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兆:邬建安新作展” 声形并茂的精神图腾

时间: 2016-11-04 22:42:45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开幕现场
 

四颗牙齿的大象,长满诡异花纹的骏马,张着血盆大口的九头虎,少了一只眼睛的绵羊,身长木棍的公鸡,蓄着关公长髯般胡须的黑山羊,脖颈超长的鹅,角向前长的犀牛,双眼开在臀部的梅花鹿……每一个古怪的动物形象又能发出独特的声响,在场内此起彼伏产生共鸣,这是一曲有声有色的当代《山海经》,这是一场浸入式的诡谲游走,这是邬建安奇思妙想下的精神世界。

2016年11月4日,“征兆:邬建安新作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如期而至。本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前波画廊协办。正如北京民生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李文华在致辞中幽默所言,“大巫荐小邬”——展览由著名艺术史学家、批评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担任策展人,而这也是巫鸿教授策划的最年轻的艺术家个展。

展厅现场

艺术家邬建安为媒体及嘉宾导览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展出了艺术家四组不同形态与媒介的艺术作品:从历时4年所作的“标志性”的大型彩色剪纸拼贴作品《大河的诞生》,到从内容上与剪纸作品发生互文关系的装置作品《三王冢》;从运用黄铜镂刻的语言对10年前的作品进行“再创造”的《<白日梦>的树林》,再到最新的“跨界”艺术实验——由9件仿真动物标本组成的互动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征兆》,展览将通过建构一种复合性的视观,一方面呈现艺术家围绕中西方神话和社会现实中有关“征兆”的观念与现象所进行的“主题阐释”,另一方面也是对邬建安十年来艺术实践经历的一次“隐性”回顾和线索梳理,为学界和公众了解他的艺术思考理路和创作的方法论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白日梦——静观内景》邬建安 夹宣镂刻剪纸 2003-2006

邬建安作品《三王冢》

邬建安作品《大河的诞生》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展览现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首先对邬建安丰沛的创作力表示肯定,“邬建安创作了多少作品,展出了多少作品,还有多少作品特别是草图,都是难以估量的数目。” 而谈及这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范迪安认为:“邬建安沉浸在一个有自身内在逻辑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和远古的神话世界相连,和民间的传奇相连,也和他自己接触的大量的具有原始生态的艺术形式相连。因而,传统的、民间的、本土的很多文化基因,特别是视觉思维的方法,已经融化在他的整个思想结构和创作方式中,这是一个艺术家不断成熟并不断走向精进的体现。邬建安在思维上超越地域界限,他思考了许多关于人类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的形而上的抽象的却十分本质的问题,通过超越具体的故事形态和手法,来追寻那些漂浮在形之上的‘道’。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具体,利用多种材料和媒介来实现并展示他的奇思妙想,因此他的作品营造出一个神话所能延展的空间范围,从而引起我们具体的思考,但更带来关于未知或远知世界的许多遐想,这正是他的艺术独具魅力的地方。”

北京民生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李文华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致辞

“狂热”和“稳重”是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对邬建安的印象。“狂热源于年轻的心态,它是创作力的能量源,也是对艺术家至关重要的东西。热情探索,没有功利之心,这远比所谓的‘成熟’更有价值。”而稳重则将前者落地,踏实地呈现出结果。“了解其创作的人会发现,本次展览的铜质作品恰恰延续了多年前邬建安剪纸系列的元素,它是一种再发现,是一种思考的延展,能够追溯回本我的根源,这是一种完整和良好的创作状态。”

的确,邬建安打造了一个庞大、完整而一脉相承的神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自身的创作语言和逻辑由始至终,严谨而完善。而若从古今的时空角度观望,他更是打破了固有的界限,在传统和当代中游刃有余地自如转换。正如策展人巫鸿先生所言:“邬建安的想象力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他的作品也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刺激和扩展人们的艺术想象。他游走于文字和图像之间,在抽象与具象之上又加上一个叙事维度。他摆脱单纯的视觉和观看,因此引入了声音和演出。他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在瞬息间带往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他跨越媒材和风格:绘画、雕塑、剪纸、装置提供给他多样的语汇,但同时激起跨界、综合、打乱、超越的欲望。”

艺术家邬建安为嘉宾现场导览
欣赏作品的吕胜中教授

神话世界与当代思考沿着邬建安的作品连成一条隐性的线索,四个作品的主题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中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根源:这里有“与天地争神”的无头巨人刑天,有《山海经》中身发异声的奇形动物,有“眉间尺”传说的惨烈结局,也有由汉代“摇钱树”化出的“白日梦树林”。犹如文化的基因, 这些故事与形象在这个展览中被邬建安的当代艺术作品再次激活。

小河现场演奏动物标本作品

小河现场吟唱,9只动物通过不同装置发出声音共鸣

展览现场:身长木棍的公鸡

而与之相应和的,是由著名先锋独立乐手、实验音乐制作人小河(何国锋)设计主创的现场音乐表演《兆》。小河联合波普音乐人熊熊作业与香港独立音乐人潘君杰共同支配在场的9只动物标本作品,通过演奏安装在动物身上的打击垫、吹管、琴弦等乐器,操作声音的变幻和组合,呈现出一种诡异而神秘的声音效果:大象成为一种打击乐器,白骨击打着它死去的皮囊,传出闷闷的声响;小河对着绵羊的耳朵吟唱,那声音仿佛透过它唯一的只眼睛散射出来,盯向在场的每一位观者;鹅静止于挣扎展翅的一刻,过于修长的脖颈拉出可以拨动的琴弦,发出震颤的声响,又是否是一种喉头的低鸣……在这九只动物之间,遍布伫立着《白日梦的树林》,那现场,铜色的金属发出尖锐的金光,和着声音的齐鸣,宛若神奇世界的精神图腾,一种宗教式的仪式感油然而生——这就是邬建安津津乐道所打造的一片精神世界啊,在感叹艺术家天马行空的创作同时,更不禁沉迷于这个天外世界,它让人迷离虚晃,好奇却敬畏。

开幕现场,伫立的《白日梦的树林》如同图腾一样分布在展厅
九头虎

九头虎细节

 

脖颈超长的鹅

小河在调试作品声音

“看邬建安的作品,不自觉会瞪大眼。我猜,邬老师炯炯的大眼珠,就是在做这些作品时成就的吧。感谢他和这些壮观的作品,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界’与‘皮’。这个名为‘征兆’的展览,我们作为声音设计参与其中,当我置身这些标本中演奏它们时,跨越、模糊‘皮’与‘界’的行为本身,变成了‘征兆’的实相,”小河坦言道。

《大河的诞生之山藏》,邬建安,背绢彩色剪纸拼贴,250x180cm

作品局部

眼睛长在臀部的梅花鹿

在巫鸿看来,“征兆”是神秘的:一些奇异现象出现了,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大事件,或是天降灾祸或是朝代变换,甚至是人类和地球的终结。“‘征兆’的思维逻辑超越文化和地域的分野,隐藏在古人的科学推理和政治哲学之中。但无论怎样它总是对未知和对将来的想象。在这一点上征兆与艺术——特别是与当代艺术有着值得思考的内在关系,因为艺术总是有关想象的,而真正的当代艺术总是为了通向未知和未来而创作。”

艺术家邬建安在谈及本次展览的主题时亦直言——征兆是人的选择。“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东西,它们可以被理解为‘天人感应’的重要讯息,也可以被认定为推动权力运作和制度革新的有力工具;它们既是对未来的预警或祝福,也是集体意愿凝聚幻化的现实景观。在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岁月之中,征兆的故事此起彼伏,数不胜数,它们的生命力寄存在我们的血脉里,在今人执着的念想或不经意的呼唤中闪烁、现身,成为眼前的实在,并将对似乎写定的未来构成颠覆的威胁,或者在未来身上撕扯出一条分叉的歧路。”

展览现场

诸多嘉宾及艺术家出席展览开幕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

看来,“征兆”本身并不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分割出过去与未来,征兆是因,亦可为果。邬建安打造的混沌的神奇世界,是否也是彼时此刻人类另一维度的征兆或异变呢?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1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