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艺术中心71件大师真迹现身上海展览中心

时间: 2016-10-12 17:57:52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展览海报展示墙

2016年10月11日下午,由上汽大众PHIDEON辉昂辉煌呈献的“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暨开幕仪式。来自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71件现代艺术大师真迹,即日起至2017年1月1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展出。“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也是继2014年莫奈画展、2015年毕加索艺术大展之后,上海又一次举办的重量级国外艺术大展。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赛尔日•拉维尼(Serge Lasvignes)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致辞

主办方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先生致欢迎辞

法国驻沪总领事柯瑞宇(Axel Cruau)先生在开幕式致辞

嘉宾举杯庆祝展览开幕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嘉宾有主办方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先生、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赛尔日•拉维尼(Serge Lasvignes)先生、法国驻沪总领事柯瑞宇(Axel Cruau)先生、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参赞罗文哲(Robert Lacombe)先生、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费保罗(Paul Frèches)先生、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的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馆长罗朗•乐朋(Laurent Le Bon)先生、蓬皮杜艺术中心国际关系主任米沙尔•希施柯先生、上海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上汽大众汽车相关负责人等多嘉宾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与开幕仪式。在新闻发布会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罗朗•乐朋先生较为详细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策展情况,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赛尔日•拉维尼先生则透露蓬皮杜艺术中心未来会与上海市有更多文化合作的可能。

展览现场

作品:大师名作真迹云集

中国近年来有很多西方大师展,但很多名不副实,真迹很少,但本次蓬皮杜展的作品带来了涉及72位艺术家的71件货真价实的真迹原作!展览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应该创造了中国近年来引进的大师展之最!本次展览涵盖了二十世纪法国艺术史上几乎所有最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是一部以法国视角下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史。每一个年份所选取的艺术家及作品都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当时艺术发展的轨迹,策展人眼光的精准令人称赞。如布朗库西的《纳西索斯之泉》、杜尚的《自行车轮》、夏加尔的《双重肖像和一杯葡萄酒》、曼•雷的《杜尚的剃发》、柯布西耶的《静物画》、康定斯基的《光》、布列松的《圣拉扎尔车站背后》、毕加索的《缪斯》、马蒂斯《黄与蓝的室内》、贾科梅蒂《威尼斯女人V》、赵无极的《04.05.64》以及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研究模型》等。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年代汇聚到巴黎,在这里度过了他们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也共同奠定了巴黎作为世界艺术之都的重要地位。除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大师之外,也有很多中国观众不太熟悉的艺术大师,比如罗伯特•德劳内、萨贺芬•路易斯、帕布罗•加加罗、雨克罗斯、皮亚诺&罗杰斯等等。有些甚至是学过美术史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也不熟悉的,这无疑给中国观众更为深入的认识欣赏西方现代艺术提供了可能。另外可能是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接受程度,本次展览以架上绘画为主,摄影、装置影像为辅,架上作品也可在空间布局上更加集中流畅。

策展人罗朗•乐朋(Laurent Le Bon)先生为观众讲解大师作品

策展:一年,一位艺术家,一件作品

由罗朗•乐朋(Laurent Le Bon)先生及克莱尔•卡尼尔(Claire Garnier)女士担任了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展览的整体构思以一种管中窥豹的方式呈现这法国乃至西方71年的浩瀚文化发展史,即以“一年,一位艺术家,一件作品”的策展思路,以1906年到1977年的时间跨度,每年从馆藏中挑选一位艺术家在法国创作的作品。其中,1906年是重要的艺术流派“野兽派”的诞生之年,同时也标志着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作品的开端,而1977年为蓬皮杜艺术中心正式落成并对公众开放之年。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赛尔日•拉维尼介绍道。这次的71件作品可以勾勒出全球百年现代艺术的发展概貌,是一场教科书级的世界现代艺术大展。这样的策展方式也给观众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一个简洁清晰的法国甚至西方现当代史的发展图谱。

展览现场

本次策展还有一个亮点,在71年的作品中唯独缺失了1945年。策展人在这处留白中为观众们带来了由卢伊吉(Louiguy)作曲、法国香颂天后艾迪特•皮雅芙(É dith Piaf)演唱的《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这首歌已经成为法国的一个象征,象征着她是一片充满自由、希望和爱的国度——策展人以这种极为特殊而深情的方式来纪念二战的结束,法国人对历史深情浪漫的纪念方式令人回味深思。

重点作品介绍

《双重肖像和一杯葡萄酒》,1917—1918,夏加尔,布面油画

这幅夏加尔的作品《双重肖像和一杯葡萄酒》可以说此次展览中最能代表法国文化自由浪漫和爱的杰作!在画里,夏加尔坐在身着婚纱的贝拉肩上,高举葡萄酒杯,仿佛正要敬向他的妻子和美好生活。上方那个紫色的小天使,就像是他们一年前刚出生的女儿艾达。

俄国犹太裔艺术家夏加尔在巴黎期间受到立体主义和野兽派色彩的影响,在这幅作品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大面积鲜艳明丽的色彩对比和色彩的转折衔接的精微之处令人印象深刻。难怪毕加索评价夏加尔是自马蒂斯之后最懂得色彩的大师。

罗伯特•德劳内 1926年 布面油画 埃菲尔铁塔

这幅《埃菲尔铁塔》也是法国文化的标志性作品。1910年,德劳内开始创作埃菲尔铁塔系列,并一直延续到1926年。在《埃菲尔铁塔》中,德劳内采用了仰视的视角,突出了埃菲尔铁塔之高之大。铁塔的顶端依稀可见,像是淹没在无尽的天边。他所使用的色彩和色调为作品带来丰富的韵律感。罗伯特•德劳内早期受后印象主义影响,他将支离破碎的立体派形式与多变的色彩对立相结合,后期专注于抽象色彩的创作。

《缪斯》,1935,毕加索,铅笔、印刷字母及布面油画

毕加索是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西方现代艺术家。这幅《缪斯》属于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典型风格。这幅作品是玛丽刚怀孕时毕加索为其所作。画中描画了两个女人,一个女人在睡觉,头和胳膊靠在桌上,另一个则对着镜子在画画,整个画面呈现出安宁美好的气息。《缪斯》已经在全球多场著名展览中展出。

《黄与蓝的室内》,1946,马蒂斯,布面油画

《黄与蓝的室内》属于马蒂斯持续创作了三十多年的“室内”系列。正如标题所示,马蒂斯用蓝、黄两种颜色来组成色块,偶尔有几笔绿色点缀在柠檬叶、西瓜和画布上端的植物上。这种非传统的视角在马蒂斯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这让他能自由运用各种形式、形状、图案和大片色块。在几乎令人觉得压抑的黄色背景中,黑色线条有力地勾勒出各种元素,形成透视效果,显示出艺术家对空间概念独特、全面的思考。

萨贺芬•路易斯 约1929年 布面油画 《天堂之树》

萨贺芬•路易斯是一位充满传奇的法国女画家。她自幼喜欢画画,但出身低微,被德国艺术收藏家威尔罕姆·乌迪挖掘出她的艺术天赋。萨贺芬独创了一个由奇异的叶子眼睛组成的斑斓的艺术世界,但由于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萨贺芬最后孤独的死在精神病院。她的故事原型被搬上了由马丹·普罗沃导电影,尤兰达·莫罗、乌尔里奇·图克尔主演的法国传记剧情片,她的作品从而受到了世界各地更多观众的喜爱。

赵无极,布面油画,1964,《04.05.64》

赵无极无疑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华裔抽象艺术家。赵无极偏爱法国现代画家保罗•塞尚、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等,但也深受东方艺术文化的影响。《04.05.64》这样的作品是用一条自由的透景线来绘制无中心、无界限的作品,突出了画家想要在画布上捕捉某种无形事物的想法。大胆地使用黑色来强调空间和虚无的概念,这也是他的作品中经常重复的主题;之所以取名为“04.05.64”,是因为从1954年左右起,赵无极便大多以完成日期为画作命名。

腾田嗣治-1928-布面水粉油画-自画像

自画像里呈现猫乖张的形象是腾田嗣治标志性的元素。日本的现当代艺术一般是被中国观众所陌生的,但腾田嗣治是一位深受法国人喜爱的日本裔艺术家,也是20世纪曾被日本艺术史所忽略的大师。他将纤细的东方式线描和滑润的平面性与油画的写实性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由此展现出画面丰富的表现性。

雨克罗斯 胶合板油画《墓地六号》

这幅雨克罗斯的《墓地六号》最初会让人以为是一幅巨大的摄影作品,但它确实是一张油画作品。画面场景气氛庄严阴郁,绘制手法如油漆般细腻平滑。雨克罗斯是法国超写实画家,擅长绘制精微细密的写实肖像和油画,从1971年开始墓地系列的创作。

杜尚,现成艺术,1913—1964,《自行车轮》

这幅《自行车轮》作品创作于1913年,杜尚将一件普通的自行车轮稍作改动,颠倒过来,放置在一件厨房高凳上,便取名为“自行车轮”。1915年,杜尚将这类日常用品“充当”的艺术作品归为“现成艺术”。从展场现场看,这件作品非常精致。提到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就离不开杜尚,杜尚在是改写了西方现代史的人物,他首创了现成品成为艺术品的先河,为后世的观念艺术和抽象艺术打开了无尽的源泉。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研究模型》,1971—1977,皮亚诺&罗杰斯,塑料、金属和木

蓬皮杜艺术中心建筑本身就是一座伟大的现代建筑杰作。也是巴黎最著名的文化地标性代表作之一。1971年,蓬皮杜中心向全国公开征集建筑的设计方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和另一位意大利建筑家吉安方克•法兰锲尼(Gianfranco Franchini)一起投稿。尽管那时他们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却最终脱颖而出从模型上来看,蓬皮杜中心的核心是将建筑的“内部”变成外部,展现了一个颇为现代、错综复杂的开放结构。为了强调趣味性,他们根据功能的不同将裸露在外的管道漆成了不同的颜色,后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面向所有人的地标性文化广场。

艾维顿,摄影,1958,《加布里埃•香奈儿,服装师,巴黎,1958年3月6日》

本次展览不仅是绘画艺术的盛宴,很多摄影作品也是亮点纷呈。这幅拍摄香奈儿的摄影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这幅作品中,75岁的“时尚女皇”可可•香奈儿霸气的抬头望着天,脖子向外探出,露出了她深深的皱纹和已露老态的皮肤,呈现出一种优雅和衰老并置的强烈对比。在艾维顿作品中系列名人作品中总可以看到那些名人真实、自然的另一面。

布列松,摄影,1932,《圣拉扎尔车站背后》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中国可谓如雷贯耳。布列松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街头纪实摄影之父;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玛格南图片社创始者之一;他的作品和“决定性瞬间”摄影理论影响了无数后继的摄影人。1929年,哈里•克罗斯比送给了他人生的第一只相机,《圣拉扎尔车站背后》便是用这部莱卡相机所拍摄。布列松对作品出色的构图在这个作品里也可见一斑。这种带有戏剧性的黑白摄影,正是布列松作品的特点,典型的法国派。

贾科梅蒂,青铜,1956,《威尼斯女人V》

贾科梅蒂可谓最有影响力的现代雕塑家。二战之后,贾科梅蒂创作出了那些纤细、拉长、表皮犹如腐蚀后的坑坑洼洼的雕塑,正是这些雕塑的风格奠定了贾科梅蒂在艺术史上的成就。《威尼斯女人V》的结构乍看起来十分脆弱,雕塑的身体不成比例地伸展,女人的头部和腰部非常纤细,但当女人的脚牢牢地依托在稳重的青铜底座上时,却给人以充满力量感的总体印象。

帕布罗·加加罗 雕塑 1933-1936年 《先知》

这件表现圣经传统的《先知》是帕布罗·加加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雕塑体量很大,整体形象充满力量,金属实体的坚实沉重与具有穿透感的多层空间相互呼应。帕布罗·加加罗是西班牙雕塑家和画家。他有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风格:经典,与前卫风格的空间和形式,新材料的解构。他创作了基于金属平板的雕塑风格,他最成熟的作品是基于的立体派雕塑概念。

考尔德,金属板、涂色金属棒和电线,1939,《四片叶子和三片花瓣》

亚历山大•考尔德,美国著名的雕塑家、艺术家,现代“动态雕塑”之父(一种保持着微妙平衡的雕塑,会随着气流或是人为的触碰而展现不同的形态)。《四片叶子和三片花瓣》是一件动静结合的雕塑作品,为了布朗克斯动物园内由德国建筑师奥斯卡•尼奇克设计的非洲展区而创作的。作品的形态和轻灵的材质让人联想到树上随风摆动的树叶和花瓣,抽象的机械美感中体现了自然的诗意。

布展:蓝、绿、黄、红凸显蓬皮杜艺术中心主色调

IDEAA3事务所建筑师马尔戈•雷尼修(Margo Renisio)担任了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本次展览的布展别具特色,走入展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彩色碑林群,蓝、绿、黄、红四色正是蓬皮杜中心的建筑外立面上不同管道的颜色,使展览的整体气氛披上了浓郁的蓬皮杜文化特色。展览中的每件作品都设计了独立的展墙,正面悬挂艺术作品,背面是一段艺术家简短的艺术宣言。每件展墙都是按照1906年到1977年的时间线索依次排列,观众从第一件作品杜飞1906年的 《挂着旗子的街道》作品开始沿着“时间隧道”慢慢欣赏各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这样的展览方式既可以让观众们享有对每件作品单独思考的机会,又能借助整个全视角透视空间获得一次难得的全景化赏欣体验。

展览现场

其他活动

在整个展览期间,主办方会提供多种导览方式以及多项公共教育与活动,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出的作品。在自助式的语音导览中,除了向成年人提供的中英文语音导览,主办方还为儿童观众专设了特别的导览系统和导览手册。同时,本次展览中也将提供人工导览服务。在此基础上,主办方还将推出一系列艺术讲座、跨界对话以及艺术课程。除了由策展人罗朗•乐朋主讲的策展讲演之外,现代舞蹈家金星、艺术家马良、“上下”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蒋琼耳、700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浙江大学教授沈语冰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博士、当代多媒体视觉艺术家李竞菲、策展人贾布,以及策展人沈奇岚博士等人,将从艺术、影视、摄影、文学、文化、娱乐、生活等不同角度,与观众们一起走进现代艺术。本次展览旁边有专门一间开设的艺术衍生品商店,各种艺术作品衍生的生活用品及书籍琳琅满目,可供不同观众选择。

艺术品衍生店

艺术品衍生店

“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的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1月15日结束。

开幕式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不仅是上海文化艺术界的盛事,也吸引了上海广大的市民,从耋耄老人到青年白领、学龄前的儿童都兴致勃勃的来到上海艺术展览中心观摩艺术珍品,上海人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可见一斑。

众嘉宾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吸引了众多媒体竞相报道

开幕式上的法国嘉宾

展览现场

杜布菲作品前的观众

观众拍摄作品细节

国外观众

上海抽象艺术家丁乙也来到展览现场观看(左:丁乙)

媒体记者正在拍摄贝尔纳•布菲的作品《室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