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壁上观”亮相闳约当代艺术中心 展现新生代艺术家野心与风貌

时间:2017-07-09 15:10:43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展览开幕艺术家、策展人及师生合影

“作壁上观”貌似不是一个褒义词——“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以此为展览题目,需要点勇气、冲动和智慧。2017年7月8日,同名展览在798闳约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艺管学院研究生张琦策划,集结了8位央美壁画系应届及往届研究生作品,给人以鲜活、年轻,不断探索的视觉体验。

展览现场

展厅观展观众

“两方交战,我们不妥协于任何一方,这貌似是一种没有态度的状态。但其实每个艺术家都是有态度的,它本质上是一种调侃。每个人各持自己的态度,而这也是一种共性。我就是希望把它做的轻松一点。”在接受采访时,策展人张琦如此诠释本次展览的主题。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系主任唐晖在开幕式上讲话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余丁讲话

本次展览策展人张琦致辞

展览当天,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系主任唐晖、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余丁等纷纷出席开幕式并发言。在老师们眼中,由在校学生为青年艺术家策展,代表了新生力量的成长,他们既有张力又富有活力,这样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展览的举办亦离不开各学院老师的支持,以这种学习、研究、沟通、展览的方式呈现教育成果,才是真正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想途径。

展厅现场

参展艺术家作品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作壁上观”以不同于艺术家平时创作的呈现方式,阐述着他们在与社会的对话中,或摩擦、或对抗、或妥协、或呐喊的心理活动,是真实自我的生发。在艺术探索之路上,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有你是否敢于承担结果。本次参展艺术家在当代画坛极具代表性,一方面,他们在学术上代表着国内最权威院校的学术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同一社会语境下,是一批处于时代交替下的新生代艺术家。同样的学术背景和求学经历,带给了他们专注、严谨和秉承传统的学术理念。

艺术家陈文令先生参观展览

参展作品

作品细节

刘一墨《生》系列作品,源于他的视觉心像,他在寻找的是视觉图像与内在心灵的契合,描述的是真实身体上的一种疼痛感,抑或皮肤受热、受凉的敏感直觉;于雨田《寂寞世界》讲述着唯有信仰可以让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保有这最初的童真;赵天舜《梦境》是在用绘画链接未来,寻找一种生活中难以达到的平衡,贫瘠的永远不会是他的精神;张汉普的画在表现真实,反而生活的真实确是最难接近的;孟祥霞的作品里,水墨流动,笔韵通透,有着一种女性所独有的灵动的气质;王一成的作品探求个体与整体的共生关系,是在探求自我与社会的交合方式;朱宝元的作品通过绘画来解读社会与现实给他带来的一种“无力感”,细腻微妙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他在不断地整理着自我;与以上作者略显不同,大飞作品的小品式调侃,展现出“愚”是一种智慧。

中央美术学院艺管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对作品点评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参展艺术家作品

展览现场

正如策展人所言:与艺术家做朋友犹如“闻香识女人”,作品就是他们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味,正如马尔克斯在《霍乱时的爱情》所说的:“爱情在散发着一种“苦杏仁”的味道,也是霍乱的味道”,而艺术家的味道是他们不断突破自己时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符号。他们是年轻的,而艺术就应是年轻的,有着时代烙印、时代气息的。在与参展艺术家的接触中,我们逐渐从陌路校友成为朋友,继而成为合作伙伴,才使我今天有信心以一个“布道者”的身份向大家解读他们的作品。

我们一直在追寻着艺术,而恰恰是艺术帮我们找到了自己。

展厅现场

开幕式现场

参展艺术家合影

展出作品

“要么现在,要么永远都不……”,“作壁上观”给观者带来的不仅是年轻一代对艺术的态度和理想,更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和探索精神,他们果敢,锐利,多元共生,让人们满怀期待。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8日。

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

观看作品的观众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