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鄂伦春族大迁徙的永恒记录

时间:2017-06-30 14:45:05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2017年6月18日-19日,由内蒙古鄂伦春民族研究会、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香港鄂伦春基金会及新世界出版社六合携手,《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大学生鄂伦春田野日记》新书发布会暨“鄂伦春狩猎文化与21世纪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举行。

《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由超文化人类学教授于硕与香港鄂伦春基金会董事长赵式庆主编,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的汇编源于2014年夏天,本书主编之一、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于硕第一次带领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北上5000公里,来到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大兴安岭南脉浅山河谷中一个宁静的鄂伦春聚居地。2017年,于硕带领学生又去了布特哈地区(扎兰屯市)雅鲁河畔的南木乡,继续做鄂伦春猎民口述史访谈。于硕教授说:这本书编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一个文化的消失,为了在老人离开之前记下他们的生命历程,留下鄂伦春族大迁徙的永恒记录。编辑组在经过了田野访谈、录音录像、整理编辑、考证翻译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终于欣慰地向鄂伦春主人和公众呈送《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和《鄂伦春田野日记》。

据于硕教授介绍,这部口述史的突出特点是,由鄂伦春人自己从主位视角(emic view)叙述各自家族的历史和民族命运的变迁。编辑组的任务是唤起鄂伦春老人的记忆,倾听和记录这些“小人物”的故事,重构他们祖先的迁徙路线和家族谱系,描述狩猎的过程和骑射文化,观察族群融合、区分的现象及符号象征系统(萨满信仰、敖包祭祀、歌舞传说、打猎技艺、工具器物、婚嫁丧葬、民族关系等),跟踪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动态过程。由于口述的性质,保留了最原始和第一手的资料,避免了由第二人称撰写所导致的文化误读。

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从山上讲起,于硕教授写道:六十多年前鄂伦春人被动员下山了,本世纪之初他们的猎枪被收缴了。随着他们的叙述,我们走进他们族群大迁徙的一个又一个营地。也许迁徙是他们的宿命,不确定性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从大山大河中的游猎迁徙,到大风大雨中的社会变迁,他们都默默地接受着。这个据说从贝加尔湖冰川走了数万年进入东北森林的古老族群,最终失去了森林和猎枪,几十年前开始学习农耕,还没学会收成,就又遭遇快速城市化的冲击,曾经强悍的狩猎文化在衰亡,而农业文明也只是擦肩而过。随之出现的是连环式的存在困境——就业狭窄、生态破坏、抑郁“短命”、语言流失、文化枯萎、身份危机、绝对贫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鄂伦春语列为濒危语种。

《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邀请读者一起寻找答案。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