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批评”展览系列讲座中间美术馆开讲

时间:2017-06-11 22:42:3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自我批评”展览系列讲座现场

“自我批评”展览由卢迎华、罗小茗与苏伟共同发起。“自我批评”是对当下现实、知识立场和艺术创作的反思,是对既定立场和惯性回避的直面应战。自我批评的内涵在于培养自己与自身的紧张关系,这种警戒的状态和自我的反省及行动紧密相关。“自我批评”展邀请艺术家、策展人、文化批评学者就展览中所涉议题和我们一同展开思考,形成一个临时阵线。参与这个主题的每个项目都是一个个思想的星座,在其中不同的关键理念或概念占据着特定的位置。

本次讲座邀请到三位演讲者:文学史家洪子诚,艺术家和出版人李路明,以及本次展览的回应人之一艺术家王友身,他们将分别从各自的实践领域出发,在主题演讲中分别涉及现实道德、知识生产和艺术创作等问题,这既是对本次展览的回应、补足与扩充,也是对“自我批评”现实语境的深入探讨。

洪子诚——“当代”批评家的道德问题

洪子诚教授在《“当代”批评家的道德问题》一文中指出,在一体化和泛政治化的社会条件下,复杂的问题被简单裁决为道德问题,常常使当事者受到粗暴的处理。尽管“真诚”意味着道德层面表里如一的坚守,但在一体化社会的转向突变之下,坚守先前的道德伦理、保持“真诚”,反而会成为新标准之下的“不道德”。在中国“当代”文学及其批评领域,冯雪峰、丁玲、周扬等都受到了这般社会条件转变下的道德批判。由此,洪子诚教授提出,道德问题需要考察“一个社会所宣称的准绳与其形态相对应程度”和“一个社会培育或败坏其公民的真诚的程度”,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在社会权力转移时,道德制高点随之突变,致使大批人沦为不道德的行列。到最后,洪子诚教授提醒道:在社会条件趋于整体性和一贯性时,对“老实”、“真诚”的绝对化强调,就有可能成为可疑的道德棍棒。

在此次讲座中,洪教授结合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真伪的另一篇文章《〈见证〉:真伪之间和之外》,指出在类乎苏联、中国这样的制度下知识分子处境的复杂情况,为我们的反思、自我批评提供思考的参照。

洪子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研究者之一,他的学术生涯几乎完全贡献给了北京大学,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事业。他曾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文学的演变历程,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个人的经验和情感始终与理论探讨和思考结合在一起,使他一直以置身事内的态度和视角观看、反思文学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遭遇。

李路明——我的出版流水账

作为出版者的李路明讲述了他在1985至2005年这二十年的出版工作中,有关当代艺术出版这一部分的工作经历。李路明的当代艺术出版工作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时地介入当代艺术进程而成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第二阶段,当代艺术的个案研究出版;第三阶段则针对当代艺术进程的历史梳理与文献建档。出现在这一“流水账”的讲述中的,是一些值得深思的故事和值得反省的问题。

李路明是中国当代艺术界重要的出版人、批评家、艺术家。他曾先后任《画家》杂志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李路明工作横跨艺术创作与艺术出版两个领域。其艺术创作代表作为《种植计划》、《中国手姿》、《云上的日子》等系列。1992年,他曾获首届广州双年展“文献奖”。他组织和策划的艺术出版活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过正面的推进作用。他在“’85”时期创办的《画家》杂志,曾是当时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阵地。先后主编与策划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中国当代艺术史》及《实验艺术丛书》等200余种当代艺术出版物。

王友身——系统内部的持续性实验

作为“自我批评”展览的策展回应人,王友身回忆:“在1987年第10期的《美术》杂志上,时任该杂志编辑的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先生给其同学也是我当时的央美老师陈文骥写了篇艺评《陈文骥的画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篇很短的千字文具体内容我现在已记不太清楚了,但至今一直让我牢牢记住的是其关键词‘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是身为媒体工作者和艺术家的王友身在媒体和艺术两个不同系统的内部中进行广泛且持续性实验工作的诉求,三十年来,他以个体的“热量和温度”,在两个系统的内部和之间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既有自下而上的情况,也有与同事、同行、各自系统内不同机构的对话。在谨慎地从系统内部进行整合并出发的同时,他也试图超越某一系统的限制而进行实验,通过媒体的编辑工作、制作与策划、组织与实施等等实践方式,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更新”。王友身把媒体的工作方法转化为一种艺术实践,将媒体与现实的天然关联转译为艺术的思考和行动,让艺术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而不是隔绝在自身之内的自演自说。在演讲中,王友身以大量的工作案例与我们交流和分享他这三十年来的实践经验。

王友身作为艺术家,他曾参加了国际上众多双年展和艺术机构的展览,同时参加了一系列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展览,包括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和2002年的广州三年展等,是当代艺术历史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之一。王友身还是一位媒体工作者,他是北青报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者之一,参与组织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同时,借助这个官方的平台,他推动和策划了一系列在当代艺术界有影响的艺术项目,包括新生代艺术展(1993年)、(博缘华)艺术室内设计方案邀请展、责编北青报1990年代的视觉艺术版等等。凭借两个不同系统内的身份,王友身一直致力于挖掘艺术的对话可能性,让艺术的创作和行动走出自身,面向现实。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