敦皇家美院的会议室里,当所有评委坐成一排观看3319张幻灯片时,我们牢记的关键词就是‘接受’,对作品给予一个确认或肯定的含义。我们希望能更多地讨论到作品背后的含义和故事。因为所有作品作者的信息都不出现在审阅材料中,而如果作品中有签名的话,将被遮蔽。”

中国评委、艺术家毛焰

同时,每位评委不仅要对每件作品说Yes或No,还要陈述自己的理由以说服其它评委。中国评委毛焰提到有些作品在看屏幕的时候,其实心里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当看到原作的时候,则完全接受,并感觉很棒,如果没有其他评委的意见,也许一件优秀的作品就会被淘汰了,这种情况在评选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

胡安·克鲁兹说:“因为每一位评委本身的背景和创作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会有独特的选择过程,他们为最后获奖者的选择非常谨慎和认真。最终入选最佳的5幅获奖作品并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奖项,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本届评委会对拓展绘画风格多样性进行的努力。我确实不能这样一个讨论对整个绘画的发展是不是健康的过程,但至少对我们引入更多样的绘画有帮助。”

国际评委、1999年约翰·莫尔奖一等奖、2000年透纳奖获得者迈克尔•雷德克尔

中西艺术家的关注点有何不同?

面对记者的问题,国际评委迈克尔·雷德克尔说:“就这一届作品来看,中国艺术家有很强的国际感,在他们关注的兴趣点上是能找到与西方艺术家相连接的地方的。同时他认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艺术家的关注点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的艺术家们正在观察西方及世界其它地方正在发生什么,这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是很好的。如果西方艺术家也关注到中国在发生什么,这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交流。”

国际评委、英国圣像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金斯

乔纳森·沃金斯则指出当下西方艺术家关注的点非常政治化,即和政治事件或当今热点有关,比如现在很多英国艺术家关注环境变化、贫富之间的鸿沟等问题,同时每个人都关注到身边发生的微观变化,比如难民问题等。英国艺术家普遍感受到要把自己的创作和这些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英国画家、版画家伊丽莎白·麦吉尔

英国艺术家伊丽莎白·麦吉尔说:“如果把今天英国的当代艺术和30年以前去对比,今天有更多的艺术家、画廊和艺术从业者,同时艺术使用的材料和媒介也在发生变化,这对以传统绘画为媒介的艺术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当我们重新审视绘画的时候,在当代艺术里,绘画是有它特殊的位置的。”

约翰·莫尔奖8年,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什么?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第五届约翰·莫尔奖的投稿者根据年龄分,40后至70后占1/3,80后占1/3,同时90后也占1/3,与2010年第一届约翰·莫尔奖举办时,70后在校生占绝大部分的现象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参赛者的年龄跨度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参与。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

与英国的约翰·莫尔奖不同,约翰·莫尔奖(中国)并不为获奖者提供奖金,而是向他们提供到国外交流和展览的机会。约翰·莫尔奖(中国)的5名获奖者都将获得1个月的利物浦驻地交流机会,同时与英国的获奖者一起获得利物浦双年展中的群展机会,而在隔年,获得一等奖的艺术家还将在英国皇家美院美术馆举办个展。汪大伟院长表示这是因为希望把约翰·莫尔奖打造成为中英双方的交流平台,建立当代绘画上的对等交流机制,让国际更了解中国的当代绘画现状。例如,2016年的大奖获得者郎水龙今年10月份将在英国皇家美院美术馆举办个展。

水墨作为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在约翰·莫尔奖中表现怎么样呢?从今年的入围作品来看,水墨作品非常少。汪大伟院长坦言,一方面与评委是否具有从水墨精神中走出并进行当代诠释的经验有关,另一方面,中国的水墨画更多的是在自己的文化圈里玩,而这个平台实际上与当代艺术国际平台是有差距的,在这个落差中如何促进中国水墨走向当代,是值得探索的。他认为缺少了水墨,中国当代艺术的百花园是逊色的,期待未来的约翰·莫尔奖(中国)能更多地让世界了解中国独特的绘画形式。

中国评委、艺术家叶永青

中国艺术家叶永青说:“以前我们也参加很多评选,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受成功者的影响,是有类型化现象存在的,比如有200个画大象,300个画废墟……但由于约翰·莫尔奖国际化的评委设置,在初评说Yes或No的时候就规避掉了这种现象,使得最终将呈现出一个比以往丰富并且非常不一样的展览。”

那么今年是谁获得2018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一等奖和优秀奖呢?最终呈现出的103幅作品又是什么面貌呢?让我们对4月10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的展览拭目以待。(文/许柏成)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