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尤伦斯早春艺术周:用艺术跨界展现传统脉络

时间:2018-02-06 10:24:34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开幕之夜,《舞术》表演现场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传统艺术犹如叶脉经络、河流山川,它与文化在洪浩与绵延流变的精神气质之外,不乏错综微妙的纹理。我们一直所称道的“传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传统”如何进入当代艺术和当代生活?当面对具体的艺术本身,沉浸其中,我们才能找到答案。

2018年2月2日至2月4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春节前夕举办活动“脉络:UCCA早春艺术周”作为今年文化节系列的开始,这三天的活动意欲探索当代的艺术家们是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进一步推进其发展的。参与活动的艺术家呈现传统艺术的当代新形态,试图改变并加深观众对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理解,并继续为不断增长的公众群体提供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机会。

《舞术》表演现场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开幕之夜:诸脉交织

2月2日,艺术周的开幕之夜上演了著名编舞家赵梁先生的最新作品《舞术》,呈现艺术家继“东方灵欲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全新尝试。通过太极、查拳和刀枪棍剑等冷兵器的交锋,身体的即兴接触与相互交融,舞者在刚与柔、阴与阳、离与合、起与止之间找到舞蹈与武术的契悟。《舞术》是一次解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忘其形,得其意,归其真”是赵梁导演构造《舞术》这部作品的本意。从混沌初开到礼乐文明,心念的起止、呼吸的往来,一切均在《舞术》的脉象中起落。

《舞术》表演现场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武”“舞”同音,其状离神合,悉遵道法,与肉身、与灵皆有联结。武者攻守兼备,讲求自我及与外界关联之体认。舞者动静两宜,其肉身、灵欲皆存于生而为人之困惑与对天命的诘问之间。二者于形式上泾渭分明,精神上却追求统一,以各自的哲学观指导身体获取根本经验——以舞演武,以武喻舞,忘其形而得其意,破二元对立之法,持现代舞的身体建筑观,借禅悟之大念力,将当代武术从竞技体育的驱使中剥离,归其精气神,融武舞共通之妙义。

《舞术》表演现场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舞术》表演现场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开幕之夜上,日本书道家万美和乐师坂田淳(东京月桃三味线)共同出演《三味书》。万美是一名年轻的书法家,从八岁起开始书法训练。通过融合书道视觉文字艺术、日本书法及涂鸦发现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新方式。坂田淳师承高桥竹山流,在演奏中加入自身独特的哲学思维,将原本简单节奏的三味线乐曲,诠释成为具有韵律、令人想随之舞动的现代乐风。他们把日本书道、涂鸦艺术、传统三味线的音乐韵律以及现代音乐融合在一场表演之中,将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形式天衣无缝地编织在一起,重构并庆祝二者蜕变带来的全新可能性。

《三味书》表演现场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艺术家万美在表演中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演奏中的三味线乐师坂田淳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表演结束后的书法作品全貌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公共表演:当传统跨越国界

2月3日,公共表演。书法家万美、三味线乐手与远飏室内乐团的青年演奏者们共同为观众带来公共表演《弦与墨》。演出将中日传统器乐与书道艺术相融合,探索使东方传统器乐演奏与书法表演相得益彰的全新可能。在同源异流的地理发展线索脉络之外,表演也展现了中日传统艺术在当代媒介与审美价值方面的重构张力。

“远飏”室内乐团成立于2014年3月,由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民乐系学生自发组成。乐团以创作探索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旨在推动中国年轻作曲家的现代音乐创作,提升中国乐器现代音乐演奏水平,吸纳当今多元的民乐创作资源,与年轻作曲家携手推进新作品的发展。

艺术家万美在《弦与墨》中书写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弦与墨》中,乐师坂田淳在演奏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远飏”室内乐团在演奏中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弦与墨》表演现场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同天下午,艺术节放映凯文·麦克唐纳导演的纪录片作品《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影片耗时两年,从数千小时的珍贵历史影像素材中撷取精华,是对艺术家蔡国强30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工作和生活的深度记录,也展现了艺术家壮观艺术背后的另一个真实——内心的脆弱、挣扎、妥协,和对家人、故乡、祖国土地深厚内敛的家国情怀。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剧照    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工作坊与对谈:追问传统

2月4日,艺术周的最后一天,书道家万美主持的公开工作坊与十余名参与者体验了日本书道文化,并分享了自己学习书道及艺术创作的经验。在工作坊中,万美从由中文逐渐演变形成的平假名出发,探讨比照书法艺术在中日之间的发展;参与者与万美一同书写汉字,然后学习将这些汉字转变成平假名字符。万美表示,她在自己的表演和艺术创作中并没有想到自己是在进行涂鸦,而是沿着书写这条线索继续把身体的动作融入其中,这种结合并非刻意融合传统与当代,是因为涂鸦更强调了身体的张弛,这一点启发了她。另外,她觉得在笔和纸的触碰之间笔尖的每一根毫都如同自己的神经,感受与纸的关系,感受变化的痕迹,这正是书道吸引她的地方。

艺术家万美用日文为每位参与者书写姓名

参与者练习书写日文平假名

艺术家万美为参与者讲解汉语到平假名的流变

艺术家万美对参与者进行指导

工作坊现场

在艺术周的最后举行了题为“重访此脉”的对谈活动。舞蹈家兼编舞家侯萤、艺术家胡晓媛、建筑师青山周平以及诗人西川,一同探讨传统媒介在他们作品中的运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杨紫主持对谈。

对谈现场

艺术家胡晓媛根据自己的创作和生活经历,提到“一个人的传统”,例如她在吃桃子时发现的一种完美的掰开方式。一旦与现实产生关联,个人经验就具有了价值。她把綃这种传统丝织物运用到作品中去,也因为她对动物性材料和触摸感的迷恋。“传统一定是与当下现实密切关联的,它是活的,有生气的,而不是一个空泛的架子”她说。

艺术家胡晓媛

青山周平通过他改造苏州老庭院的案例说明,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特点决定了不能把众多的房间彼此独立起来。这种传统的最核心之处在于一种流动的体验,从建筑与庭院的关系上来看,院子比建筑更重要。他总结说:“什么是我们要传承下来的?可能是我们看不见的、体验的部分、是物和物的关系,而不是符号的东西”。

建筑师青山周平

候莹认为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才能进入传统。她说:“当进入到李白在‘将欲行’时遇到‘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样的景象时,才可以体会到诗人‘深千尺’的情感诉说是怎样产生的”。作为文明的堆叠,当人们触摸遗迹的质感后,会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并叹服那积淀产生的巨大能量,通过这种能量可以比较出当下的问题,并留给我们反思的空间。

舞蹈家、编舞家候莹

什么是传统?对这个问题,西川用印度思想家阿西斯·南迪(Ashis Nandy),的定义解释道:“第一,传统是一套过去的知识;第二,传统是一套反抗现代性的东西;第三,传统是一种保持我们生活具有延续性的力量。”在表现形式上,大多数人认为传统是一种安静,带有绅士趣味且生活优越的东西,但农村和民间的传统却是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趣味。他给出了一个观察传统的视角,如果说向前发展,各种差异会趋同的话,那么向后看,从一个城市衰落后的景象中便能找到它的精神根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诗人西川

谈到艺术家怎样取用传统资源的问题,胡晓媛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只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资源;第二阶段是一种在了解整个系统后,潜移默化的顺从,匠人精神也是如此;而第三阶段艺术家会与传统相互尊重,这个阶段通过充分了解它背后的系统,就会知道哪些需要沿袭和摒弃。我们只能根据对经验和印记的理解去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会潜移默化流淌出来。对此,青山周平表示:“我需要小心那个‘安全’的传统”。对于创造者,传统的价值和来自于拓展它的范围和意义,或者对传统经验的再认识。在他看来,传统有两种,一种激发创造力而另一种会抑制创造力。只有基于自然的状态,与精神相契合,这样的传统才是可取的。

关于传统和当下的关系,西川表示,“当我们说到生活和艺术时,很多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现代社会的交通速度决定了我们的观看只能是框架,而来不及品味传统建筑雕梁画栋的细节。当生活方式被规定下来,再去面对过去的元素和材料的时候,它们的性质已经不同了”。传统已经“陌生”,虽然某种传统使我们熟知,但当我们遇见那些最老、最生僻的东西时反而会认为那是新事物。“因此,在不同的历史上下文中,传统的含义也不一样。理解传统就是理解我们的自身,理解你生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他说。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杨紫

据悉,2018年,UCCA将策划与举办一系列跨界文化节,使观众有机会集中体验和探索涵盖当代艺术、表演与银幕艺术、历史、文学、流行文化、科学与科技等不同领域的多种主题。拓展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并为观众带来文化与学术的引领。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