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舞台

技术、想象力、价值观……“卡神”的奇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1-11 09:55:35 | 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 记者 郑照魁

革命三

价值观革命

美国导演开启了全球化视野,中国导演依然停留在“我们”本身。

《阿凡达》让人震撼于导演的想象力。但这部电影之所以被陆川称之为中国电影人的“完败”,其实最重要的一条,还在于该片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全球化背景下的理念。相比于这一点,中国导演的任何一部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都显得无比“小家子气”。

很多观众在看完《阿凡达》之后会惊喜地发现,与《2012》、《变形金刚》等电影类似,这部电影其实也有着为数众多的“中国元素”,但相比于后两者过分明显地将场景搬到中国,《阿凡达》所展现的“精神”则更为容易让中国人所接受,因为里面外星土著所持有的那种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可缺少的观念。甚至连男主角杰克通过灵魂转移把自己的意识过渡到外星土著生命上,这一点看起来也与中国封建迷信中的“鬼上身”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更有好事者探根究源,称这一做法完全来自于曾经在中国北方流传很广的萨满教。

只是,詹姆斯·卡梅隆却并不承认这一点。在他看来,与其说是特意讨好中国观众,倒不如说是他这次糅合了全世界诸多民族对待自然的态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大师就清晰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对于某个国家特有的文化,我从来不会排斥,但也不会刻意用在我的电影之中。诸如‘天人合一’这样的观点,也不光中国才有,全世界很多土著民族,其实都有着类似的想法。我只是把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给大家,至于这个故事中所传递的理念,就是个人理解的问题了。”

如今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电影行业中,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在反复地强调着“我们”的存在。但是,中国电影强调的“我们”,只是所谓的中国人。中国导演在借助电影这一工具,向全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发出属于中华民族的声音。而美国电影所强调的“我们”,却已经从单独的个体、单一的民族转变为包括全世界所有观众在内的“大家”。美国电影开始越来越多地搀杂进各种来自全世界的元素,让我们领略到美国的、欧洲的,还有原生态的,甚至包括中国的各种信息和观念。

   上一页   1   2   3   4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阿凡达》国内票价狂涨 超越大船指日可待
· 大雪难阻《阿凡达》热潮
· 50多部电影挤进93天档期 两天一部新片
· 安达卢西亚电影系列
· 塞万提斯学院——墨西哥电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