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蓉 X Echo Morgan——川妹儿在英国的五年行为艺术

时间: 2016-11-03 17:20:16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第一届“北京·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在2016年10月15日-23日期间展开,有来自十三个国家超过三十位行为艺术家在丹麦文化中心呈现行为艺术作品。谢蓉(Echo Morgan)表演了她的新作《吾父吾子》。艺术中国记者采访了艺术家谢蓉,并对她的行为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

1、你一开始是设计师,是什么契机让你转而从事行为艺术创作呢?

是的,我大学时上的是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属于伦敦艺术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发现设计与艺术的分界非常模糊。当时的毕业论文受到了海伦西苏(Hélène Cixous ) “阴性写作”理论的影响。在著作《美杜莎的笑声》中她写到:“女人必须写她自己:必须写女人并把女人带向写作……女人必须把她自己放入文本中——把自己的故事带回世界和历史中——通过她自己的行为。”

我的毕业论文是《阴性写作和身份的符号》,同时我写了一本自传《谢蓉和哀渴魔根》。在自传中我将自己的家族史梳理进“三个台阶”:根源的学校、死亡的学校和梦想的学校。这是我精神的一个重生和艺术的转折点。

谢蓉的论文自制书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从小到大我能感觉的到四周对我身体和情感的影响,很喜欢表现,很喜欢讲话,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将之抒发出来。身体写作让我打开了话匣子,我意识到我的声音和我的故事是有力量的,以前我觉得这只是我个人的经历,认为艺术不是个人的而是大众的,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体会的,所以觉得太个人会变得很狭隘。但是在读了西苏的书后,我发现其实不然,当我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大时代中,一下子就有力量了。我找到了行为艺术这种艺术与羊来表达自己。

谢蓉的论文自制书

2、第一件行为艺术作品是什么?

其实这要从我停止了两年艺术创作说起。我21岁时和一位爱尔兰人结婚,在一起七年后分开,后来又碰到父亲要自杀,两个世界同时崩塌,让我整个人崩溃,有两年的时间我什么作品都没有创作。从2011年我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跟随Nigel Rolfe学习行为艺术。

《发书》 创作于2011年 艺术家在行为表演进行中

《发书》 创作于2011年 艺术家光着双脚,在用头发蘸墨汁

我第一件行为艺术作品是《发书》,创作于2011年。我当时在学版画,了解到世界第一幅版画,不是用丝网而是用女人的头发制作的。于是我回到了女性的身体上面,用头发蘸上墨汁来画画,画得很抽象,是对我自己头发的一种理解。我用了五个小时创作了一幅十一米的抽象画卷,代表我和我前夫在一起的十一年。在之后洗澡时,水流将头发上的颜料一下子冲刷下来,墨水涂满全身,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重生了。我的作品很多借鉴了前辈艺术家的作品,需要思考怎样将之变为自己的艺术语言,我觉得自己的文化背景很重要。

谢蓉在用头发作画

《发书》 创作于2011年 艺术家在十一米的长卷上用头发作画

3、这次的《吾父吾子》中用到了一个像圆球的物体,好像也出现在你之前的作品中?

这个物体是用竹条编织成的,上面糊上了80多张宣纸。形状不是很确切,是两个部分拼凑出来,像一个灯笼、子宫、乳房、睾丸、星球、蚕蛹、蛋、鸟巢等等。在我2012年四个小时的行为作品《做花瓶的内在》(Be the Inside of the Vase)中也出现过,当时的形象更确切,是一个花瓶。

竹条和宣纸编织成的物体

《吾父吾子》中出现的物体

那时美术馆不允许我点燃这个花瓶,我就全身画满梅兰竹菊站在了其中,请观众向我扔水球,来打破这个花瓶。我和我父亲的故事困惑了我这么多年,我希望能够打破它。现场观众用150个水球打破了这个灯笼,水球5分钟就丢光了,也洗掉了我身上的青花瓷图案和颜料。

谢蓉在身上画竹子的一部分

谢蓉2012年行为艺术作品《做花瓶的内在》,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物体

其中有一个水球观众丢的时候很用力,打到了我的眼睛上,很痛,黑眼圈像熊猫一样两个星期才好。这是一种暴力,是对我小时候受到的冷暴力感觉的回溯,母亲很要面子,不让我讲他们离婚的事情,是对我思想上的禁锢。当时一个编辑写展评时提到,写道很反感这种暴力,而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成为了施暴的一方。她觉得艺术家以脆弱弱小的形象出场,利用自己的脆弱,让观众反而变的脆弱,艺术家控制了观众的情绪。

观众将水球丢向艺术家,水球打破宣纸,洗掉艺术家身上的颜料

4、你刚刚提到有一个水球打到眼睛,是不是意味着行为艺术表演进行中有很多突发和随机因素?

是的,这次《吾父吾子》的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也出现了突发状况。在父亲去世后,我很想把之前没被允许点燃的灯笼烧掉。本来在前一天实验的时候火烧的很美,灰烬飘起来,又缓缓下落,那时候应该就是我这次行为艺术的结束。而在第二天正式表演的时候,我发现浆糊完全阻止了我去燃烧这个灯笼,以前我在英国做表演时用的都是很助燃的pvc粘合剂。

火焰收拢后,留下疤痕和空洞

当时所有人都看到了,有的人给我踢打火机,很多听过我表演想法的人好奇我要怎样继续下一步,而大多数观众并不知道这气势不是我原来的想法。我发现我还挺喜欢这样的燃烧方式,火焰烧起来,很快火苗又熄灭,又是张扬的又是含蓄的。策展人JonasStampe说道,这就是人的悲伤,你想让他一场大火就随风飘逝,但却又总是挥之不去。这就是人最真实的情感和人生。

后来我和一位瑞典艺术家沟通的时候,他觉得行为艺术最打动人的就是,在表演进行中,观众在思考时,艺术家也在思考着行为表演的走向。这也是行为艺术区别于按部就班的舞台剧之处,是现场的一个真实的处境,而不是照着剧本按部就班的。当我想燃烧这个灯笼的时候又烧不燃的时候,在这一个时间段里,大家都产生了很多的想法,把所有舞台和表演的因素去除了。

5、你说到现在还没想好回到英国之后要怎么和母亲解释这件作品,是怕母亲没法接受裸体还是你在作品中说了很多个人家庭的伤疤?

我觉得对于行为艺术家来说,身体不再是裸体,而是一个艺术的载体。其实这更关乎我母亲的面子。我母亲是一位军人,父亲是一个小混混,是一个江湖中的浪荡子,她想要用她的爱情去拯救一个堕落的灵魂。当时母亲家里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和家里吵架后母亲冲出家门,遭遇车祸造成子宫移位,后腰留下了疤痕。我在《做花瓶的内在》中设置了一个放着水球的水渠,形状是中国地图,和政治完全没有关系,正是我母亲后腰上的疤痕的形状。

中国地图形的水渠,是母亲的疤痕

行为艺术表演结束后

我当时做的那个行为作品不仅是在表现自己的伤痛,也在展现母亲的伤痛。当我告诉母亲这一件行为作品后她非常生气,说“我离婚三十年,连我最好的朋友都没有告诉,我不想让别人看我的笑话,因为中国人相信家丑不可外扬,而你做成了作品,全世界都知道我和你爸爸的事,全世界都知道你的成长经历。”

但我觉得其实正如欣然在《中国好女人》这本小说中写道的,“中国的习俗是要面子,但忘却的是面子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伤害到了自己的心,也是伤害了自己的面子。”

6、你在《吾父吾子》中用了一种很平静的语调去叙述故事,语言、叙事的力量对于你行为艺术意味着什么?

我的导师Nigel Rolfe 和我说,你在最有力量的时候是你沉默的时候,你需要学会控制你自己的声音。在做行为的时候我现在都在提醒自己要娓娓道来。教授还和我说要去除个人的感情色彩,因为故事已经非常的个人了,没有必要再去煽情,煽情会显得很矫揉造作。很平和的讲出来,那么它就是一个故事,情感是别人要去体会的,而不是你去强调的。

7、为什么要坚持去做行为艺术?

拿我2013年根据行为作品所拍摄的影片来说吧。当时我讲述了父亲的经历,他的人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下海经商的经历。他积累了很多财富,但因为酗酒出了车祸撞死了很多无辜的人,然后他被判牢狱监禁,倾家荡产去赎回他的自由,在出狱后人生越来越走下坡路。他的人生代表了很多悲剧色彩的人们。我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来信,和我倾诉他们很隐私的个人色彩的悲剧故事。我找到了媒介能让我表达自己,把个人的故事放在大时代中,引起人们的共鸣。

做行为艺术家是很幸运的,能用作品来记录自己身体的变化,记录自己的一生。《做花瓶的内在》那件行为作品表演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年轻的身体,那时候我在讲述女儿和父亲的关系,形象很符合一个很小的女孩的形象。这次《吾父吾子》我已经是一个生过孩子的母亲,我的形象即是一个女儿也是一个母亲。我想我老了之后也要做一个对应的行为作品,在全身都是皱纹,一个陶瓷到最后经过时光后裂开的感觉。

 

在柏林做行为艺术的时候我遇到了Linda Mary Montano,她每隔三年做同一件事情的作品,75岁的时候,躺在哥德堡的大街上,每一秒发出一声很微弱的“哔”声,代表心跳的声音,整整一个小时,最后一个女人拿着喇叭冲她喊“Linda,起床了,再睡就死了。”她还每天都会录自己说:“我在死亡,我要死了,我每天都在死去中。”她说要做到自己最终死亡的那天。

坚持行为艺术不仅仅是自身情感和思想的需求。行为艺术很有包容性,我之前学过的所有技术都能放在行为艺术中。行为艺术不是你在墙上看到一幅画,我就是这件艺术品,我活生生的站在你的面前,能重新强调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本质的关系。Nigel Rolfe曾说过:“做行为艺术是一种责任,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战争依然存在。如果能用我们个体的声音和行为,去感染一小部分人,表达出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那么行为艺术就是有意义的。”(文/孟媛)

其它作品:

《摸福》

在谢蓉怀孕六个月时邀请观众上前摸她的孕肚。人生被分享,感受会被分享。

《钢球铁蛋》

她像一个钢铁斗士,身着盔甲,身挂铁球,每当人们摇响铃铛的时候,她就会打开头盔,讲一个故事。

《三大炮》

以四川传统小吃为灵感。西方文化是芝麻、糯米团是她自己、黄豆粉代表中国传统。观众可以为她加上不同佐料。

《五行》

用中国的酱油、番茄酱、芥末等五个佐料,用手指捂在脸上,每次放了佐料,走在公众中。佐料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身份,象征文化融合。

《母》

“我在脸上写下文字,当时宝宝才两个多月,要哺乳,宝宝不在身边每天要挤奶,我在哥德堡五天,存了五天的奶,放在气球里,这边是大儿子的重量3.25公斤,这边是二儿子的重量3.17公斤,儿子出生的挂牌。”

《妇》

“我的作品很强调身份,性别身份是女人,社会身份是母亲。”

《一朵小红花》

在先生拍完广告后,她用大牌口红涂满全身。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