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象讲堂第二期:建筑师张永和谈“我与艺术”

时间:2017-10-16 19:42:27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海报

势象讲堂第二期由著名建筑师、“雅物匠心艺术展”参展艺术家张永和先生进行主题演讲《我与艺术》,于2017年10月15日下午2时在势象空间举行。除现场嘉宾及观众互动外,讲座通过腾讯文化、腾讯新闻及在艺APP等机构进行同步直播,数十家媒体参与现场报道。

张永和在讲座中

一个半小时的庞大的讲座信息在张永和平和儒雅的语调中娓娓道来。他的讲座旁征博引,机智而幽默,将深奥的专业性知识融入到通俗化的讲述中,即使非艺术和建筑的听众也受益良多。他将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和艺术与建筑的知识融为一体。讲座涉及了绘画的起源,绘画与建筑的关系,物质材料对建筑的影响,人与空间的关系,绘本与建筑等几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讲述了位于乌镇的吴大羽美术馆的构思过程。吴大羽美术馆是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力邀张永和设计的经典项目,这座建筑也是体现张永和对绘画和建筑关系理解的绝佳案例。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文化学者杨葵、在艺APP创始人谢晓冬在讲座后与张永和进行了讨论。雅达董事长蒋建宁、艺术家林延等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

张永和不仅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更是一位“跨界”的通才,他知识渊博,涉猎广泛。在讲座中除建筑作品外,他还展示了自己的油画、水彩画、石版画、服装设计、舞台设计、食物设计等作品。他还透露,年底还要完成一部电影剧本。他的这些爱好不仅仅源于他丰富的兴趣,也是和他的建筑工作紧密相关。张永和视野中的建筑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事物,建筑是与各种事物相互连接,触类旁通的。

以下是讲座选摘。

绘画先于建筑

在绘画和建筑谁先起源的问题上,他引述了历史上两种观点,一个是先有建筑再有绘画,一个是先有绘画再有建筑。他引用了德国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的观点,德国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既是一名画家又是建筑师,他认为建筑是要现有图纸的绘画才能有可实施的,所以一定是绘画先于建筑。研究建筑的规矩是绘画。实际上到今天来说,建筑设计工具大大扩展了,但最方便就是拿张纸就可以画。

透视与城市绘画

书房中的圣哲罗姆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约1475-1476年作 板面油画 46*36.5CM

《理想城市》1480年到1490年,67.5x239.5cm,现藏于乌尔比诺

在谈到绘画对建筑的影响时,张永和认为15世纪末在绘画中透视的出现对于建筑影响重大。透视使着人产生自我意识,意识到自身处在哪里?而以前人的位置是自由的,比如在中国画里,人的位置是游弋的。由于透视的发现,意大利人将透视的意识由室内延伸到了当时的舞台设计和城市绘画。张永和列举了意大利画家的《理想城市》这样具有明显透视美学的建筑绘画作品。理想城就是把一点透视运用城市建设上。理想城是艺术空间现象,并非乌托邦的社会现象,意大利人开始对城市空间和进深产生了审美,开始意识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由此出发,欧洲人将城市的规划由中世纪防御性的、弯弯曲曲迷宫般的的城市改变为具有直线焦点性的城市规划。

透明性和隐私

张永和 垂直玻璃宅

张永和 石版画

相对于古典建筑美学,张永和更为青睐现代主义建筑。张永和在谈到现代建筑与绘画的关系时,他以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玻璃宅举例,凡德罗在描绘自己的玻璃建筑时,发现绘画很难表现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联通,中间有一层玻璃的感觉。但这一工具的缺陷却带来了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透明性。密斯的设计理念和他使用玻璃背后的驱动力是流动空间的概念。建筑应该体现空间的不断流动,模糊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界限。但密斯当年的玻璃宅是在郊区,但这种透明性住宅搬到城里就会引发真的私密性和想象的私密性问题,张永和想到透明性不是夹在两块水泥板之前,而是让它立起来,这样透明性不是垂直界面,而是水平界面,所以变成水平的楼板、水平的玻璃。他用水墨画的方法渲染了一幅建筑画,这座建筑现在就立于黄浦江边,这座像炮楼的建筑外墙是混凝土不透明的,但内部结构是透明的。

建筑与人的关系

张永和 竹林七贤

接着张永和想到了建筑与人的关系,这样透明性的房子给谁住呢?他想到了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刘伶常常纵情饮酒,任性放诞,有时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呆在屋中。有人看到后讥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房子,把房屋当裤子,诸位为什么跑到我裤子里来?” 张永和教书时期,经常到学校里的石版画工作室去画石板画,他通过石版画去想象。这时期,他还参考了日本的现代舞蹈演出《山海塾》,那些男演员浑身涂白,缓慢的演绎一些动作。他就开始想象生活就是用舞者的姿态作为基础的。所以就有了后来上海摄影家田芳芳一组表现玻璃住宅里裸体人物的影像。

玻璃宅内部空间

张永和认为建筑是一个宏观问题。建筑要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并不局限于绘画方面,首先是结构、工程,和材料,还有文化性。张永和尤其重视中国传统空间思想在空间中的运用。在他所设计国际制药公司研发中心室内空间时,他着重考虑人和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形成一系列公共空间。

在谈到建筑的地域影响时,他着重讲述了亚洲南方建筑的特点,南亚因为气候炎热,所以特别重视室外空间的设计。他举例一张建筑图,从中间的室内空间,到挑檐半室内空间,最后到室外空间。他希望给人们提供在户外真正享受的可能。

物质和材料

张永和 玻璃钢建筑

张永和 椅子

张永和 服装设计

在谈到物质材料对建筑的意义时,他强调了现代艺术大师杜尚“现成品”观念对他的重要影响。杜尚认为包括毕加索在内的艺术家只能算作古典艺术家,因为他们还是拿着画笔去画。杜尚考虑到建筑绘画制图的概念,他用金属、玻璃等工艺制作艺术,同时也把绘画那些浪漫性的情调去除掉,这也是建筑对绘画的反思。杜尚甚至将大玻璃作品摔碎后产生的灰尘作为了艺术品。这就是进入到了物质世界的创作。而在这一点上,张永和将艺术与建筑彻底统一在一起。建筑师是自然物质世界参与者,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造者。他也给自己的“跨界”找到了最充分的理由。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他参与设计的蛋糕。蛋糕里的拿破仑酥皮与奶油层原来是一层叠一层,但因为酥皮会吸收奶油的水分变得软塌,他索性将酥皮围绕奶油并置在一起,吃的时候以酥皮蘸着奶油吃。在椅子的设计中,他回避了椅子复杂的工程学,以木板在加热中产生的卷曲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椅子造型。同时他还介绍了在杭州用纸制作的大型装置作品的情况。

吴大羽美术馆——为画而建筑

吴大羽美术馆模型 (势象空间提供)

在谈到今天最重要的一项“为画而建筑”时,他引入了正题——吴大羽美术馆的建筑构思(吴大羽是中国早期的抽象艺术家)。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在稍后的对谈中,提到当初考虑吴大羽美术馆的设计工作时,首先就想到了张永和先生。但考虑到张永和先生并不参加招标,一时颇为踌躇,没想到张永和知道这个消息后对这个项目非常有兴趣,很快就接受了这个项目。他之前就对吴大羽的有一定的了解,在接到李大钧发给他的材料后,他在吴大羽众多的诗歌中选中了一首。

《金刚》

影子想骗过形体

时间在嘲笑空间

我没声又没踪影

出入光阴的黑暗

张永和认为这是一篇非常好的建筑诗篇,非常形象的说明了建筑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他和同事根据这首诗一而再、再而三绘制平面图。有偏向形体,有偏向光影的,从绘画、光影、时间、人的运动路线和朝向空间的关系等各个角度去认知。他认为建筑和跟电影也有关系,建筑有能力拉开时间和压缩时间。

吴大羽美术馆设计图

吴大羽美术馆概念图

涉及到诗里的“无声”,引出了张永和提出的另一个概念就是“纯建筑空间”,在西方建筑里没有,但中国传统建筑里有。比如古人读书写字并非是在一个特定的功能性房间里,在很多空间里都可以。所以他设计的吴大羽美术馆院落,不是与传统方正的传统院落有关系,实际上更像园林,这些院落把时间伸长或者拉缩,同时也具有交通的功能。这就是夸张和被挤压透视的关系,当横穿水院时,又能感受相对更静态的空间。空间的入口处只在一个角上切过,但它构成极其深远的空间。这点会让观众对整个空间的大小和尺寸、进深认识丧失掉,观众觉得很深,其实未必是。

张永和强调他不是重复传统,他的立足点是当代,今天的工作要放在历史的延续发展进程里,而不是割裂的,他要把传统引入到当代。

艺术与建筑的感悟

嘉宾讨论环节,(左起)作家、出版人杨葵,著名建筑家张永和,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在艺APP创始人谢晓冬(势象空间提供)

在讲座和稍后的对谈中,张永和聊起了自己对艺术和建筑多年的心得感受。张永和自述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但阴差阳错的原因没有学绘画而是按照父亲张开济的教导学习了建筑。但他一直不间断做一些艺术,参加展览。他做艺术的原因并非是为了炫耀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对于多年从事建筑行业是否焦虑的问题。张永和认为建筑是一项极高雅的职业,可以给他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但它又是涉及到政府规划,参与人数众多的社会实践,包括各种技术问题,他自认为没有特别对应社会性事务的能力,他还是喜欢一个人写写画画的状态。他经常会感觉很矛盾,很焦虑。他自谦的认为直到今年才进入到了建筑师的状态。

对于建筑是否需要天赋的问题,张永和并不太看好建筑的天才和神童。因为建筑非常复杂,一般的孩子无法想那么多。如果建筑有天分,更可能是一个迟发出的状态,可能十一二岁孩子理解现代西洋音乐,比二十岁孩子理解建筑还容易。

兴趣虽然重要,但并非有兴趣就能做好。耐心和努力会把事情做的更好。交际和反应快并不能怎样,实际上建筑和艺术一样是需要一个人独立思考的,即使头脑风暴也需要一群极能独立思考人一块头脑风暴才行。这个行业自学是很难的,不仅仅需要看各种建筑类书籍,还需要看看电影和小说。张永和最后说,“有人说“建筑是老年的职业”也不是很对,反正有点那意思。”

为画而画

张永和最后分享了和建筑有关的绘本和自己多年来的艺术作品。

冯索瓦‧史奇顿(比利时画家),《消逝的边境》

Chris Ware(美国画家),《房子的故事》

张永和装置作品《厚薄折》,2009,势象空间“雅物匠心艺术展”现场

张永和装置作品《一把和四把椅子》,2013,势象空间“雅物匠心艺术展”现场

张永和装置互动作品《寻找马列维奇》

张永和绘画作品

张永和插画作品《小侦探》

附:

张永和简介

张永和先生(1956年生于北京)是同济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20余年于国内外建筑实践的同时担任多所著名大学教职,包括曾主持创建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及曾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200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表彰视觉艺术领域突出和有创造性成就),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建筑学院奖。2011年起担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曾出版《作文本》、《绘本非常建筑》、《图画本》等多本读物。分别于2012年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6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大型个展;曾参加过包括六次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群展。

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雅达国际董事长蒋建宁、著名建筑师张永和和出版人、作家杨葵(势象空间提供)

势象讲堂

势象讲堂是由势象空间联合在艺APP等机构倾力打造的高端文化艺术传播品牌,以“让思想动起来”为理念,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新锐学者从新视野、新角度阐释经典、分享知识、传播思想。内容涵盖艺术、设计、收藏、文学、时尚等诸多门类,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多元性。讲堂采取现场互动、网络直播、后续传播等方式,力图打造新型互动传播平台,形成独具一格的影响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