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与她的文化艺术宏图

时间:2017-01-25 14:45:2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在新年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米兰文化部召开了一场关于2017-2018年度展览的新闻发布会。

多年以来,这是米兰文化部首次制定双年展览项目——“文化”,同一主题,用两年的时间来诠释,开展了一场跨世纪、跨领域的文化探究。米兰,首先是作为一座意大利的大都市,继承了意大利自古以来浓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出了大量硕果;而作为一座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的移民城市,米兰拥有来自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游客,这些外国人们使米兰的整体生活状态、文化氛围变得更加复杂化、国际化,使这座城市文化在整个传统国家范围内变得更加与众不同;而每年紧锣密鼓、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活动,也让米兰这座城市在“文化之都”的定位上愈发坚固。

为了使这座“文化之都”能够在欧洲范围内拥有更加庞大的影响力,米兰文化部决定将2017-2018年度指定为“文化”主题之年。在这两年中,米兰市民和外国游客能够尽情地深入了解米兰本身,以及复杂国际关系背景下的文化内涵。

如果你要问米兰人民最骄傲的艺术品收藏是什么,我会告诉你它既不是卡拉瓦乔、也不是拉斐尔、更不是引发轰动欧洲、影响毕加索创作风格的未来主义创始人,而是深藏在米兰一处修道院中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直到2019年,正逢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在此之前,在斯福尔扎城堡会举办一场关于探究《最后的晚餐》为主题的其他绘画风格的展览。同时,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作品《60幅最后的晚餐》也将在二十世纪博物馆中展出。一个是500年前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杰作,一个是相隔大洋之外,充满金钱、解放、嬉皮士文化背景下的“印刷之作”。尽管《最后的晚餐》永久地留在米兰修道院的墙上从未离开过,但或许许多米兰人从外想过去瞻仰这幅名作——那么现在,这些米兰人会选择去看这位美国艺术家笔下的印刷之作吗?这或许是欧洲古典文化与美式快餐文化的一种对照。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安迪沃霍尔的《60个最后的晚餐》

此外,米兰还将会针对美式文化和欧洲文化的碰撞现象举办一场关于“意大利人在纽约”的展览。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大批意大利人涌入纽约,和其他纽约的穷困艺术家一样生活在贫穷的布鲁克林。然而,1930年的意大利艺术,同样也面临着困惑:在墨索里尼的统治下,人们一边拒绝着欧洲前卫艺术的浪潮,接受法西斯艺术的洗礼,希望重振古典艺术;但同时,他们又开始对艺术的新型表现方式开始感兴趣,不断地尝试新的材料来表现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的意大利艺术家们,来到了放荡不羁的纽约,创造出了既流传着意式文化的血液、又有违于本土精神的艺术作品。


在美国的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

除了研究外国文化与意大利本身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意大利文化本身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然而,本次双年展览回避了教科书式的“意大利著名艺术巡展”,而是带着引导艺术爱好者探究的心理,一起思考意大利文化本身。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他们将古典与创想相提并论;从宗教角度来看,他们讨论了有着复杂文化背景的米兰,和宗教气息浓厚的罗马的教徒文化的关系;从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意大利艺术家出发,米兰更将迎来重量级的卡拉瓦乔和德基里科的特展,从两人的游历经历、意大利的文化影响来探讨与他们作品的关系。


深入卡拉瓦乔

有了去年日本浮世绘展览的巨大成功,米兰今年的展览也更倾向于将目光投向欧洲人最感兴趣、也是所知甚少的文化。这自然少不老从地球诞生谈起:恐龙、人类的诞生,一个都不会轻易放过。而影响欧洲艺术家最为深刻的非洲艺术,也以“告诉世界”作为副标题,通过探讨非洲艺术在过去对于欧洲文化的影响和非洲艺术在未来的挑战,向大众揭示了当代语境下的非洲文化。


非洲艺术

而今年展览,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展览同样也探讨了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于米兰本土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相比上文其他所提到的地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为亲切——那就是在米兰的中国文化。自1930年以来,第一批中国人开始在米兰扎根。无论他们在当时是否合法、而米兰本土人民是否又愿意接纳他们,都无法忽视这批中国人的数量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膨胀,逐渐在米兰的大街小巷开办餐馆、酒吧,并且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占领了斯福尔扎城堡不远处的一条主干道,使之如今在谷歌地图上的称谓变成——“中国城”。中国人在米兰开办语言学校,是想让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能够更好的融入这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但如今,中文却也成为了米兰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外国人都会头疼的一门课。很难想象,中国人作为移民,竟然会深刻地影响米兰文化,让每个米兰人都学会了拿筷子、每个人都为一种叫“dim sum”的食物着迷。从最初害羞的亚洲移民,到如今成为大方收购国际米兰球队、投资米兰世博会的大佬,米兰人开始以他们的视角,重新解读中国人。

当米兰市长在竞选过程中单独对华商承诺福利、米兰的各大主干道上都用中文标了横幅写着“买房移民”、奢侈品牌争相推出迎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时,我们总在担忧国人在海外形象的定位。如今恰逢新年,我和一位住在中国城的年轻意大利姑娘并排走在戴满了新年装饰的街道上时,她告诉我:她爱这种摩登的文化,这种完全独立于主流思想的民族文化。


意大利人为中国人上课

或许从米兰人的眼中,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更加全面地观察这个世界。

 

作者/ 豆瓣ID:喜儿喂鸭正经地。独家授权艺术中国发布,请勿转载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