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落幕 聚焦"批评生态"

时间: 2015-08-24 14:47:58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与会人员合影

2015年8月23日,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山西太原晋祠宾馆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组委会、北京中艺美术馆联合主办,主题为“批评的生态”。今年的轮值主席为王端廷,学术主持为彭锋,报名参加本届年会,亦即向《2015中国美术批评家年度批评文集》提交论文的学术委员58人,出席本次会议的共有:鲍栋、陈默、陈孝信、邓平祥、杜曦云、段君、付晓东、高岭、顾丞峰、管郁达、何桂彦、胡斌、冀少峰、贾方舟、李公明、李晓峰、刘淳、刘礼宾、鲁虹、马钦忠、彭德、彭锋、皮道坚、皮力、孙振华、陶咏白、滕宇宁、佟玉洁、王春辰、王端廷、王小箭、王中文、夏可君、杨卫、殷双喜、俞可、张光华、郑工、郑荔、郑娜,特邀嘉宾帅好、谢泳以及学术秘书葛秀支等41人(顺序按姓氏字母排列),实际出席本届年会的学术委员36人(鲍栋、彭德、陶咏白、夏可君等临时因故缺席)。

本届年会轮值主席王端廷(左)与学术主持彭锋(右)

经过一天半时间紧张而热烈的发言和讨论,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按照预定程序,完成了预定议程,取得了预期成果。在22号上午的会议中,何桂彦、王春辰、滕宇宁和彭锋四位学术委员受组委会委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特邀嘉宾帅好和谢泳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何桂彦在《2014—2015年度当代艺术创作状况》的报告中通过例证分析了影响本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四个因素,即:第一、双年展制度与策展制度的影响,第二、美术馆与美术馆制度对当下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第三、超级画廊、艺术博览会、拍卖会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第四、政府的态度、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外部的商业环境、知识背景、传播与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他还总结了2014—2015年度创作的几个特点,即:第一、“去政治化的艺术”主导了当代艺术界,第二、后社会主义经验、后文革经验、中国经验和传统文化成为重要的资源,第三、重返“民间”,或者民间的文化立场比较明显,第四、青年艺术展,各种青年艺术节、艺术奖异常活跃。

王春辰在《中国艺术批评》(2014.11—2015.5)的报告中全面搜集了半年时间内各种媒体发表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文章共140余篇,并对这些文章进行了二级分类,强调指出艺术批评对中国艺术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滕宇宁《2015年度当代艺术大事件》专题报告以“中国现代艺术档案”收集整理的资料信息为基础,着重介绍了八五美术运动三十年纪念活动和中国女性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会等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

彭锋在《艺术批评的三个问题》的报告中,参照不同西方学者的观点,分别对批评和批评家作了重新界定。他认为艺术批评就是关于艺术品的话语。艺术批评是建立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基础之上的关于艺术作品的话语实践,以增进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为目的。而批评家则有三种类型,即介乎艺术爱好者与哲学家之间的批评家、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和自我批评的批评家。他进而提出了批评的三个标准,即通过理想批评家的权威形成标准、通过标准形成共识以及通过程序形成共识。他最后强调指出艺术批评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第一、艺术批评首先必须是出自训练有素的批评家之手,而且是带有批评意图的写作的产物,第二、批评家必须熟悉批评的艺术家和艺术品,第三、批评家的批评必须通过同行的检验。

帅好以“批评与伦理”为题作了一个言辞犀利、内容丰富的精彩发言,他认为中国存在艺术界与艺术界分离的现象,他肯定自由主义、多元主义和普世主义的价值,强调自由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意义,指出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力。他还对朗朗的言论、白谦慎的傅山研究和高居翰的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批评朗朗是“技术上的高手、思想上的侏儒”。

谢泳的发言围绕“中国大学的两个传统”这一主题展开,他指出中国大学教育存在两个传统,即1949年以前的旧传统和1952年以后的新传统。他详细分析了两个传统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特点,指出1949年以前的中国高等教育模仿的是美国教育制度,1952年之后照搬的苏联模式。两者相比,前者缺点少、优点多;后者缺点多、优点少。他主张我们应该继承1949年以前的高等教育传统。

会议现场

22号下午,年会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人员分为三组分别就“批评的伦理”、“批评与体制”和“批评30年回顾”三个分主题进行讨论。

23号上午,三个小组的汇报人段君、王春辰和何桂彦分别对昨天下午的讨论情况和成果进行了汇报。

在第一小组关于“批评的论题”主题的讨论中出现下列观点:批评的伦理就是批评的道德行为,批评家应该坚守道德的底线,除了道德自律之外,还要设立规程。批评不能违背历史真相。文明史就是伦理史,批评伦理就是建立制约机制,包括义务与服从,应该用伦理的原则去创造更好的批评环境。在这样一个时代,做一个批评家就是做一个殉道者。批评应该是分析而不是定位评价。批评应该在清理史实的基础上,对艺术进行评价。要抛开成见分析艺术现象的前因后果,不能用派别代替对史实的分析。

批评家段君(左)与批评家高岭(右)

在第二小组关于“批评与体制”主题的讨论中产生了下列观点:批评和批评家应该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希望建立批评基金会扶持独立批评。目前从国际上看,批评呈衰落之势。中国当下的艺术批评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关于个人艺术家的批评比较多,而关于展览的批评比较欠缺。应该有对批评自身的批评。体制与江湖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体制内外的身份并不意味着批评立场独立性的有无。在批评泛化的时代,批评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社会需要的是有质量的批评。人们对批评的不满是对批评质量的不满,而是对批评本身的不满。批评应该是严谨的写作,公正性是批评的首要标准。

在第三小组关于“批评30年回顾”主题的讨论中,大家对30年来不同时期艺术批评的不同关注话题和不同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肯定了艺术批评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进步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批评与艺术是共生共振的,批评起到了公众启蒙的作用,批评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对于批评的危机,既要看到外部条件的变化,应该从批评以及批评家自身找原因。有人指出,批评正在失去现场感和针对性,近年来批评文本的产量越来越低。应该加强批评的学科化建设,注意方法论和知识的更新,加强跨学科的交流。

本届年会轮值主席王端廷在致闭幕辞时,对承办本届年会的武军先生及其中艺雅集(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致以衷心的感谢。此外,年会还进行了学术委员闭门会议,对于未来的发展做了具体讨论,第十届年会轮值主席将由本届年会学术副秘书长杨卫担任。

会议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