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声音

彭德:呼唤独立——致青年艺术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11-28 13:52:10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独立早已成了一个老掉牙的口头禅,它还需要呼唤吗?我认为非常需要。当代中国人似乎都在标榜我行我素,但谁能指认几个意识独立的人物?学校里有独立品格的学生吗?歌舞厅能看到独创的歌舞吗?中国体育界除了步人后尘之外,创建过别出心裁的项目吗?中国的书刊文章除了变相抄袭的文本,有多少独立的思考?我不能断然说没有几个,但谁又能断然说有很多?中国有太多的热衷于跟人起哄的国民,以致成了一个各种仿制品横行的国度。艺术本来是很个人化的事,但中国众多的艺术家,却老是跟风学舌,不是东方的奴隶就是西方的奴隶,试问画坛有多少称得上独特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我这样质问是希望涌现出一批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家,超越现成的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所谓超越,不是跳跃,更不是回避,而是在了解和扬弃之后有别于前人。因此,独立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独立同超越一样不能满足于表态。中国人习惯于把事情挂在嘴上,表态、举手、打钩,以为一表态,一举手,一打钩,猴子就能摇身变成高人。

中国学者对独立意识缺乏研究。从我第一次走进书店到而今我的工作间摆得像个书店,始终没有买到一本中国人论独立的书。按照我的认知印象,典型的有独立意识的人常常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他的骨子里会潜藏全面的优越感,诸如形体优越感、能力优越感、专业优越感、处世优越感、生存价值优越感等等。即便其貌不扬,他每天也都会对着镜子顾影自怜;他认为自已比别人强,至少不比历史上任何人物差,即使不断受挫也永不言败;他觉得自己正在从事的专业是一门崇高的事业;他俯看古今中外、惟我独尊、怀疑一切;他在从事他的事业时,即便穷困潦倒、备受歧视,仍然会认定它的价值至高无上。对于有独立品格的人,泛泛而谈的社会评价往往会很正面,很推崇,但在每一个具体的社区,他们的生存状况却是脆弱的,他们常常处在社会关系网的边缘地带,常常是不受欢迎的人,他周围的人在口头上都可能会加以排斥。

人类的奴才史持续了几千年,奴隶终其一生都是在为别人活着,为习惯势力活着。奴隶的最高理想是变成奴隶主,用他所反感的作风来奴役别人。这种浅显的荒唐,不是一篇文章能说清的议题,也不是中国的特产。有人说一些欧美中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赚钱而不断更换车型的一生,他们是为车子活着的人。这同一些原始部族的男男女女们蹦跳一辈子,围着一根粗糙的不断重新涂色的图腾柱活着相比,只有形式上的区别。世界是如此的平庸,有独立意识的人为了获得周遭人群的认可,往往不得不用含蓄的方式把自己伪装起来,但只要他独立和执着,伪装也就很容易被识破。在中国,只有既确立尊重独立而蔑视从众的社会舆论,又营造有独立品格和独立能力的人们的生存空间和表彰机制,中国人发酵了几千年的奴性才能迅速消亡。

独立意识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当然需要追问和质疑。独立意识具有深层的片面性,它会形成离心作用,进而导致不对称的文化状态,等等。这一切,只能是等到独立思想发扬光大之后才需要探讨的课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