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前门东区分会场:旧城区焕发新活力

时间: 2016-09-28 00:13:43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草厂胡同四条

9月27日下午,位于北京前门东区的草厂胡同今日拉开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前门东区分会场活动的序幕。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和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主题为“真实存在——BIAD@北京城”的活动在草厂胡同四条、五条举行。走进草厂四条胡同,原本破败陈旧的老城胡同变得干净简洁,昔日的老北京胡同风貌平添了一些现代气息。

配套展览在带有红色箭头标识的大门内

顺着草厂胡同四条、五条向里走,你会发现很多老房子的大门旁贴有一张红色的箭头标识,走进去,便是此次活动的几个配套展览,这些展览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市旧城保护与发展的一些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地致辞

活动开幕现场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地这样形容自己对北京老城胡同的感受:“提起老北京的胡同,绝不是简简单单一个线性的交通空间,她是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她是文化繁荣的历史记忆,她是生活在北京旧城的人们魂牵梦绕的所在,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阡陌小巷之中。”基于此,立足于旧城改造和保护发展,提升老城区居民的生活和居住品质便成为其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希望北京的胡同未来成为北京传承文化、承载乡愁的魅力之所。”

开幕式现场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致辞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致辞

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节严致辞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马良伟致辞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玮宣布前门东区分会场活动正式开幕

设计旧图纸及历史实物,回溯北京旧城的些许过往

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说,北京是“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然而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这座独具魅力的东方古都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了规划师、建筑师、决策者以及所有人的预期,并几度面临着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成为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此次活动着重展出了BIAD保存至今的设计旧图纸及历史实物,回溯北京旧城的些许过往, 在全力保存旧城历史遗存和原貌的基础上,BIAD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探索了一种旧城更新的文化范例。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由建筑设计延伸,改造实践让旧城区焕发新活力

据主办方介绍,东城区作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17片历史文化街区,占全市历史文化街区总数的39.5%,占旧城内的51.5%,东城区的旧城保护与发展是北京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时间轴:BIAD @北京城”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分三个单元对建国以来BIAD在北京城市建设中所做的建筑设计工作成果进行了梳理:“1949-1978年,共和国首都建筑形象;1979-1999年,改革开放都市营造;2000年至今,21世纪的创新探索”,从侧面展示了北京旧城的变迁、北京城市发展的脉络。

改造后的四合院内部

展览模型

“北京旧城复兴微展览” 对BIAD北京市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几年来在北京旧城做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展现,包括大栅栏、什刹海、白塔寺、前门等旧城地区在内的部分设计实践成果,通过高质量的设计作为城市复兴的先导,形成一个良好设计的物质环境,最终建立了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与包容的社会环境。

展览现场

“胡同新语艺术展”关注生长在胡同里的原住民,关注北京旧城的发展模式。展览在草厂四条、五条共23间旧院落中展出,由BIAD通过建筑语言对其改造和设计,使用“人、物、事件、 装置”,将“历史”、“现在”、“未来”贯穿其中,让公众在欣赏建筑的过程中互动讨论了解建筑文化,引发对胡同的新VS旧共生的思考。

论坛现场:各家发言阐述 “文化整体保护”理念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地在论坛现场分享了BIAD对北京前门东区胡同保护与改造的案例及对胡同未来的使用功能的理解。在对前门东区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后,BIAD探索并提出“新杂院”概念,寻找在老胡同中融入新生活的可能性,对26个院落进行了建筑空间与市政设施的改造。新杂院是在传统四合院民宅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单元式住宅的空间组合逻辑,将原本通过院落空间串联的不同功能房间的“合院式居住模式”,通过整合设计,转变为室内空间联系不同功能房间的“单元式居住模式”的一种尝试。从而形成一种将多个居住单元并置于一个合院内,共享院落出入口及剩余院落空间的新的居住形态。

美术理论家潘公凯在论坛上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在论坛现场发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中汇国际设计院院长吴晨在论坛现场发言

现场嘉宾提问

最后,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玮围绕旧城保护的新模式回答在场嘉宾提问

美术理论家潘公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吴晨、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玮也分别围绕“新旧共生的实践”、“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求同与存异”、“大栅栏”、“历史街区更新”等议题展开探讨。

胡同居民观看展览展出的改造前的老胡同和四合院照片

记者参观了胡同内几间由老旧四合院改造后的新四合院,传统老四合院尺度小,新改造后的四合院在拆改和加建四合院的同时保持了原本的风貌,使得每个住户都能分享内院空间、获得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体验到传统合院的静谧安逸,重新获得生活的乐趣和尊严。

胡同内改造后的四合院

胡同内改造后的四合院内部

为保证内院转角处为同一户使用,避免视线干扰,面向内院的立面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围合,使住户在都市生活中能够充分接触珍贵的自然空间。

胡同内改造后的四合院内部

胡同内改造后的四合院内部

胡同的基础设施改造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并重建管网设施,整修院落绿化景观,提升了居住品质。结合海绵城市的先进理念,实现了雨水的自然滞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新改造后的空间令胡同里的“街坊四邻”获得了心理层面的温馨感,找寻到“老北京”的记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