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库艺术》十年研究文献丛书启动!

《库艺术》十年研究文献丛书启动!

时间: 2017-02-27 18:39:08 | 来源: 艺术中国

 

抽象:穷尽一生,亦不过无限接近——《库艺术》十年研究文献丛书启动!

“杂志一旦有了历史,纵向的时间就变得非常重要。你们做这个事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想法了,把你们从十年来的文献资料汇集到一起,加以总结,它就是一个事实。这是水到渠成的,很有价值!现在很少有机构包括杂志,像你们这么长时间坚持在做抽象。每一期我都看,你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大方向,然后从中不断深挖,这种工作方式很好。十年做一次总结,出版之后行业内的专家肯定都想获得你们这个信息,因为它已经是很重要的文献。”

——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穷尽一生亦不过无限接近

A whole life being exhausted yet only infinitely closer

2017年,也就是《库艺术》创立的第十个年头,正式启动了对自身历史文献的系列性梳理,这个工作的成果会在不久的将来以“丛书”形式与大家正式见面,这也是《库艺术》对它所经历的2008——2017这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见证。《库艺术十年研究文献丛书——抽象》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本书。


《库艺术》第14期专题“八月-中国抽象之维”封面

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相信没有人再会以现代主义的线性美术史观来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风格、媒介和形式语言都已不再重要,抽象与否也不再是问题的实质。“抽象”作为一种艺术资源早已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语汇,但看我们将它拿过来做出了怎洋的个人表达?我们的理由是什么?与此同时,这种不同时间不同语境下的个人性表达,也就是对于艺术——不仅仅是抽象——表达边界的一种拓展。中国抽象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中较为后起的部分,它的价值恰恰也不在于艺术的社会性反映或者材料的翻新,而是体现在对于个体生命自由以及艺术表达的自律性等层面,而这正是一个国家和国民在现代性转型中所必然面对的课题。


《库艺术》第21期专题“书写与渡过”封面

十年,六本抽象专刊,五十多位抽象艺术家还有众多一线批评家、策展人的参与。回看《库艺术》这十年来围绕“中国抽象艺术”所不断展开的讨论,不知不觉中,一个起自于“抽象”但却不单单局限于“抽象”的精神场域渐渐清晰起来。


《库艺术》第25期专题“超验维度”封面

之所以说是“精神场域”,是因为翻看过去十年的历史文献,发现很多当时着力探讨与论争的问题,比如“东方抽象”“伪抽象”“理性抽象”“意象抽象”等等,虽然也凝聚了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考,但都在不同阶段有些急于为一个新事物的萌生划定边界,为阐释而阐释,为明确而明确。今天来看,如果说“抽象”作为一根拐棍,真的曾经被一些中国艺术家派上用场,那也只是帮助他们走过一段路,远非目的地。


《库艺术》第36期专题“慢艺术”封面

如果跳出“抽象”,甚至跳出“绘画”,我们则可以从这些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趋向上发现更多的共同特征:比如说他们的艺术坐标都是世界性的,而非囿于地域与国族之分;他们对于艺术和绘画的本质大都是“怀疑论者”,更喜欢在一些艺术和评论的“模糊地带”展开工作;他们的艺术指向的都是个人生命体验的真实,而非外在现实他们都无数次的否定了“自我”,放弃了“努力”,从最单纯最具体的元素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艺术体系;他们也大都有着对艺术语言纯粹性和极致性的迷恋,这种迷恋既是一种对不可见的艺术内核的不断触碰,又是一种对生命自身可能性体验的不断扩大。


《库艺术》第46期专题“抽象之外的抽象”封面

有趣的是,做过这么多年的艺术杂志从来没有像与“抽象艺术家”对话这样频繁的提及“本质”“不确定”“体验”“否定”“极致”“重复”“自由”“个人”“纯粹”等等这样一些词汇。艺术家似乎已经在尽力描述,而我们也已经在尽力理解和追问,但对于最终的“那个东西”,我们始终是难以企及。


《库艺术》第48期专题“信仰绘画”封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这与其说是今天“抽象艺术”的困境,毋宁说正是它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这个价值就在于,你要真正的去“看”,去“发现”。

是久已养成的实用心理?还是对不可把握事物的潜在恐惧?我们如此需要一个答案,然后就可以由此安心去判断,去肯定,或否定。但“抽象艺术”恰恰放弃了“结果”,它深知一切都是过程,唯一的真实只存在于每一瞬间的个人体验,而这种体验又是无法复制,无法言说的。画面敞开自己,邀请你来进入,与你发生共情的体验。但你是否能够放下紧紧执着的那个“对”的“答案”?仅仅是敞开的进入,然后去仔细倾听自己内心——而不是头脑中成见——的那个声音?这里面没有逻辑,没有矛盾,甚至没有好坏,只有感知,只有存在,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本想聊得轻松一点,为《库艺术十年研究文献丛书——抽象》做一个预告,但还是不由自主的谈了这么多“虚无缥缈”的东西,“抽象艺术”就是有这个魅力。

回看这十年来《库艺术》的抽象研究文献,每一字一句都是由我们和艺术家、批评家一道,讨论、深入、精简、总结而成。我们目睹了这十年来抽象艺术发展的每一个节点,每一次争论和每一点突破。我们把所有《库艺术》曾经关注过的抽象艺术话题、重要艺术家条目纳入“抽象艺术备忘录”,十年来众多批评家的抽象文论以及专访,我们也将标明日期,归纳整理至本书的学术文献部分。艺术家个案版块我们会重点探讨《库艺术》所一直关注的抽象艺术家们十年来观点和作品的发展演变过程,力求透过艺术家图式和语言的转换,发现其艺术表达的真正内核所在。而这种变化中的个案样本本身会带给我们远比一个“答案”更为生动鲜活的信息。

抽象本身或许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围绕着抽象所产生的话题,比如说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型转化;比如说现代主义历程在中国的重续;比如说个体艺术表达和社会现实以及美术史线索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平面绘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的拓展;再比如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艺术背后的权力话语等等,依然值得我们去深入讨论。在新的话题不断展开的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取得新的阶段性共识并不断深入,以避免话题的重复性讨论以及无意义争论。希望《库艺术十年研究文献丛书——抽象》能够起到记录事实,梳理历史,发展共识的史料意义,从纵深和宽度上构成这十年来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精神图景,并能使得大家未来在一个新的共识性基础上展开新的工作。

“穷尽一生亦不过无限接近”。这是季大纯在接受《库艺术》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放在这里亦非常恰当。正如这十年来所触过,亲近过的每一位抽象艺术家所告诉我们的,也正是我们想告诉大家的:这不是结果,这只是过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