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刘郅祎:追忆留恋之“旋律”

刘郅祎:追忆留恋之“旋律”

时间: 2023-01-04 17:15:16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提起俄罗斯浪漫主义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乐迷往往首先想到他经典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芭蕾音乐,而他创作的小品也堪称曲曲经典。《回忆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Souvenir d'un lieu cher,op.42 Nr.1)是一部乐思精致,情感真挚的小品集,多以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呈现舞台,令人一听钟情,过耳难忘。

1878年5月,柴可夫斯基应邀前往乌克兰喀尔巴阡山脚下的布莱罗夫别墅休养。这里气候宜人,鸟语花香,心旷神怡之下,作曲家谱写了三首小提琴曲,分别命名《冥想曲》(Méditation)、《谐谑曲》(Scherzo)和《旋律》(Mélodie),并编纂成集,题名《回忆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

无论谁人心中都有一方留恋之地。2020年初,我远离祖国赴奥地利求学,思乡之念时常萦绕心头。恰在此时,我的教授俄裔小提琴大师Kandinskaja悉心指导我重新研习演奏了这部经典作品,特别是其中的一曲《旋律》,需将独到的演奏技法融入深刻的乐思,成了我的最爱。

这首小品为3/4拍,表情术语为“Moderato con moto”,(流动的中板)。即表明速度适中而不能过于拖沓,节奏应舒缓且具有流动性,如讲述故事娓娓道来。钢琴奏出第一小节的强拍后,小提琴缓缓进入主题;作为故事的开头,谱面要求“espressivo”,发音带有情绪而隐晦地拉开序幕。作品的动机为弱起的五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八和一个二分音符,这使得旋律分句极为明确,且留给听众足够的时间在一个又一个的长音中静下心来,彻底沉浸入音乐里。此动机在第一乐句中重复出现四次,每一次的音高都逐渐降低,直至止于四弦上的bB。自其第二次出现开始,每个动机里都含有一个临时升降音:如第四、第八小节的bC与第六小节的♮E。调外音的连续出现并未使听感十分舒适,逐渐纠结的情绪终于在第八小节得以解决,稍事歇息后再由一段快速的上行音阶推回原点,开始第二乐句的再现。相同的四小节旋律过后,调式暂时归于g和声小调,并同样用一串上行音阶抖落先前积攒的情绪,回到bE大调,引导出新的乐段。也有演奏家选择将这两串音阶以连顿弓的形式演奏,听来更加轻巧,仿佛一只天鹅正舒展脖颈、抖动它洁白的羽毛。

从第十九小节起,谱面上标示“grazioso scherzando”(优雅诙谐地),旋律卸下了沉重感,变得轻松了几分。对于这一乐段,我的教授曾说过:“柴可夫斯基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芭蕾舞剧,这里就像在跳芭蕾舞一样。”“四十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频繁出现使音符更加密集,连弓分弓多次交替,轻巧细密的节奏仿佛能看到芭蕾舞者那轻点地的足尖。此处对强弱的把控要极细致,二十至二十一小节中需要分别完成两次“枣核”,即先渐强后渐弱;“四十六”上行后马上接大切分,音程即刻降低八度,好似舞者一次腾空又回落的完整跳跃过程。随后,她在渐弱中伸展手臂,也为下一次跃起做好了准备。第二十二小节第三拍时旋律出现高点,乐音需在高音D上稍作停留,这正是表现舞者跳跃至最高点的滞空瞬间,随后再回归原速。再现后进入第二十六小节,第一二拍的音高在短暂迂回后进入下行。作曲家暂不选择在此刻将情绪推向最高点,而是带动听众“先抑后扬”,为之后真正的高潮保留并积蓄能量。对于演奏者来说,在如此富有韧性的音乐处理中,保持节奏稳定并正确分配弓段确是一大难点。

几经折返,第三十二小节终于成为走向全曲高潮的开端。同样的“四十六”加大切分,渐强力度随着每个小节逐步加大;三十五小节时节奏型再次发生变化,八分音符以分解纯八度的形式一高一低地上行,并为每一高音加上重音,配合钢琴左手强调,听觉上给予听众不断升高的音感及愈加浓郁的情绪递进。抵达高点后,小提琴立于小字三组D上延续打指,同时钢琴接替其成为主旋律,转向G大调重现主题动机。第三十七至四十一小节是全曲色彩最明亮的片段,抛去了先前所有的隐忍与沉静,积蓄已久的情感迸发而出;持续奏响最高音的小提琴穿梭在钢琴主旋律中,似镀金般的绚丽。故事进行到这里,主人公抬起头,终于望见几道霞光穿透厚厚的云层,于是他挣脱阴郁的回忆,张开双臂要迎接欣喜。随着四十二小节以后小提琴两次降低八度渐弱下来,钢琴也重新变得含蓄,她方才意识到一切不过都是自己的幻想而已,只能跟着音高变化一步步跌回落寞的现实。

第四十四小节开始,旋律进入了一个起承转合的阶段。“poco meno mosso”意为“稍放慢”,“四十六”加二分音符连续三小节模进,由弱到强形成了明确的情绪递进;钢琴则在小提琴每个长拍时以三个和弦引领调性变化,使音响色彩更加丰富。此处似在展现跌落现实后的彷徨,待意识逐步清晰后,不甘之情才姗姗来迟。愈加刻骨铭心的感受于第四十八小节尽数宣泄而出,此时钢琴休止,小提琴独自辗转,急促的三连音却只有一个音高,如同带声腔的诉说。在相当于华彩乐段的两个小节里,演奏者孤独地宣叙着自己的情感,从迷惘到激动再到冷静,弓速渐慢、力度渐轻,音高升高半音,主人公艰难地迈出一步,回到了故事的起点。

短暂的回顾过后,迎来了新的爆发。第六十一小节的模进音高升高,同时标明了“渐强”记号,六十三小节更是直接标记了“强”和“largamente(广阔地)”,弓法也全部变为分弓,小提琴得以更强烈地、一鼓作气地迎接这次突然的爆发。高点位于六十四小节强拍,小字三组的bE成为了本次高潮中最饱含情绪的音符,演奏适当延长并加深揉指,表达更加强烈的冲击力与感染力。此后旋律短暂下行又两度折返至C,但力度不断减弱,传递出爆发后的无力感——挣扎终究化作徒劳,乐音由高亢转为沉静。D弦高把位厚实的音色,悄然暗示着道别时刻的来临。随着第六十九小节渐慢的出现,主人公步履维艰,最终停驻在G弦高把位的bB上,略带沙哑的中音仿佛临别前的回眸。道别过后旋律回到原速,乐音更加低沉,一切都融化在黑夜里。临时升降音#F和♮B一带而过,微妙的调性色彩变化不断牵绊着听众的心绪,而后才回到bE大调。

走过黎明前的黑暗,晨雾中透出了一丝曙光。第七十七小节起,音符以琶音的方式盘旋着上升,钢琴也以温柔地和弦应和;忧伤的旋律在高音区稍作停留,渐慢下来,随后如羽毛般轻盈地飘落,一串下行琶音将其牵引至结尾,以最终音的轻点结束了全曲。晨光已然铺满了半个天空,故事结尾却不见了主人公的身影。

这便是旋律大师的《旋律》,电影画面般生动的悲喜故事。置身其中的您也必会忘却忧烦,回到那个值得留恋的地方。小提琴独奏及作者:郅祎)


刘郅祎:追忆留恋之“旋律”