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蔡小松》展览亮相香港 新作领衔十年创作之路

时间:2017-05-06 01:18:1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感知:蔡小松》展览现场

文/许柏成

2017年5月5日,《感知:蔡小松》展览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与公众见面,展出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蔡小松的29件作品,其中重点推出了其近期全新创作系列《松·感知》,同时呈现了艺术家较早期的一些作品,以使观众清晰地感受到十年间艺术家一步步的创作风格演变过程。

展览现场

在经过两年的深入思考之后,蔡小松呈现出这个《松·感知》新系列,它们一改过去对文人赏石、星球、佛像等具象的描绘,转而以“形而上”的方式诠释世界。艺术家继续延续了对石头的偏爱,但它们可以是山,也可以是水,可以是云,也可以是风,或者都是,或又都不是,却通过运动的排列、气息的流转,呈现出大自然内部的一种精神韵律和生命美学,这宏阔的场景可能是宇宙中的真实存在,也可能是艺术家心胸意象的直接体现。蔡小松说:“我画的不是山水,但它有山的意思,有石头的意思,有水的意思,有云雾缭绕的意思。从哲学上来讲,是介于‘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的东西。”

展览现场

这批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墨色非常淡雅,从远处看大多数画面只是轻微着色,但细微处看则有多个层次,层层渲染的痕迹清晰可辨,艺术家告诉笔者很多画面细节渲染次数在40遍以上,从此足以看出每幅画作劳作之艰辛。蔡小松将淡作为自己艺术的追求,他希望画面非常有力量,但却不打扰到别人,以空与白来表现力量,这正是东方文化的奥秘。据现场了解,早在画展开幕之前,展览作品就已被预售大多数,收藏者中包括影视明星赵薇,她评价蔡小松的作品说:“蔡小松赋予了中国的水墨画新的表达和探索,看完之后会给人带来一种安静的思考,因为社会确实是挺浮躁的,人也很浮躁。所以收藏最重要的不是收藏一件作品,而是收获作品带来的感受。”

展览现场

蔡小松热爱旅游与徒步,欧洲、美洲、中东与北非都曾留下他的足迹。通过旅行,他亲身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感受不同文化与宗教的分歧、体验常人难以行至的大自然玄秘之境。如2016年他历时20天,自驾穿越撒哈拉沙漠,这次经历生死考验的经历对这次创作风格的转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蔡小松的创作中,一方面对外部大自然从所未见的景观的感受,另一方面则是在对极限的超越中对生命内在体验的不断深化,这构成了展览主题“感知”的完整含义。

对话现场,左起:唐凯琳、蔡小松、黄笃

开幕当天,蔡小松与独立批评家黄笃还为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对话,对话由苏富比当代水墨部主管唐凯琳主持。唐凯琳表示:“在过去两年,蔡小松着手创作《松·感知》系列,并特别为是次展售会创作出二十幅新画作。新作品系列呈现成熟画风,不仅笔法表现挥洒自如,更在灵动笔意中维持整体构图之共鸣。我们很荣幸能与这位独具匠心的当代艺术家合作,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呈献这次展售会。”

黄笃在对话现场发言

批评家黄笃认为:“蔡小松尝试在自然与传统图像之间进行重构,并借助于以新的方法论来催生个性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依赖于他在创作中的不断自省与修炼,从而生成了一种自然、浪漫而抽象的诗意——一种虚静气阔和恢弘意境。这正是他的水墨步入的新境界。” 蔡小松的创作突破了中国水墨创作的“套路”,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实践,这是他认为最有价值,也是最感兴趣的地方。

蔡小松在对话现场发言

蔡小松在对话中强调了对作品质感与中国文化厚度的追求,他认为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艺术相比,中国艺术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厚度。大自然与内心是他创作的两个来源,面对中国水墨伟大的传统,我们今天才仅仅走了一小步。

对话现场

美国艺术批评家罗伯特·C·摩根在为蔡小松撰写的评论文章中指出:“水墨画自唐代诞生以来,为历代艺术家提供了无数诠释的可能性。每一代艺术家都为水墨画带来新的境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蔡小松独特的创造为水墨带来非常多新的深刻见解。”

苏富比艺术空间对话现场的听众踊跃

蔡小松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探索着水墨在当今发展的可能性,并在表现技法上不断超越,在全球语境下为我们提供了水墨的新视野。据悉,《感知:蔡小松》作品展将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展出至5月19日。

蔡小松作品:

《松·曲涧云峦(三联作)》 2016年作,水墨纸本 左:144.5 x 118.5厘米 中:144.5x50.5厘米;右:144.5x116.5厘米

松·云门三问(双联作)

2016年作 水墨纸本,顶幅:62.5x253厘米;底幅:82.5x253厘米

《松·片云生》 2016年作 水墨纸本,69x139厘米

《松·万壑平远》 2016年作 水墨纸本,145x261厘米

《松·宿雨乍收》 2015年作 水墨绢本 114.5x117厘米

《御花园赏石》 水墨绢本 40x61厘米 2007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