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下午,由北京艺加国际主办的“泉阳河 北水艺术展2023”活动在北京朝阳艺加国际艺术馆顺利启幕。本次活动学术主持陈永康先生在现场和艺术家北水展开了一场“走心”的对话。
展览现场(左:学术主持陈永康,右:艺术家北水)
陈永康:从你这一次创作的《泉阳河》系列作品中,我好像很少看到你对艺术形式的实验与探索,更多的是对自我情绪与生命感悟的朴素传达。
北水:家乡泉阳河的风景一直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一直不想轻易触碰。这次回来,忽然有了创作的冲动,可能是年龄大了,有了归根的心态。《泉阳河》更多的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没有去做艺术实践的动机。在北京工作室定是画不出这样的画的,在自己出生的地方画画,家乡的气息给了我自信和灵性。
北水作品《归鸟》 布面丙烯 61x46cm 2023
陈永康:家乡,风景——两个最核心的关键词。我们大多是对家乡触动最深的就是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因为我们在这里出生,生长。但我看你的《泉阳河》已经超出了“风景”的界限。“似景非景”,经突破了对“风景”的传统印象,却又是自然天成的色调。可谓是灵动之动,自性流淌。《泉阳河》系列看上去是一种“油与墨”交融的形态,也就是“东西二元”的融合。但在“似相非相”背景中,却又清晰的看到,有一只似乎带有某种象征性的“鸟”抢占了视觉的焦点?
北水:泉阳河工作室天窗夹层中死去小鸟不轻易间飞入我的画面,成为我抹不去的符号。干净整洁的街道,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庄稼,却难掩村庄垂垂老去的暮气。记忆中孩子们的欢笑声遥无声息,父亲的驼背和母亲的彳亍,使我油彩的诗意里躲藏着忧心重重。
北水作品《融化的向日葵》 布面丙烯 61x46cm 2023
陈永康:你的这批画,给予我截然不同的感受。以前更多的是惊艳,抑或震撼。但这次是温暖的感动!看得出来,这是一组“走心”的作品,不仅感动了我,也触动了现场的很多观众。是不是也触动了你自己。
北水:谢谢!如果把作品置于我所描绘的现实物像和我之间,无疑《泉阳河》系列更靠近我。我想从作品画面中挤出自己真实的灵魂和对家乡过往的记忆,那种既熟悉又陌生、既热爱又忧伤的情感。的确,是“深度走心”的一次创作。
展览现场
北水: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美术发展的各种思潮。现在已经进入“全球性”的时代,不会局限在“是东是西”的束缚。不排斥潮流,以宽容的态度去兼容。但也不会谄媚,更不会献媚。“表达形式”不是我们艺术家的终极追问;“表达什么”,才是我们必须深刻回答的课题。我们的内心,还有很多需要表达的内容,不过并没有既定的时间和场景,或许在某一个恰当的时空节点上,它会自然流露。
展览现场
最后,陈永康在现场对北水的《泉阳河》做了总结性分享:
“这批作品主要是讲述关于那只小鸟的故事……”北水的灵感和动机不是从观念主义出发,而是生活环境对他的触动。艺术家更加关注人类精神困境和情感世界。精神和情感构成了生命的内核,爱、生死、和谐、环保等都是人们每天需要面对的思考,由此决定人们后续的生命行为。生命主题,依然是北水心中最核心的艺术表达。“一只麻雀引起的思辨”,不仅是北水内心的柔软与悲悯,更是艺术家的敏感与敏锐。抽离“真相”的“风景”不仅是艺术主题的象征,也是艺术家情绪转换的能量场。《泉阳河》的表现形式从“构成画面”演化为“意象语言”的表述。北水以一种“无界写意”的姿态,坦然地和观众开启无界沟。
北水作品《夏夜》 布面丙烯 55x46cm 2023
陈永康:现在的“科技艺术”、数据库、AI等已经占据了流量,艺术领域的“电子风”、“超平面”成为新宠。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虚假繁荣”,潮流泡沫。浮躁年代,人们不甘于现状,又找不见未来的方向,必然会出现别出心裁的欺骗性实验。当然,践行精神是最可贵的,只是不要浮于表面形式的所谓创新,更应该关注内核。为什么还有很多艺术家还在坚持“过时”的绘画?因为有些东西不是“新技术”“新材料”能够替代或替换的。没有注入精神内核和真挚情感的创作,再炫酷的高科技表达,也只是“电子荒漠”。如果艺术创作失去对“人性的思考”,失去对社会观察与文明构建的责任,任何“电子屏幕”、“智能机械装置”都只是滑稽的“运动材料”,只是一种“被包装的肤浅”、一种眼花缭乱的哗众取宠的“高科技杂技表演”;即便贴上华丽的“潮流标签”,但空洞的观念主义无法拯救它肆意妄为的空虚与虚张声势的虚无。其实,绘画不是某个时代的特有产物,是人性的初始本能,也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与脉络。从甲骨文诞生前的涂鸦符号,到文字与岩画的演化与分离,直到人类登上月球的今天,绘画也不曾消失,今后也不会消亡。同时,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程,需要绘画艺术去“反馈”,去“照鉴”。绘画艺术,很多时候担当了人类发展的“镜子”,让人们能够审视自己。绘画的艺术性尽管已经被边缘变化,但绘画依然是我们人类文明与观念的主要表达。当下任何新新的艺术,也无法摆脱“绘画”的基因,雕塑的“皮肤”、装置的“肌理”、影像的“构成”,行为的“书写”,无一不是因为“绘”而“诞生”,因“画”而“完整”。绘画不只是学术的装饰,也不仅是哲学、美学、艺术的载体,更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场景和语言媒介。
北水作品《沐雨》 布面丙烯 55x46cm 2023
陈永康:“画面给人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有好多神来之笔,在自己出生的地方画画还真是不一样!”北水“无意”的创作,一方面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艺术生命的审视与反思。以前我们研究艺术如何表达,而今,我们必须回答:艺术,究竟在表达什么?这是艺术家深邃而复杂的思想。发现人类价值,构建新的文明,是艺术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新时代艺术家精神,是艺术家修为和本心的外现。北水的艺术态度是真诚的,几十年来坚持“独立思考”,不参与博弈,消除偏见与界限。“这样减少了很多干扰”,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专注于对艺术的感悟。在我们去实现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路上,不仅需要天马行空的实践型艺术家去创造各种可能性,也需要走心的、链接自我历史文明的、链接人类精神情感的、有温度的艺术家。
北水作品《落霞NO.2 》布面丙烯 61x46cm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