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通:策展视野与展览形态”研讨会在太庙艺术馆召开

时间:2017-03-02 23:07:22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古今之通:策展视野与展览形态”研讨会现场

2017年2月28日,作为太庙艺术馆新春首个重要学术活动——“古今之通:策展视野与展览形态”研讨会在太庙艺术馆召开。二十余位国内重要美术馆、博物馆馆长以及相关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中国当下展览的视觉形态与策展视野,中国文化传承,展览的逻辑选择与未来美术馆的样态等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和探讨。

“古今之通:策展视野与展览形态”研讨会现场

参会嘉宾合影

太庙艺术馆名誉馆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钱林祥,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余良峰,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川,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王颖生,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以及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刘子力等出席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岳洁琼、李鹏召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讲话

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岳洁琼讲话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主持研讨

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钱林祥发言

2015年春,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太庙艺术馆,通过组建专业委员会,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公益性的定位,举办艺术展览、文物展览、文化讲座和公共教育活动,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此次研讨会,以正在太庙艺术馆展出的“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第二部“中华匠作”为契机,聚焦展览所秉持的“古代经典作品与当代艺术创作融通,中华文明的承续与创新”主旨,探讨展览策划视野及展览形态的课题。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讲话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发言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讲话

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首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太庙艺术馆的基本情况,文化定位以及运营以来在艺术展览、公共教育、文化活动方面开展的活动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太庙艺术馆自试运行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文明的回响·第一部穿越敦煌》艺术展、《燕京八绝—能工巧匠展》、《劳模风采—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为劳模造像”写生》、《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首届国际学院版画联盟邀请展》、《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展》等展览,辐射全市艺术爱好者、文物工作者、职工和市民数百万人次。

钱林祥秘书长表示,太庙艺术馆近两年来的艺术实践,让文化活动进入历史殿堂成为常态,此次展出的“中华匠作”充分体现了展览与展览所在场馆、文物古建相契合的策展视角。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讲话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发言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讲话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发言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发言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馆长以“乘物游心——展览策划的逻辑生成”为主题,分享了他所主持参与的“何要浮名——齐白石的艺术世界”、“自·牡丹亭”等展览策划思路,他认为展览策划的前提在于策展人所做出的逻辑选择。对于齐白石的展览,策展人并没有将过多的笔墨放在白石老人绘画的技巧上,而是将齐白石对人、金钱、长寿人生的态度拿出来展示给公众。而对于“自·牡丹亭”来说,如何将牡丹亭与昆曲、苏州文化的渊源相连,通过有意境的空间设计,向受众进行展示则成为策展的重点。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讲话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讲话

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余良峰发言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刘子力发言

冀少峰馆长演讲的题目是《由中转到再现代:展览理念的生成与传播的有效性》,他提出建构符合中国文脉性格的现代文明秩序。田凯院长分享了河南博物院围绕“文明向心力”主题所策划的一系列展览,如何通过集结同一题材不同美术馆馆藏资源,通过策划公共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传播效应。

周旭君馆长分享了民生美术馆作为一个民营新馆在2016年全年的运营成果和运营思路,并以《邬建安:征兆》展览为切入点探讨了展览策划的思路。

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李鹏

高鹏馆长分享了今日美术馆对于数字美术馆的探索和对“美术馆的未来形态”的思考与实践。杨冬江副馆长介绍了清华大学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的重点展览以及基于博物馆自身独特渊源的特色展览。余良峰副馆长介绍了浙江省美术馆围绕着“百年文脉”所作的一系列展览展示教育传播活动,并对近年来公众影响力较强的展览进行了总结梳理。

太庙艺术馆名誉馆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总结发言

范迪安在研讨会上谈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界涌现出新的文化自觉,这为今天论述“古今之通”提供了基础。当代中国艺术的创作越来越注重传统艺术的现代转换和创新探索,从自身的文化本体“再出发”,展现出时代的文化自信,也提出了“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课题。今日的策展视野和展览形态,正是要在“古今之通”的关键点上寻找突破,使策展视野的变化导向展览形态的变化,使展览在中国文化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徐新立

图片:胡思辰 李标

嘉宾在研讨会前观看“文明的回响第二部 中华匠作”展览

嘉宾在研讨会前观看“文明的回响第二部 中华匠作”展览

太庙艺术馆

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始建于公元一四二〇年,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展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最高场所,建筑气势恢宏,文化底蕴深厚,后成为首都职工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新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太庙艺术馆

太庙艺术馆于二〇一五年正式对外开放。太庙艺术馆依托具有古代中国最高建筑等级和极高文物与艺术价值的太庙享殿、寝殿、祧庙及六座配殿等明代建筑为基础空间,充分保持古建风貌和保护历史文物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展览设施。

太庙艺术馆

太庙艺术馆自试运行以来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草原长调—中蒙当代美术交流展》、《中国智慧之源—四书五经》文化展、《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文明的回响·第一部穿越敦煌》艺术展、《燕京八绝—能工巧匠展》、《劳模风采—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为劳模造像”写生》展、《中国梦 劳动美—基层劳动者风采美术作品展》、《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首届国际学院版画联盟邀请展》、《大学与非遗—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创作展》、《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展》等,辐射全市艺术爱好者、文物工作者、职工和市民数百万人次。

太庙艺术馆展厅内部

太庙艺术馆展厅内部

太庙艺术馆展厅内部

太庙艺术馆日益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术殿堂,它向世界展示一个拥有厚德历史感和尖端时代感的全新面貌,给首都职工搭建一个与高端文化艺术零距离接触的平台,成就工会文化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