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外人道也”艺术展 CBD核心区的“桃花源”

时间: 2016-10-21 10:17:07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位于环球金融中心中庭的表演“忘路之远近”现场

灯火辉煌的写字楼大堂、熙熙攘攘的白领金领正奔向各自的家。一阵不同寻常的铃铛声,让匆忙的人群纷纷停下了脚步,驻足观看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空气中逐渐弥漫开草药的熏香气,身着黑色古装的演员身背桃花缓步移动,按着大声诵读的药方逐一抓取、煎煮、向浴缸倒汤,身着西装革履的男演员在浴缸中浸洗时逐渐脱去华服,最终找到了内心的桃花源。这是实验艺术展“不足为外人道也”开幕式现场的一场集体表演。

展览开幕式现场

2016年10月20日,“不足为外人道也”艺术展在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环球金融中心的金杜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也是金杜艺术中心的开幕首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家邱志杰与声音艺术家张梓倩联合策划,两位艺术家携手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共同呈现一场从“桃花源”而来的展览。

“不足为外人道也”艺术展的灵感来自于2016年6月本次参展艺术家们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劳申伯格在中国”展览上的同题表演。邱志杰带领当时的研究生一年级的青年艺术家们以那场表演的符号、道具等各种元素为媒介,展开思索与再创作,最终呈现出本次展览的全部作品。

“不足为外人道也”本是《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叮嘱误入的渔人的话语,带有古人自谦式的口吻,实则是一种温柔的警告,希望渔人不要把世外桃源的存在泄漏给外界。而本次展览的主题“不足为外人道也”在借用桃花源的各种元素之外,更是对以集体记忆和经验为基础的历史的虚无感,意味着怀疑与思忖,同时也意味着这些思索只能是私人性的,无法进入公共领域的。展览以《桃花源记》作为原始灵感的来源,回溯了85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思想潮流,最终回到一种个人化的艺术立场。艺术家邱志杰、声音艺术家张梓倩和年轻艺术家们的32件作品,以画作,雕塑,装置以及影像等方式呈现各自内心的桃花源,也将观者带进了个人内心中的桃花源。

邱志杰作品《太守》

邱志杰的作品《太守》沿用了尤伦斯演出的太守木偶道具,木偶的双手各持有一串钥匙和锁头。太守这个角色在尤伦斯的“不足为外人道也”演出中有过出场,在对渔人的审问中,通过渔人的描述太守逐渐确信了“桃花源”的存在,却又不希望这个影响“社会安定”的地方被发现,最终对渔人进行了洗脑式的劝服。这件作品延续了太守的形象设置,作为秘密守护者的太守用手中的钥匙与锁头,象征着对于“桃花源”这个神秘之境的封锁。

邱志杰作品《桃源图》

邱志杰在创作中一直强调地图在创作中线索性的延续,《桃源图》展示了一张拓印各种关键词而成的桃花源地图,通过对“瓦尔登湖”、“理想国”、“志同道合”等等词语的描绘,引起每个观者内心对于桃花源概念的追寻,每个人或许都可以沿着这些词汇在图中寻找到自己的那片“桃花源”。

王沂作品《独轮车》

王沂的作品《独轮车》,展示了一个由各种鲜明符号堆积而成的独轮车。木质的车上插满了画有历史年号标牌的拨浪鼓。年号标牌源自在尤伦斯演出的第三幕“渔人手持年号标牌进入桃花源”的一幕,而拨浪鼓面以及立于小车上的帆面则是艺术家从真正的人体上拓片而来。艺术家希望通过真实的身体与历史年号的结合,探讨并回应当下与历史间的一种内在联系。

张永基作品《临时关系》

张永基的作品《临时关系》,用皮筋将树枝的每一个节点相互连接,并将节点间的距离通过标签标注于其间,皮筋拉扯间的关系与桃花源记中人物的关系有所对应,每根皮筋之间的距离又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临时状态随着被人为地改变,其他的距离也会产生变化,这种件作品暗含了对社会人与人关系的隐喻。

陈传龙作品《误入桃花镇》

唐征维作品《不足为外人道也》

张怀儒作品《源》

赖欣妤作品《一花一世界》

张文智作品《邓林》

表演“忘路之远近”现场

本次展览的吸引最多关注的便是在环球金融中心中庭进行的大型集体表演。表演结合听觉、视觉与嗅觉符号,以《桃花源记》中“忘路之远近”为题,以中药作为线索,描述了一个身处职场的男子,在众童子煎制的“救世救市救命救魂仁义汤”的浸润下,荡涤污秽浑浊,褪去象征万疾之源的外衣躯壳,从而寻找到“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桃花源”的经过。演出中出现的声音全部由中药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普通工具发出,黄豆、竹冕、铜铃不时发出独特地音色,伴随声音的波动与香气的弥散,将现场水泄不通的围观者带入走向桃花源的神秘之境。

表演“忘路之远近”现场

表演“忘路之远近”现场

“这样一场举办于CBD核心区的展览对于仍处于艰苦探索阶段的青年艺术家来说意义重大。纵然有很多艺术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而功成名就,但还有许多正在激烈探求前路的年轻人需要被带到世人面前,本次展览可谓正当其时。同时这个展览的举办也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写照”邱志杰在展览开幕式上说道。在创作或教学中,他总在有意或无意间着重体现历史的重要性,正如他在采访中说的:“从事实验艺术这种探索性的、创新性的艺术,更加要注意历史在其中所占的分量。”

在今天,实验艺术不仅仅代表特定的创作媒介或形式,“实验”一词象征着某种未来——那些打破既有的具有探索性的艺术创作或许才是实验。围观的观众间也会不时传来“看不懂”“这是什么”之类的话语,但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思想不断地冲击与交流,中国的观众不会再像1985年观看民族文化宫劳申伯格的演出那样两目茫然,实验艺术正以日新月异的形式与手段正不断叩响着社会接受度的大门,同时像今天这样的由教师牵头形成的发散性的展览也在不断推动和改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

表演“忘路之远近”所用道具

邱志杰及青年艺术家在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将展出至2016年12月8日,希望一览中国实验艺术发展前沿作品的观众可以在周一至周五前往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东楼2层金杜艺术中心进行观展。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