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万、毛焰、马轲“三人画展”:静下来,好好看上一张画

时间: 2016-12-30 16:04:21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2016年12月29日,作为798北三街艺术机构(N3 Gallery)的开幕首展,由策展人崔灿灿策展,“三人画展:夏小万、毛焰、马轲”在N3 Gallery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来自于三位画家不同阶段的艺术创作,呈现了他们各自在近些年来的绘画状态。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没有为展览冠以特定的主题,而是借用了绘画展览的最初形式,以“三人画展”这样一个简单、直白有些“老派”的说法,邀请观众将目光和注意力放在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上面。“三人画展就是一个很朴素和口吻化的名字,我仅仅想做一个普通的画展而已,并没有任何意图要为展览做文本主题上的阐述或限定。我觉得展览不一定非要有主题,对观众来说,你的阅读应该是有直接的视觉经验的,难道没有主题观众就看不懂一幅画了吗?看画不需要阐述,观众看到和感受到的才是最重要的。感性信息比文本信息更真实。”展览希望回归画展原初的状态,以简单纯粹的视觉形式呈现给观者。

毛焰(左)、夏小万(中)在展览现场

作为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三位艺术家,夏小万、毛焰、马轲在个人迄今为止的艺术生涯中都凭借自身的视觉和绘画经验发展出一套极致独立的个人系统。“自由变形”的意识贯穿了夏小万创作的各个时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种探索是“在经验的延续性上的累积”;毛焰的“人像”系列早已为艺术界和市场所肯定,他独特的笔触和每一个微妙而明暗斑驳的笔触所带有的疏离感,画面在墙上,隐隐直触人性;马轲“一个画家的形象”在他的画面中反复出现,形式上的简洁与内容上的晦涩难懂构成他作品给人的强烈观感,当然也构塑了其作品强烈的个人风貌。

三位艺术家在各自的艺术语汇和经验系统中都早已成熟,他们都围绕着个人的一条发展线索或主题持续地创作着,无意于寻求某种刻意的突破,那么该如何看待一位艺术家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相似信息呢?

展览现场

夏小万:“自由变形”的意识和一条线上连带的经验

“自由变形”的意识贯穿了夏小万从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创作意图,此次展出的8件作品从2000年开始,也包括他从2003年左右开始的“空间绘画”代表作,即基于自由视角的观看方式随之产生的图像的千变万化。

夏小万素描作品在斑驳的墙面上

无题No Title、72x101cm、纸上色粉Pastel 2011

无题No Title、78x110cm、纸上色粉Pastel 2003

夏小万曾于2015年于民生美术馆展出了他的首次大型个展“自转”,他的创作始终在自我的系统中运转,“我的创作习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接近的,我不可能风格化,在绘画经验的延续性上我会考虑地多一些。”夏小万对艺术中国记者说。对绘画边界的突破和对绘画可能性和自由化的探索也一直贯穿在夏小万的创作意识当中,他认为这是一种绘画的“自觉”。夏小万的近期创作从空间的转化、视点的转变入手,他思考材料、手法和绘画维度的关系,“我的绘画和我的经验有关,与材料、手法、平面和我要表达什么内容有关。前一段时间我跑到三维的绘画作品上,这种转变与经验有关,也有我对新进入的感觉的融合。同样的线,它上面连带的经验不同,包括连带进当时自觉的意识,这个线不仅是这个意义,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夏小万说。

毛焰作品

毛焰在现场

毛焰:我只是借用“肖像”来表达 它不是唯一的主题

“人像系列”几乎是毛焰绘画题材中的唯一线索,此次展出的8件作品除了《小戴》外,其他七件均为“托马斯系列”。

Thomas 2015(未完成、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36x27.5cm、130x90cm、2015

小托马斯 2007 No.2Thomas 2007 No.2、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36x27.5cm、2007

1998年,毛焰遇到了在南京学习汉语的卢森堡留学生托马斯·路德维德(Thomas Rohdewald),从2000年至今,托马斯几乎成为毛焰笔下惟一的主角。“我画了很多托马斯,都不一样,最开始是偶然的,但是一直画的过程中在某个时刻我发现了我理想中的某种气质或精神状态,这些动作、神态是我摆拍的,可能这里面的神态、角度符合了我的某种理想,实际让他来实现。”毛焰在现场对记者说。

Thomas 2015作品局部

毛焰作品中高级的灰色调、明暗冷暖斑驳的笔触和被淡化或弱去的背景烘托出一个个迷人的人物形象。“每幅画的背景我反复地最多,去掉那些具象的东西,笔触就是一个意念,就是一句诗,情绪感的东西,突然的一个念想,就在那一笔下带出来,无法解释。”毛焰说人物并不是他作品所有的主题,有时他也不设定主题,只是借用“肖像”来表达。“可能情节都不会有,之所以采取的方式是肖像,是因为它再简单不过。我自己不设定任何主题、章节,我觉得作品会自己表达,我不会人为掌控他,有就有,没有就不要硬塞,这是一种感觉。比如我画眼睛是凝视的,凝视本身就是主题,或者时间性,有凝固的感觉,也是某种主题。”

毛焰作品

“我有的时候也很含混,不知道在画谁。我画的显然不是那个人,显然也不是我自己。我到底在画一个什么人?这个不重要,但有的时候我会恍惚。我确实有很浓的古典情结,但我绝对不是古典的模仿,一定有我自己的很多原因,我自己的理解,包括从古典主义到当代,我也会想绘画和我自己的关系,从小画直到现在,于我来讲,我会考虑自己和绘画、古典绘画的渊源。”毛焰是在写实主义的框架下探讨深幽微妙的人类精神世界。只是他“不知道继续下去还能继续多长时间”。

马轲作品

艺术家马轲

马轲:高度概括的自我的表达

此次展出的7件作品为2006年至今10年来的创作,“一个画家的形象”总是在马轲的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明或暗。

形式上的简洁明了与内容上的晦涩难懂共同形塑了马轲强烈的个人风格,从马轲的画面里我们能看到很多,譬如,秩序、规范、愤怒或者生命力。他作品中的紧张感“源于这种略带距离的亲近感和一个光环式的中心人物,以及来自二号参与者的矛盾情绪。他显著强调对黑色的运用—从普通的背景到一个构成成分。当用于背景时,它并不是要与其他任何对比色一起达成一个表面的视觉情节,相反地,它代表了无限蔓延的空间和时间,一个远离了画面中压扁了的空间,从而营造出一个庞大混沌的虚空。”

游戏2-Game-2、布面油画Oil-on-Canvas、200x150cm、2016

游戏Game、布面油画Oil-on-Canvas、90x130cm、2013

马轲强调自己的画面是自己的表达,这种“表达”无意识的被普遍化了——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的自己,概括着很多人的影子。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女人还是男人,都是自己的象征,也是人性面貌的体现。“他的作品涉及的是集体主义的统一社会中的个体异化,但是,这些观察总合却转变成一个人类经验的精华所在,且并未受到文化或特殊事件的限制。”

在策展人崔灿灿看来,一个“画展”的模式,对今天的画家而言,只是某个切片或是阶段性的展示,它无法触及艺术家的全部工作。因此, “三人画展”没有强烈的主张,也没有历史较量。“希望人们可以静下来,忘记短暂的时空,好好看上一张画,它生动,又久经磨练;原始,又不断接受修正与校检;有着与生俱来的才华,又必须准确把握;看似采得稍瞬即逝的灵感,又牢牢地在画面中可见、可感。”

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3月20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