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首先,欢迎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石瑞仁,台北当代艺术馆副馆长林羽婕两位嘉宾来到本次沙龙现场。那么请两位先简单介绍一下台北当代艺术馆开展的艺术活动有哪些,台北当代艺术馆的办馆理念是什么。
石瑞仁:台北当代艺术馆这栋建筑物建于1921年,原为日治时期专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建成小学校”。1996年,台北市政府旧址被指定为市定古迹,并基于古迹再利用的政策方案,将原建物之正面厅舍修复整建为“台北当代艺术馆”专用。“台北当代艺术馆”与“建成国中”新校的结合,不仅创造了全世界罕见美术馆与学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也被视为是台北市孔庙到保安宫这一条历史文化轴线的延展,带动了大同区整体再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台北当代艺术馆不仅是一个艺术的展览场所,更是在艺术传播上对社会有很大的责任,台北当代艺术馆致力于推动台湾新时代艺术。作为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非常欢迎大家到我们台北当代艺术馆来参观。我们欢迎8岁到108岁的观众来到艺术馆,台北当代艺术馆会提供好的艺术作品给大家。
台北当代艺术馆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馆,我们在古建筑中做当代艺术,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结合点。台北当代艺术馆的周边就是台北的老社区,我们一直在尝试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让大家接受当代艺术、认识当代艺术,我们希望通过展览更合理的形式让大家走进艺术馆。另外,把艺术带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当代艺术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说到艺术馆的特点,台湾当代艺术馆是第一座古迹活化再利用为美术馆的成功案例,是台湾第一座以推广当代艺术为宗旨的美术馆,同时也是台湾唯一与校园共构的美术馆。台湾当代艺术馆以当代艺术活化历史建筑,以艺术融入小区生活,以艺术链接在地与国际为运营理念。
当代艺术馆的展览形式非常多样,比如我们会在学校做联展,参加联展的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广场的空间也会被我们利用做一些公共艺术,不是很大但在视觉会有惊喜;实验展场会产出一些实验艺术,会和户外的展场相结合;另外有地下实验创意秀场,观众在买东西的时候会看到艺术品;公共艺术区在早期环境不是很好,我们将艺术品带到这个空间后环境也相对变得有文化气息了;当代影像聚场,只要是创意的、自己做的我们都可以收集起来在墙上进行展览。
林羽婕:很多人在问台湾当代艺术馆怎样让青年艺术家和大众去做对接这个问题。两年前我们就开始有意的加强青年艺术家和大众的沟通,我们将台湾青年艺术家带到社区,和社区的居民一起做作品,让他们在社区居民的生活中找到的艺术的灵感、创作作品。微电影,摄影,音乐这些媒介通过青年艺术家带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样产生的作品一定会和大众产生联系。
石瑞仁:很多艺术家都有在美术馆做展览的经验,现在进入到社区对艺术家会是一个挑战。在青年艺术家与大众互动方面,我们有很多活动,比如在地扎根的社区连结MOCA Plaza广场文艺活动;打造青年创作者的艺术发表平台;展览有2008年“小碎花不”,2012年“心动”等活动项目,“心动”等针对数位艺术的展览活动等等。
林羽婕:我们在展览开幕前将艺术家的作品在公交候车厅进行展示,因为这些艺术的展示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些还没有开始的展览。还有对一些小学、中学的学生作品做联展,这样对青年艺术家、以及当代艺术都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我们认为最贴近的艺术才是当代艺术。
艺术中国:台北当代艺术馆会毗邻小学和中学,那么在和学校的合作上有什么特殊考虑吗?
石瑞仁:每个学校都会有台北艺术馆的驻校代表,他们都是些愿意推广当代艺术的人,他们和学生在一起,再将信息反馈给我们,这是我们融入到生活的一种艺术体现。另外,我们的展期都在2个月左右,有相对长的时间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交流。
林羽婕:我觉得东方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比较缺乏,我们将艺术欣赏变成很直接的事情,小朋友参与其中、亲身操作,所以当他看到艺术品时就可以很勇敢的表达。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增加欣赏、批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