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美术馆2017首展“沙龙沙龙”:打开历史的窗口

时间:2017-01-09 12:46:12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

2017年1月7日,北京中间美术馆更换馆长之后的第一个展览“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开幕。中间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黄晓华在致辞中说:“袁佐先生以艺术家的身份就任首任馆长,提出了对于绘画性的主张。现在卢迎华女士就任中间美术馆馆长,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型和契合点,希望这个展览呈现出来的叙事是能够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重新解读。我们马上看到的将会是一片海洋,史料远比展览呈现的大得多,这一点对于中国艺术的研究还不应该有结论性,因为这才是开始。”

参加开幕式的策展人与嘉宾合影

诚如黄晓华理事长所说,回顾中国艺术的现代之路,其历史、经过与走向,至今并无清晰的定论进行勾勒。我们今天所说的当代艺术并不是在星星美展与85’美术新潮之后,突然井喷而出的,在之前一定有其细微的发端,而且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老一辈艺术家所谓的主流创作中,其实也有对艺术现代性的探索,这两股潮流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向现代迈进的步伐。

艺术家杨雨澍与赵文量1973年为其画的肖像合影

不同于其他展览的叙事方式,这个展览采取了以另一种视角来观察1972-1982年的发生在北京的当代艺术。这部分历史以往并不为人所知,而策展人通过文献查找、走访等方式,打开了这尘封的“十年”。展览并不着重突显哪一类艺术家或作品,而是通过客观艺术品、文献、书信手札、纪实照片等勾画出当时艺术生态的谱系,为观众和研究者还原了真实的艺术发展状态。

上世纪80年代跳迪斯科的影像

正如卢迎华在开幕式上讲的:“为这次展览我们敲开很多艺术家的门,大多数艺术家我们甚至从没有见过,不知道我们的名字,也没有见证过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用艺术密码打开了心扉,在交谈中慷慨的把他们的过去那些珍贵的作品和建议给予我们,没有艺术家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展览,谢谢大家,我一直很感动。”

观众观看展览

面对历史,这个展览所呈现出的资料应该是沧海一粟,但它毕竟打开了我们触摸这个时代的窗口。庞薰琹的外孙女、艺术家林延说:“这次展览把我带回到我熟悉的北京和我第一次画油画、第一次参加画展的少年时代。”成立或活跃于 1978年与1979年之交的北京油画研究会(及《新春画展》)、无名画会、同代人画会、星星画会、星期五沙龙与四月影会等团体,或许今天有的还为人所知,有的早已不被后来人知晓,本次展览主题“沙龙沙龙”不仅形像的概括出当时艺术发展的状态,也显示出那个年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活力。

庞均讲座现场

闫振铎、庞均对谈“北京油画研究会始末”

本次展览将展出至5月7日。配合展览,中间美术馆还举行了讲座与座谈,如庞均讲座“艺术前辈的启蒙与1979年的星星之火”,闫振铎、庞均对谈“北京油画研究会始末”,曹庆晖讲座“周思聪的后文革创作实践”,陈淑霞讲座“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重构现实:四月影会,1976-1988”,刘鼎、苏伟对谈“政治的信号和艺术的动力,1972-1982”等。

部分现场嘉宾照片:

开幕式现场

卢迎华

李秀实

刘蟾与其父刘海粟的作品

张伟与其作品

赵文量与其自画像

曹达立、阎振铎与嘉宾

冯兮、彭晓阳、王鲁炎

刘鼎、刘焕章及其夫人沈朝慧

杨雨澍、庞均、赵文量

袁加、王鲁湘、李大钧

庞均在讲座

田霏宇观看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庞均、闻立鹏、袁运甫先生1972-1982年间的创作

出版于1972年的艺术文献

庞均 上世纪70年代末 所作风景

颜文樑 上世纪70年代末 油画

罗尔纯 早期作品

罗尔纯、林风眠等1972-1982年的创作

1972年吴大羽写给赵无极的信件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文献资料梳理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