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彩的梳理与探索: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开幕

时间: 2016-11-18 15:49:06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嘉宾合影留念

2016年11月18日下午,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在炎黄艺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炎黄艺术馆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师生的岩彩画作品百余件,并从岩彩绘画历史文献、艺术考察、教学实践、公共艺术等角度,系统展示了中国岩彩绘画20年发展历程,阐述岩彩绘画与丝绸之路的深刻历史渊源,呈现岩彩画创作群体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多元探索的艺术风貌。本次展览是在21世纪的当下对中国岩彩绘画语言体系的重新读解,也是对于岩彩绘画教学体系的构建实验。


嘉宾参观展览

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展览将精彩的岩彩绘画艺术从高校请出来走向大众,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继续与延展。炎黄艺术馆主办本次展览的初衷可以归纳为:第一,展览可以使岩彩绘画在群体内产生推动力量;第二,创造艺术交流的机会,听取各方面声音,促进岩彩绘画发展;第三,推出艺术人才,炎黄艺术馆是公益性的艺术结构,本次展览可以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让艺术回归社会,使艺术一方面具有学术高度,一方面举杯观赏性,并将这样的艺术展推向社会大众。”


“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我们在评价绘画历史时往往是以宋元以来文人画为代表的水墨体系,而对岩彩绘画的继承与研究不足。本次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通过教学,学员们寻源问道,对岩彩绘画的历史特征、特点进行考察与梳理,尤其是在岩彩绘画的媒介、手法上实现拓宽。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仍需要探索,所以希望学员们能把岩彩绘画当做语言,与造型艺术、绘画艺术一起进行新的探索。”

以岩石彩色微粒作为绘画媒介的岩彩绘画,在中国大地滥觞、发展,终于在南北朝、隋唐,获得空前发展而日臻完美成熟。人类最原始的绘画媒介——岩彩,在中国形成体系,伴随着盛唐文明的光耀,影响中亚、朝鲜至日本,成为亚洲绘画的母语。13世纪随着中国绘画由壁画向纸绢绘画的转型,岩彩画样式日渐式微。14世纪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岩彩画渐渐淡出,被封存于鲜为人知的沙漠里。20世纪初,龟兹石窟、敦煌石窟的重新发现,才使得丝绸之路和佛教石窟岩彩壁画重现光辉。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2月11日。另外在近一个月的展期内围绕展览主题,炎黄艺术馆还将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联合举办一系列精彩的学术讲座和公共艺术教育活动。


“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现场


 


“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现场


 


“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现场


 


“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现场


 


“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现场


 


“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现场


 


“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现场


 


参展艺术家作品


 


参展艺术家作品


 


参展艺术家作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